学术投稿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韩淑凯;郝海燕;刘凤辉;靳红强;杨新伟;杨伟红

关键词:经筋排刺法, 皮肤针疗法, 上肢痉挛, 中风后遗症, 多中心随机对照
摘要:目的: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2组均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测量表及中医证侯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28/244),优于对照组61.5% (150/244,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理论对放化疗的指导作用

    放化疗目前仍然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但如何合理掌握放化疗使用分寸,不使其太过或不及是值得探讨的.放射线与化疗药按其毒性大小属于中医“大毒”范畴.故通过《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理论(简称为大毒理论),从大毒适用、大毒适度和大毒适时3方面进行了阐释,对临床上应用此理论指导癌症放化疗实践有的放矢,以达到邪祛正安的目的,并供同道借鉴.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郭文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退翳汤治疗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的Haze患者60例(11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并口服益气活血退翳汤;对照组30例(57眼)氟美童滴眼液点眼,观察2组裸眼视力和角膜Haze级别及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57眼,治愈45眼,显效9眼,有效3眼,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退翳汤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风梅;李昊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活血定痫方加减辨治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定痫方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加减辨治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2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痫方(桃仁、黄芪、赤芍、当归、川芎、石菖蒲等每天1剂)进行辨治,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脑电图改善结果、治疗效果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脑电图总改善率89.4%,实验组总改善率97.0%,实验组脑电图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治疗后对照组治愈占47.0%,好转41.0%,未愈12.1%,治愈率87.9%.实验组治愈占51.5%,好转47.0%,未愈1.5%,治愈率98.5%.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差异不大,分别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2.19±1.65)和实验组(9.3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定痫方加减辨治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疗效明显,癫痫状态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周亚林;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探索中医药介入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策略

    从内源性、外源性神经干细胞两方面总结分析其应用于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现状,并以中医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为基础,分析中医药疗法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中医药介入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对中医学关于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理论的系统整理,深入挖掘并提出以有效方药、腧穴为手段,从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神经再生微环境两方面入手,确立以“醒神”为治则的中医药疗法,有望促进中枢神经再生.

    作者:招远祺;乔利军;袁龙健;康妮妮;高红霞;卢爱丽;冯梅;黄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通过临床用药规律探讨乳腺增生的治疗思路

    整理近10年乳腺增生的中医证治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本研究发现,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为本病四大类常用药,与本病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正虚相符.单味药用药频率研究表明,肝气郁滞为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本病的始终;血瘀为本病发病的另一重要病理因素,而血虚尤其是肝血亏虚是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基础.本研究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应不忘调理肝经气血和养血活血.

    作者:张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民国医药文献研究现状

    对2000至2013年间CNKI、维普、万方中收录的民国医药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目前主要是针对民国医药期刊、著作和地方文献进行研究,期刊主要是从办刊背景和特色、专科专病、特定主题开展研究;著作主要是从名医及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版本及史料和出版整理、著作评析三方面开展研究.针对内容分析的结果指出,国内民国医药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张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舒肝解郁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舒肝解郁法治疗各种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肝解郁法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患者痊愈情况及胃管拔除时间等.结果:采用舒肝解郁法治疗胃瘫总有效率100%,且胃管拔除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舒肝解都法能快速有效地治疗胃瘫综合征.

    作者:刘淑刚;贾楠;安坤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肝与哮喘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探析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难治的一种缠绵难愈的疾病,属于中医的“喘证、哮病”范畴.故首先论述瘀血的产生、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肝与痰的生成关系,若先天胎禀不足、后天失调、感受外邪可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使人体水液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痰浊内生.水为痰之本、源于肾,痰性湿、主于脾、贮于肺,痰饮留伏是哮喘发生的基础.感受外邪、引动伏痰、痰气交阻、肺失宣肃、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失常,故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问痰鸣发为哮喘.论治哮喘不能只归肺、脾、肾,应重视对肝脏功能的调节,提高中医学时本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俞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综合性病理概念析《伤寒论》心下之“水气”

    《黄帝内经》早提出“水气”二字,不同时期的医家对《伤寒论》水气的论述各抒己见,故从水气之病位结合综合性病理概念,旨在探讨与心下之水气间的联系及其致病机理.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治疗“外寒内饮证”之代表方.“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小青龙汤证外寒里饮病机的概括,并为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气病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疗效.

    作者:卢锦东;谢平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BALB/c小鼠RIG-Ⅰ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BALB/c小鼠肺组织中RIG-Ⅰ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病毒机制.方法: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不同剂量金欣口服液灌胃给药进行干预,于首次滴鼻后24 h、72 h、144 h取各组小鼠肺组织,Real time RT-PCR分别检测RSV-M、RIG-Ⅰ、IPS-Ⅰ和IFN-β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IG-Ⅰ和IPS-Ⅰ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RSV感染24 h和72 h后,其肺组织中RIG-Ⅰ、IPS-Ⅰ和IFN-β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金欣口服液不同剂量组RIG-Ⅰ、IPS-Ⅰ和IFN-β表达较RSV组明显下调;144 h后,RIG-Ⅰ、IPS-Ⅰ和IFN-β表达量显著下调,金欣口服液不同剂量组能上调RIG-Ⅰ、IPS-Ⅰ和IFN-β的低表达.结论:RSV能诱导RIG-1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IFN-β的表达,而金欣口服液能通过调控RIG-1信号通路从而调节IFN-β的表达.

    作者:陈争光;汪受传;魏肖云;徐建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肝论治糖尿病肾病兼证

    糖尿病肾病兼证从肝论治是以肝的生理功能、特性及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为理论基础,阐述肝与糖尿病肾病兼证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和作用,在临床中把从肝论治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兼证,使患者蛋白尿、视物模糊、水肿、便秘、心悸的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糖尿病肾病兼证从肝论治有确实的理论依据,符合中医理论特点,并与现代医学研究结论相吻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兼证疗效显著.

    作者:汪超;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毒”的内涵解析

    对中药“毒”内涵的形成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中药“毒”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可以用来指代中药,也可以用来标识中药药性之偏、作用之峻厉以及对人体之损害等.

    作者:刘鹏;张成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绝经后冠心病从肾论治的理论探讨

    绝经后冠心病因其发病时间的特殊性,决定了与男性冠心病在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其始动因素与“肾虚天癸竭”有关,故该病的发生发展也与肾虚有密切关系.肾与心之间经络相联,精血互化、水火既济、君相互助的生理关系是肾虚导致冠心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生理病理基础.肾阴虚、肾阳虚作为根本原因所致痰浊瘀血、脉道不通之标,是形成绝经后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以补肾为治疗绝经后冠心病的治本之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为治标之法.

    作者:张延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探讨

    中医儿科学在民国时期理论与临床均有发展,出现了大批的儿科名家和总结性的儿科著作.这一时期中医儿科学医家承袭古人观点,同时受西学影响,融合新知,不仅时胎毒、变蒸等儿科特有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总结探索,还在婴幼儿护养、儿科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儿科推拿等方面有所论述,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故对这一时期各医家的临床思想进行总结整理,以展现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简史.

    作者:赵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荣脑通络益智汤配合益肾填精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荣脑通络益智汤配合益肾填精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患者选用荣脑通络益智汤联合益肾填精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8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中医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强化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东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带下病辨析

    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绵绵不断、色泽异常或有腥臭.小柴胡汤化裁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王晖主任医师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剂,尤其在治疗带下病中运用巧妙、奇效如神.故通过对王晖主任医师以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分析,运用中医气化理论,阐述了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小柴胡汤治疗带下病的理论依据,选取一则临床运用实例,简述与方剂完带汤的选择性应用原则,以期为临床同行提供有益思路.

    作者:韩晶晶;王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黄帝内经》“应时”思想溯源于易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五脏应四时”(《素问·金匮真言论》)更是贯穿通篇的主线.而“时”正是《周易》中为重要的哲学概念,故从《周易》溯源紧紧围绕“时”与“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应时“思想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范畴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圄道时观”的运行法则,揭示宇宙生命的圈道规律.

    作者:李鸿泓;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MCP-1、TNF-a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a(tumou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影响,探讨炎症反应在环孢素A肾病中的作用及柴苓汤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经口灌服环孢素A [30 mg/(kg·d)]的方法复制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模型,同时给予柴苓汤[3 g/(kg·d)]及缬沙坦[10 mg/(kg·d)]治疗共28 d,摘取肾脏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MCP-1、TNF-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间质胶原成分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MCP-Ⅰ、TNF-a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大鼠肾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均减轻,MCP-Ⅰ及TNF-a高表达被显著下调.结论:柴苓汤可减轻炎症损伤,减少ECM沉积,从而延缓慢性CsA肾病纤维化进程.

    作者:黄晋红;潘秋霞;张城浩;王香婷;王聪慧;魏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Ⅰ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Ⅰto)的抑制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使用参松养心溶液(0.5 mg/100 mL,0.5%)灌流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Ⅰca,L和Ⅰto,在细胞破膜后的20 min内记录所有数据,对每个细胞给药前后做自身对照,观察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0.5%的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均有抑制作用,参松养心溶液时Ⅰto的缓慢电流成分Ⅰto无明显作用,但可以明显抑制Ⅰto的快速电流成分Ⅰtof.在-10 mV测试电压下,在0.5%的参松养心溶液作用后,Ⅰca.L.的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8.64+-2.43)pA/pF降为(-5.92+-2.15)pA/pF,抑制率为31.85%+ 10.25%,电流密度-电压(Ⅰ-Ⅴ)曲线上移;在-60 mV测试电压下,在0.5%的参松养心溶液作用后,Ⅴtof的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23.53 +3.31) pA/pF降为(16.86 +2.34) pA/pF,抑制率为(28.33+ 10.59)%,Ⅰ-Ⅴ曲线下移.参松养心溶液不改变Ⅰca,L的通道动力学,但会使Ⅴto通道失活后的恢复变慢.结论: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林忠;程瑜蓉;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脾藏象的文化基因

    中医理论体系在建构过程中受到哲学思想和社会人文背景的影响,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负载着多面的信息,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因此对概念的相关理论思想、综合背景的立体研究才更具意义.对于中医藏象理论中“脾”的特有概念在不同层面诠释不尽相同.故着眼葳象理论中的“脾”,从脾的文字内涵、脾的古代哲学内涵、脾藏象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秦微;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