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微;王彩霞
中医理论体系在建构过程中受到哲学思想和社会人文背景的影响,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负载着多面的信息,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因此对概念的相关理论思想、综合背景的立体研究才更具意义.对于中医藏象理论中“脾”的特有概念在不同层面诠释不尽相同.故着眼葳象理论中的“脾”,从脾的文字内涵、脾的古代哲学内涵、脾藏象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秦微;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难治的一种缠绵难愈的疾病,属于中医的“喘证、哮病”范畴.故首先论述瘀血的产生、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肝与痰的生成关系,若先天胎禀不足、后天失调、感受外邪可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使人体水液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痰浊内生.水为痰之本、源于肾,痰性湿、主于脾、贮于肺,痰饮留伏是哮喘发生的基础.感受外邪、引动伏痰、痰气交阻、肺失宣肃、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失常,故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问痰鸣发为哮喘.论治哮喘不能只归肺、脾、肾,应重视对肝脏功能的调节,提高中医学时本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俞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发病机制以及鹿茸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去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鹿茸中药复方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给药12周.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sx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中药复方组、骨蔬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鹿茸中药复方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肾组织Msx2mRNA表达明显上调;鹿茸中药复方组肾组织Msx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比较,鹿茸中药复方组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鹿茸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PMOP,其作用优于钙尔奇D和骨疏康.
作者:王剑;郑洪新;张锦萍;刘研;刘剑辉;宋光熠;刘瑞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助孕汤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子宫内膜客受性的影响.方法:将36例确诊为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给予口服补肾活血助孕汤,每日1剂,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排卵及终妊娠情况、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情况及子宫内膜血流变化情况.结果:补肾活血助孕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排卵率67.01%,妊娠率52.78%;治疗后卵泡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尿LH阳性日子宫内膜PI及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助孕汤能促进卵泡发育,提高排卵率,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及子宫内膜血流状况,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为胚泡着床创造条件,提高妊娠率.
作者:罗娟珍;潘兆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Ⅰ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Ⅰto)的抑制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使用参松养心溶液(0.5 mg/100 mL,0.5%)灌流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Ⅰca,L和Ⅰto,在细胞破膜后的20 min内记录所有数据,对每个细胞给药前后做自身对照,观察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0.5%的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均有抑制作用,参松养心溶液时Ⅰto的缓慢电流成分Ⅰto无明显作用,但可以明显抑制Ⅰto的快速电流成分Ⅰtof.在-10 mV测试电压下,在0.5%的参松养心溶液作用后,Ⅰca.L.的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8.64+-2.43)pA/pF降为(-5.92+-2.15)pA/pF,抑制率为31.85%+ 10.25%,电流密度-电压(Ⅰ-Ⅴ)曲线上移;在-60 mV测试电压下,在0.5%的参松养心溶液作用后,Ⅴtof的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23.53 +3.31) pA/pF降为(16.86 +2.34) pA/pF,抑制率为(28.33+ 10.59)%,Ⅰ-Ⅴ曲线下移.参松养心溶液不改变Ⅰca,L的通道动力学,但会使Ⅴto通道失活后的恢复变慢.结论: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林忠;程瑜蓉;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五脏应四时”(《素问·金匮真言论》)更是贯穿通篇的主线.而“时”正是《周易》中为重要的哲学概念,故从《周易》溯源紧紧围绕“时”与“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应时“思想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范畴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圄道时观”的运行法则,揭示宇宙生命的圈道规律.
作者:李鸿泓;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芎抗栓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惠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配合服用黄芎抗栓胶囊(口服1.2g/次,每日2次),2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进行中医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13.67±6.84)低于对照组(19.46±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I评分(56.61±8.73)高于对照组(47.89±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芎抗栓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作者:郑文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4年3月7日,纳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73篇,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RCT,共645例患者(中药组348例,西药组2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2.89,95%CI:1.90~4.40,P<0.05),降低3个月复发率(OR =0.15,95%CI:0.05 ~0.41,P<0.05),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MD=-3.57,95%CI:-4.54 ~2.61,P<0.05),2组治疗后口腔溃疡和针刺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优于西医组,鉴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推荐今后开展大样本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作者:张志瑞;徐继莲;何等旗;田金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常迁延反复难治,从临床来看多伴有局部疼痛症状,会加重患者焦虑情绪,形成迁延性疾病.依据对中医络病理论的研究成果,慢性前列腺炎体现了中医学“久瘀入络”的病理演变过程.遂以桂枝茯苓丸合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加减变化,并以穿山甲、水蛭为主药治疗本病,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特性和病位特征.
作者:张治国;李景远;刁作彬;贾海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固定配方补气生骨方加引经药牛膝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大肠杆菌内毒素联合氢化泼尼松龙制作激素性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用补气生骨方并分别加引经药牛膝和独活治疗股骨头坏死,观察血管分布、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IGF-1含量度血管VEGF的表达.结果:2周、4周、8周时牛膝组血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大于固定配方组与独活组.病理学观察该方加引经药牛膝可使骨小梁间隙降低,厚度和体积增加,空骨陷窝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小于固定配方组和独活组,并可明显提高血清中IGF-1含量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论:补气生骨方加引经药牛膝可通过提高血清中IGF-1含量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来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其中引经药对于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作者:商震;程建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定痫方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加减辨治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2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痫方(桃仁、黄芪、赤芍、当归、川芎、石菖蒲等每天1剂)进行辨治,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脑电图改善结果、治疗效果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脑电图总改善率89.4%,实验组总改善率97.0%,实验组脑电图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治疗后对照组治愈占47.0%,好转41.0%,未愈12.1%,治愈率87.9%.实验组治愈占51.5%,好转47.0%,未愈1.5%,治愈率98.5%.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差异不大,分别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2.19±1.65)和实验组(9.3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定痫方加减辨治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疗效明显,癫痫状态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周亚林;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2000至2013年间CNKI、维普、万方中收录的民国医药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目前主要是针对民国医药期刊、著作和地方文献进行研究,期刊主要是从办刊背景和特色、专科专病、特定主题开展研究;著作主要是从名医及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版本及史料和出版整理、著作评析三方面开展研究.针对内容分析的结果指出,国内民国医药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张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绵绵不断、色泽异常或有腥臭.小柴胡汤化裁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王晖主任医师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剂,尤其在治疗带下病中运用巧妙、奇效如神.故通过对王晖主任医师以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分析,运用中医气化理论,阐述了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小柴胡汤治疗带下病的理论依据,选取一则临床运用实例,简述与方剂完带汤的选择性应用原则,以期为临床同行提供有益思路.
作者:韩晶晶;王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以黄芪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为代表的益气活血法对缺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川芎嗪组及联合用药组.采用MTT检测法、Annexin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法和ELISA检测法,观察药物对HUVEC增殖、凋亡和功能(分泌NO和ET)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川芎嗪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缺氧对HUVEC的损伤,提高其生存率,降低其凋亡率,促进NO的分泌,抑制ET的分泌,两药联用比单用效果好.结论:益气活血法可通过促进增殖、抗凋亡及改善细胞分泌功能,有效减轻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陈冰;李玉梅;张立石;薛欣;马雅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银杏叶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提取物是利用现代工艺和方法从银杏叶中提取,以银杏黄酮甙及银杏内酯、白果内酯等为主要成分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银杏叶提取物临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涉及神经、精神、循环、代谢、内分泌等多系统的数十种疾病,尤其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和作用机理作一回顾,以期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逯波;王雅滨;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狐惑病又被称为“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自限性炎症性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口腔及生殖器溃疡、角膜溃疡或虹膜炎以及皮肤丘疹脓疱、结节性红斑样皮损损害的症状.本病常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均可发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狐惑”病的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忞超;史宏;冯媛媛;陆杰;陆良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通过《黄帝内经》对耳鸣耳聋的认识,结合五行互藏思想,五脏和面部官窍互相深入联系,立足五脏整体观,充分考虑窍和五脏的复杂关系,以便更好地治疗该类疾病,为中医耳鼻喉科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尹金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2组均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测量表及中医证侯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28/244),优于对照组61.5% (150/244,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作者:韩淑凯;郝海燕;刘凤辉;靳红强;杨新伟;杨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采用舒肝解郁法治疗各种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肝解郁法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患者痊愈情况及胃管拔除时间等.结果:采用舒肝解郁法治疗胃瘫总有效率100%,且胃管拔除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舒肝解都法能快速有效地治疗胃瘫综合征.
作者:刘淑刚;贾楠;安坤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资料源探讨补髓方剂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按照方剂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经过筛选得到补髓方剂365首,再将365首方剂所收集的中药进行正别名考证,并将异名同药进行合并,后得到387味药物,总频数为4394次.运用频数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确定70频次以上的高频药物有17味,其中包含药对2个、药组2个.分析认为,补髓方剂用药及组方有一定的规律,补益肝肾药物是补髓方剂的主药,经典补肾方剂是补髓方的基础方.
作者:刘源香;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