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目的:探讨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寒冷因素刺激复制寒邪客胃型动物模型,前3d先用0℃冰水浸泡,每次10 min,后3d用0℃冰水灌胃,治疗组同时给予药物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测定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及溃疡抑制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冬胃颗粒组大鼠表现与大便性状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缩小,冬胃颗粒组优于雷尼替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溃疡模型及寒性溃疡模型大鼠血清6-keto-PGF1α水平降低,ET-1水平增高;与寒性溃疡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升高6-keto-PGF1α及EGF水平,降低ET-1水平,中药治疗组6-keto-PGF1α及EGF水平高于西药治疗组,ET-1水平低于西药治疗组.结论:寒性刺激可增加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害,冬胃颗粒通过调整攻击因子与保护因素平衡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包永欣;朱虹;吕冠华;贾金玲;毕殿红;石胜男;祝宁;都嵬;林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特惠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7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待治疗后第6周末,观察组SDS评分为(53.17±5.02)分,时照组为(60.38±4.86)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1年内复发1例(2.9%),对照组复发5例(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取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蒙医整骨术基于骨折自我与自然固定属性,具备骨折“几何稳定”与“力学平衡”固定数理特质,它能够做到骨折“结构连续”与“功能完整”固定的根本给力点,更是当今骨折固定概念的无创伤、无遮挡、无后患发展方向.
作者:李忠贤;王梅;照那木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钟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骨计量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Bham)、模型组(OVX)、己烯雌酚组、电针组各1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造模饲养13用后开始治疗.分别给予己烯雌酚灌胃,针刺穴取“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脾俞”,连接电针每次15 min,所有治疗均连续5d,休息2d,共治疗13周.治疗结束后,测量全身骨密度(BMD),处死大鼠取左侧胫骨近端1/3,制作不脱钙骨切片,观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TFS%)、类骨质平均宽度(OSW)、骨小梁矿化率(MAR)、骨皮质矿化率(mAR).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显著降低,胫骨TBV%显著降低,TRS%、TFS%、OSW、MAR和mAR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BMD明显增高,胫骨TBV%明显增高,TRS%、TFS%、OSW、MAR和mAR均明显降低.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去卵巢后大鼠的骨密度和大鼠胫骨TVB%,同时降低大鼠胫骨TRS%、TFS%、OSW、MAR和mAR,提示针刺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是通过对骨吸收的影响发挥作用.
作者:王亚军;刘梅洁;鞠大宏;刘静;徐亚莉;刘丁龙;高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发病机制以及鹿茸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去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鹿茸中药复方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给药12周.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sx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中药复方组、骨蔬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鹿茸中药复方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肾组织Msx2mRNA表达明显上调;鹿茸中药复方组肾组织Msx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比较,鹿茸中药复方组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鹿茸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PMOP,其作用优于钙尔奇D和骨疏康.
作者:王剑;郑洪新;张锦萍;刘研;刘剑辉;宋光熠;刘瑞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狐惑病又被称为“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自限性炎症性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口腔及生殖器溃疡、角膜溃疡或虹膜炎以及皮肤丘疹脓疱、结节性红斑样皮损损害的症状.本病常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均可发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狐惑”病的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忞超;史宏;冯媛媛;陆杰;陆良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以及槲皮素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肾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肾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光镜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血BUN、Scr、24 h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血清IL-6、TNF-α、hs-CRP,PAI-1及肾内MDA和MCP-1表达均明显降低,肾内SOD活力明显升高,且明显改善肾小球病理变化.结论:槲皮素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和抗炎的作用有关.
作者:常陆林;刘春杰;王兴红;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糖浆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抗感染、平喘、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鱼腥草糖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复方鱼腥草糖浆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连翘败毒散不同煎煮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方剂煎煮提供参考.方法:体外药敏实验采用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押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连翘败毒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押菌作用.结论:连翘败毒散不同煎煮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不同.
作者:路广义;郭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医理论体系在建构过程中受到哲学思想和社会人文背景的影响,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负载着多面的信息,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因此对概念的相关理论思想、综合背景的立体研究才更具意义.对于中医藏象理论中“脾”的特有概念在不同层面诠释不尽相同.故着眼葳象理论中的“脾”,从脾的文字内涵、脾的古代哲学内涵、脾藏象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秦微;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终观察组29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补肾助孕汤联合克罗米芬,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与对照组患者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妊娠率为41.38%,对照组妊娠率仅为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助孕汤联合克罗米芬能调节性激素水平,协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促使卵泡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春霞;褚玉霞;陈建设;李永伟;史莲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肾病兼证从肝论治是以肝的生理功能、特性及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为理论基础,阐述肝与糖尿病肾病兼证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和作用,在临床中把从肝论治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兼证,使患者蛋白尿、视物模糊、水肿、便秘、心悸的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糖尿病肾病兼证从肝论治有确实的理论依据,符合中医理论特点,并与现代医学研究结论相吻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兼证疗效显著.
作者:汪超;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姜黄素在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CTGF、PAl-1过表达中的影响,探讨姜黄素与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心脏成纤维细胞原代的培养,分别用倒置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进行监测,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姜黄素(0~ 100 μmol/L)对心脏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real-time PCR检测CTGF、PAI-1 mRNA,用western-blot法分析不同浓度姜黄素时各组心脏成纤维细胞CTGF、PAI-1表达的影响.结果:在0~60μmol/L范围内,姜黄素未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因此在后续试验中我们选择5、10、30 μmol/L浓度姜黄素进行试验,试验说明姜黄素可以有效的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可以有效地抑制AngⅡ诱导的CTGF和PAI-1表达.结论:姜黄素能够有效地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CTGF、PAI-1 mRNA与蛋白的过表达,从而起到抗增殖作用.
作者:杨蕙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4年3月7日,纳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73篇,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RCT,共645例患者(中药组348例,西药组2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2.89,95%CI:1.90~4.40,P<0.05),降低3个月复发率(OR =0.15,95%CI:0.05 ~0.41,P<0.05),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MD=-3.57,95%CI:-4.54 ~2.61,P<0.05),2组治疗后口腔溃疡和针刺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优于西医组,鉴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推荐今后开展大样本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作者:张志瑞;徐继莲;何等旗;田金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Ⅰ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Ⅰto)的抑制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使用参松养心溶液(0.5 mg/100 mL,0.5%)灌流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Ⅰca,L和Ⅰto,在细胞破膜后的20 min内记录所有数据,对每个细胞给药前后做自身对照,观察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0.5%的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均有抑制作用,参松养心溶液时Ⅰto的缓慢电流成分Ⅰto无明显作用,但可以明显抑制Ⅰto的快速电流成分Ⅰtof.在-10 mV测试电压下,在0.5%的参松养心溶液作用后,Ⅰca.L.的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8.64+-2.43)pA/pF降为(-5.92+-2.15)pA/pF,抑制率为31.85%+ 10.25%,电流密度-电压(Ⅰ-Ⅴ)曲线上移;在-60 mV测试电压下,在0.5%的参松养心溶液作用后,Ⅴtof的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23.53 +3.31) pA/pF降为(16.86 +2.34) pA/pF,抑制率为(28.33+ 10.59)%,Ⅰ-Ⅴ曲线下移.参松养心溶液不改变Ⅰca,L的通道动力学,但会使Ⅴto通道失活后的恢复变慢.结论:参松养心溶液对Ⅰca,L.和Ⅰt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林忠;程瑜蓉;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2组均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测量表及中医证侯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28/244),优于对照组61.5% (150/244,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作者:韩淑凯;郝海燕;刘凤辉;靳红强;杨新伟;杨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李鲤教授认为,瘘证病源多端,虽涉及五脏但与脾肾关系为密切,该病以脾肾亏虚为基本病机兼有痰瘀阻络.李鲤根据《素问·瘘论》“治瘘独取阳明”的理论,临证将健运脾胃、补后天以养先天作为瘘证的主要治法,自拟保和丸化裁方保和滋肾汤,根据病情辨证加减,疗效显著.该疗法不但可明显改善症状,加快控制病情,缩短急性发作时间,而且可防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银杏叶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提取物是利用现代工艺和方法从银杏叶中提取,以银杏黄酮甙及银杏内酯、白果内酯等为主要成分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银杏叶提取物临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涉及神经、精神、循环、代谢、内分泌等多系统的数十种疾病,尤其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和作用机理作一回顾,以期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逯波;王雅滨;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针灸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文献质量,分析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搜索2013年前国内各期刊公开发表的中晚期胃癌针灸治疗的临床实验/观察类文献,参考Cochrane手册相关原则对其进行评价.结果: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RCT文献15篇.对所有文献就实验对象的纳入、实验的设计、实验的疗效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论:针灸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重要中医方法,但有关针灸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节;李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整理近10年乳腺增生的中医证治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本研究发现,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为本病四大类常用药,与本病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正虚相符.单味药用药频率研究表明,肝气郁滞为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本病的始终;血瘀为本病发病的另一重要病理因素,而血虚尤其是肝血亏虚是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基础.本研究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应不忘调理肝经气血和养血活血.
作者:张霄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