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艳丽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检测在缺血性眼病(ischemic ophthalmopathy,IOP)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116例IOP患者为IOP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6例为对照组.采用锥板原理检测2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IOP组在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6.46±1.13)、(7.87±1.70)、(16.64±3.08)mPa/s]均高于对照组[(4.19±0.40)、(5.45±0.70)、(10.66±1.38)mPa/s](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25.32±5.40)s]较对照组[(15.56±1.98)s]延长(P<0.05),血浆黏度[(1.63±0.22)mPa/s]与对照组[(1.58±o.25)mP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P发生与全血黏度增高及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有关,血流动力学检测在IOP预测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玉芳;王敏;王升;赵联营;马文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的筛查价值.方法 COPD患者341例,于入院48~96 h行彩超检查筛查DVT患病情况,比较发生DVT与未发生DVT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查结果.结果 341例中37例发生下肢DVT,其中28例为双下肢DVT,9例为左下肢DVT;下肢DVT患者D-二聚体水平[(2 942.58±2 864.59)μg/L]高于未发生下肢DVT者[(1 388.45±1 005.10)μg/L](P<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与未发生下肢DVT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住院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可用于下肢DVT的筛查.
作者:孙聪;常永梅;王钧;苏小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牙列(牙合)垫和超强纤维树脂固定外伤松动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牙外伤患儿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全牙列(牙合)垫固定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超强纤维树脂固定治疗.4周后拆除固定装置,统计2组有效固定率,比较2组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舒适指数和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固定率(95.0%)与对照组(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BOP阳性率(45.0%)与对照组(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观察组BOP阳性率(35.0%,15.0%)低于对照组(66.7%,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220.0(200.0,240.0)s]、舒适指数(1.900±1.021)低于对照组[1 077.5(1 020.0,1 090.0)s,5.830±0.857](P<0.01).结论 全牙列(牙合)垫固定和超强纤维树脂固定治疗儿童外伤松动前牙均可达到有效固定,但全牙列(牙合)垫固定治疗的操作时间、舒适度及治疗后患儿牙周健康程度优于超强纤维树脂固定.
作者:魏琰;汪凤;郑雪飞;韩汉;李小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全身麻醉术中应用地佐辛对行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地佐辛组切皮后30 min给予地佐辛0.15mg/kg,对照组不应用地佐辛及其他药物.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手术1h、术毕即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记录2组手术时间、芬太尼总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前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手术1h、术毕即刻MAP、心率及手术时间、芬太尼总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6.7 %)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切皮后30 min应用地佐辛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低.
作者:李廷坤;吕帅国;汪蕾;孙亚林;李长生;卢锡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清Hcy水平分为2组,其中H型高血压组65例,非H型高血压组66例;对2组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 H型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134.1±29.8)g/m2]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117.8±27.9)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增高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作者:马素霞;张红;张丽英;倪诤;尚少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期CVST患者23例,均行MRI常规序列(T1 WI、T2 WI)、MRI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及SWI序列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常规MRI+ MRV和SWI序列检出血栓的符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DSA共检出血栓41处;常规MRI+ MRV共检出血栓32处(78.0%),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73.2%;SWI序列检出血栓39处(95.1%),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2.7%;SWI序列对急性期CVS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MRI+ MRV(P<0.05).结论 SWI序列在急性期CVST诊断中有较大价值.
作者:陈德强;李国策;于淑靖;曹亚磊;张勤;张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6个结节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分析,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及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法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组织病理证实9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55个,恶性结节41个;超声弹性图像评分≥4分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68.29%、90.91%、84.85%、79.37%、81.25%;SR比值法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佳界值为2.850,以SR≥2.850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0.49%,89.09%,84.62%,85.96%,85.42%,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及SR比值法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顾继英;金利芳;姜露莹;高康;刘龙;邵春娟;张会萍;史秋生;杜联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0株,分析其耐药表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henyl-arginine-β-naphthylamide,PAβN)进行外排泵基因筛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1)10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79株(79%)检出外排泵基因,其中单表达MexA 40株(40%)、MexC15株(15%)和MexX 15株(15%),共表达MexA和MexC6株(6%)、MexA和MexX3株(3%),外排泵抑制剂筛查实验总阳性率71%;(2)MexA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菌素、美罗培南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MexC型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他唑巴坦类的耐药性,MexX型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氨曲南的耐药性,MexA和MexC菌株的耐药表型与MexA基本一致,还可增强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共表达MexA和MexX型菌株的耐药表型基本与MexA一致,但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3)耐药程度随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与特定种类药物耐药程度有关,外排泵基因高表达可加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作者:杨祚明;谭孟源;符春花;李永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时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相关因素和血液生化学特征.方法 7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26例为观察组,以非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4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发病6h内血液生化指标差异.结果 (1)观察组年龄[(39.18±8.72)岁]低于对照组[(50.45±9.63)岁](P<0.05);(2)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3.32±4.21) mmol/L]、尿酮体强阳性率(100.0%)、尿素氮[(9.56±2.98) mmol/L]高于对照组[(11.27±1.99)mmol/L、79.5%、(7.89±3.26) mmol/L](P<0.05),C反应蛋白[(4.65±2.13) mg/L]、血清Na+[(130.14±5.22)mmol/L]、CL-[(96.16±4.57)mmol/L]、血pH(7.10±0.16)和HCO-[(6.67±1.21) mmol/L]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6.79±4.52)mg/L、血清Na+ (135.21±6.27)mmol/L、CL (98.35±3.98) mmol/L、血pH(7.24±0.19)、HCO-(8.35±1.87)mmol/L](P<0.05);2组血糖、血清K+、Ca2+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和血糖控制不稳定以及尿酮体强阳性、电解质紊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相关因素.
作者:王丽娜;刘东屏;李茵茵;孙明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超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携带抑癌基因nm23的重组质粒转染肿瘤细胞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m23重组质粒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泽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s syndrome,KS)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KS患者胸部、腹部及副鼻窦CT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CT均表现为全内脏转位和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4例完全型KS患者中2例合并全组副鼻窦炎,1例合并上颌窦炎,1例合并蝶窦及额窦炎;2例不完全型KS患者不伴副鼻窦炎.结论 KS患者胸部CT影像学均有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表现,伴或不伴副鼻窦炎,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作者:罗朝峰;张海胜;张晓玮;刘晶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对成熟脂肪细胞发生去分化及前脂肪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天花板培养法培养脂肪细胞,贴壁后将培养的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照射组.照射组应用低能量激光进行照射,照射时间5 min,连续3d;对照组不给予激光照射.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组脂肪前体细胞标志物CD29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细胞贴壁后第14天出现细胞脱脂滴甚至不含脂滴现象,而照射组细胞贴壁后第6天即出现细胞脱脂滴甚至不含脂滴现象;对照组球形细胞多,胞质内充满大量折光性脂滴,显示出近似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照射组细胞逐渐变小,梭形与不规则细胞明显增多,其中圆形空泡状细胞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状,胞质内见少量细小脂滴或不含脂滴,有明显向前脂肪细胞去分化的表现;对照组细胞CD29表达为阴性,照射组细胞CD29表达为阳性.结论 低能量激光照射后人成熟脂肪细胞会发生去分化改变,变成类似前脂肪细胞的细胞.
作者:梁伟中;王艳梅;艾红梅;张文健;赵作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入睡时点对黑龙江地区生育期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981例黑龙江省成年男性,根据入睡时间点分为3组,每日22时前入睡328例为22时前入睡组,22 0时入睡331例为22-0时入睡组,0时以后入睡322例为0时后入睡组,收集3组精液标本,检测并比较3组精子密度、活率、活力分级和精子形态.结果 22时前入睡组、22-0时入睡组精子密度[(72.24±53.37)×106/mL、(67.85±46.98)×106/mL]、精子活动率[(54.06±21.23)%、(54.57±20.14)%)]、a级精子百分率[(11.33±8.73)%、(11.92±8.35)%)]、b级精子百分率[(24.34±12.06%、23.72±11.34%)]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70.03±6.64)%、(69.07±7.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时前入睡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b级精子百分率均高于0时后入睡组[(39.91±33.78)×106/mL、(50.05±21.33)%、(22.04±11.64)%](P<0.05);22-0时入睡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优于0时后入睡组(P<0.01).结论 黑龙江地区生育期男性精子质量与入睡时点有关,晚睡可能使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下降,对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梅梅;刘丽;陈亮;刘辉;张艳华;尹晓静;丁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T cell,NFAT)为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一类重要因子,早被认为是一种可结合和上调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基因启动子的诱导性核因子.NFAT联合其他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个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4、IL-31、IL-17等的转录.本文就NFAT参与调节相关效应因子表达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Frizzled-1(FZD1)属FZD基因家族,是Wnt信号通路受体,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炎症免疫的过程.FZD1与肿瘤发生侵袭、化疗药物耐药、临床预后差等密切相关.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胆囊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患者FZD1高表达.FZD1可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增加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化疗药物耐药性,是胆囊癌临床预后评估标志物之一.但FZD1在促进或抑制多种肿瘤发生、侵袭、化疗药物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尚存在分歧.本文就FZD1在肿瘤发生、侵袭及化疗药物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莫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橄榄油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病死率.羟基酪醇是从橄榄油中提取的结构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近年来羟基酪醇在抗癌、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和预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博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p53表达水平对胃癌分级和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0例非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正常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级、预后等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3.1%)高于癌旁组织(19.4%)和正常组织(7.5%)(P<0.05),PTEN阳性表达率(45.8%)低于癌旁组织(88.9%)与正常组织(100.0%),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P53蛋白、PTE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PTNM分期、预后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预后者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与PTEN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371).结论 凋亡相关基因p53和PTEN参与胃癌的分级并影响患者预后,但二者无相关性.
作者:甘伟平;罗陈飘;陈喜志;吴东海;王立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继发性心肌梗死是继发于心肌耗氧增加或氧供减少的心肌梗死.近年来继发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不断增高.本文就继发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肌钙蛋白水平增高原因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军;刘杏;李蓉;寇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 minidase, NAG)在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行心脏手术患者6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48、72 h采用ELISA法检测尿β2-MG、 RBP水平,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尿NAG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以术后48 h血清SCr较基础值增加≥50%为AKI判定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AKI组41例,非AKI组19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尿β2-MG、RBP、 NAG水平变化;绘制ROC曲线,以AUC评价各标志物诊断AKI的效能.结果 2组术前尿β2-MG、 RBP、 NA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KI组术后24、48、72 h尿β2-MG[(1.010±0.137)、(1.803±0.278)、(0.783±0.619)mg/L]、RBP[(0.384±0.336)、(0.468±0.418)、(0.383±0.359)mg/L]、 NAG[(29.276±23.406)、(33.275±26.175)、 (36.404±22.903)u/L]及血清SCr[(71.529±18.666)、 (91.930±32.017)、 (89.135±44.988)μmol/L]较非AKI组[β2-MG(0.168±0.150)、(0.227±0.155)、(0.160±0.124)mg/L,RBP(0.228±0.165)、(0.150±0.147)、(0.138±0.118)mg/L,NAG(10.441±5.535)、(13.900±8.243)、(11.940±6.307)u/L,SCr(64.517±17.392)、(68.761±20.176)、(64.268±19.119)μmol/L]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 h尿β2-MG的AUC大为0.822,95%CI:0.765~0.890,尿RBP的AUC为0.778,95%CI:0.701~0.878;术后72 h尿NAG的AUC大为0.850,95%CI:0.774~0.927.结论 成人心脏手术后发生AKI者尿β2-MG、 RBP及NAG水平明显增高;尿β2-MG、RBP诊断心脏手术后AKI的佳时间点为术后48 h,尿NAG为术后72 h.
作者:刘红;尹传妍;刘颖;陆晨;岳华;陶建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瘤体内尿素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足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足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行瘤体尿素注射+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24~48个月,观察局部症状、关节活动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62例中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41例,分期根治性手术17例,减瘤手术4例,同期行肌腱延长/黏连松解术11例;术后局部疼痛缓解率为80.95% (17/21),关节活动度改善率为72.73%(8/11).术后6~12个月复发5例(一期根治性切除术3例,分期根治性手术2例),复发率为8.06%,术后>12~48个月无新增复发患者.结论 瘤体内尿素注射后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治疗足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
作者:郭晓楠;董长宪;马玉春;朱晓爽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