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理论体用思想科学性探微

刘文平;赵琰

关键词:体用哲学, 中医基础理论, 系统科学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学日渐式微,其理论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故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用哲学的思想,来阐明中医理论中精气形神、卫气营血和五行理论的系统科学内涵,得出五行体用这一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以此模式为方法论工具,以体用哲学为体,以系统科学为用,实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阐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汪昂痹症学术思想初撷

    汪昂为明末清初著名新安医家,诊余致力著述,多奏发蒙指路之功,为后世所宗.其痹症学术思想集中在《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之中,上遵《黄帝内经》四时气候相关的痹症思想,中禀《金匮要略》祛邪治痹之法,下撷历代诸家之论不乏新解,并首次提出痹痿统一的观点,于方药后注明六经所归以明病所,重视外邪强弱与气血盛衰,以祛风、理血、补养为治痹大法,在服药方法上取用能够增进药力的酒水作为溶媒.

    作者:胡谦;杨永晖;冯云霞;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津液不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津液不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外感热病住院患者.结果:外感热病患者津液不足证总发生率49.4%,老年组发生率64.6%,中青年组发生率31.7%,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有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状态、使用激素、使用退热药的OR值分别为3.77、4.56、1.27、3.75、3.59和5.88.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津液不足证,而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使用激素、多次使用退热药等是发生津液不足的高危因素.

    作者:周岁锋;侯杰;赖贵龙;刘芳芳;刘锦文;苏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液质联用法筛选黄芩中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物质

    目的:用液质联用方法快速筛选黄芩药材中用于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对黄芩中提取制得含4种单体(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黄芩素)的样品溶液,分别与各自由基制得的溶液混合,以甲醇为对照孵化培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黄芩提取液中各组分分离,以峰面积的变化来进行考察.结果:清除自由基实验结果显示,这4种成分经过与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反应后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黄芩中4种成分对DPPH、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作者:刘渊宏;宋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语料库视角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中英文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方法:对《黄帝内经》英文译本和翻译研究进行文献学梳理和分析,对《黄帝内经》中英文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的目标、总体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对语料库建设和研究中出现的难点提出对策.结果:建成《黄帝内经》中英文语料库并用于中医典籍的翻译研究.结论:语料库技术对中医典籍英译和研究能够提供实证分析,中医典籍语料库的建设需要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医典籍翻译研究要以当代翻译学新翻译理论为指导.

    作者:朱剑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灯盏细辛组)、B(黄芪注射液组)和C(灯盏细辛联合黄芪注射液组),每组患者65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3组患者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以及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75.4%,B组73.8%,C组93.8%,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卒中治疗后并发症(呕吐、癫痫、头晕、休克、药物过敏以及死亡)的发病率13.8%,B组患者13.8%,C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黄芪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治疗方案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并可改善各项血流指标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贝宁;贝筝;王英;龙登毅;吴亚丹;符秀梅;梁培日;李乐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肝阳虚治疗亚健康探析

    笔者认为肝阳虚型亚健康在辨证论治上很容易犯错.历代诸家常用肝气取代肝阳,不甚可取.无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肝阳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客观存在,它能温养肝系,促生与克制肝阴,使其不衰不盛.故通过挖掘整理关于肝阳及肝阳虚的历史文献,追溯其理论渊源,归纳与分析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并结合当代临床研究,证实肝阳虚切实存在,应提高临床对肝阳虚型亚健康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暖肝煎对此往往收效见佳,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迪;唐国柱;张蕊;李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张仲景论治痹症思想探析

    《伤寒论》开理、法、方、药系统论治疾病的先河,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它对痹病的论述为后世痹病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为痹症的病因以外感风寒湿为主,尤其湿邪为重要致病因素;病机为气机疼阻不畅,病变多在肌表,久则入筋骨;发病多伴外感病而起,素体温盛者更易发病;治疗大体分发汗、利小便、温阳、清热等,并创立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

    作者:张留超;李高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的李赛美治疗情志病证经验研究

    目的: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证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李赛美教授门诊以经方诊疗与情志症状密切相关的医案64例,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的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的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分析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证的经验.结果:情志症状主要有易怒、精神紧张,伴随症状主要是难入睡,常用药是柴胡10 g、炒白术30 g、白芍10g,常用方是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桂枝汤.结论:李李赛美认为情志病证多与肝脾肾有关,治疗重在疏肝、健脾、养阴和血,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数据挖掘方法,能有效发现其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证的临床经验.

    作者:徐笋晶;李赛美;洪文学;方剑锋;朱章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象皮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体外培养实验来研究象皮对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并加入生肌象皮膏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的提取液,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生肌象皮膏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水提物在较高浓度下都能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生肌象皮膏相对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象皮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证明象皮在生肌象皮膏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朔;李京向;陈宝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理论体用思想科学性探微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学日渐式微,其理论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故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用哲学的思想,来阐明中医理论中精气形神、卫气营血和五行理论的系统科学内涵,得出五行体用这一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以此模式为方法论工具,以体用哲学为体,以系统科学为用,实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阐释.

    作者:刘文平;赵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杨士瀛诊法思想研究

    杨士瀛诊法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四诊合参,临床诊察疾病以望诊、切诊为主,辅以问诊、闻诊.他精于望诊,善于问诊求因,深谙脉象理法,在现形望色、闻声嗅味、问诊求因、切脉变化等方面均有独到认识.尤其对脉象之形成机理、气血与脉象常变的关系、病变特点、治疗宜忌等有系统清晰的阐述,对脉证顺逆不但有深刻认识且应用细致娴熟,许多观点发前人所未发,于临证多有启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化痰通腑液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化痰通腑液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导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痰通腑液中的大黄、丹参、栝楼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化痰通腑液中的丹参、栝楼皮、大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可靠、实用,可用于化痰通腑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杜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舌象信息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与慢性胃炎中医证侯相关的舌象参数,以期为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用TP-1型中医舌脉象数字一体化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常见证型的舌象参数.结果:脾胃温热及肝胃郁热型舌色、苔色指数显著低于脾虚湿阻、湿浊中阻、脾胃气虚型及正常组;脾胃湿热与脾胃气虚二型胖瘦指数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及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舌苔薄厚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气虚型、肝胃郁热型及正常组;脾胃湿热、温浊中阻及脾虚湿阻型腻苔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气虚型及肝胃郁热型.结论:舌象参数可以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付晶晶;李福凤;陆雄;何建成;燕海霞;庄燕鸿;王忆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化痰消瘀汤剂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汤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南京市鼓楼区中医院就诊的HP感染相关萎缩性胃炎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化痰消疼汤剂和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四联疗法.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和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四联疗法,治疗前后均行电子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根除率治疗组75%,西药组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消疼汤剂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孔岩君;魏睦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通过文献考证及对相关临床资料的搜集,探讨张仲景运用麻黄汤的方法、麻黄汤的适用范围及其对现今临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麻黄汤的运用已远超表证范畴,在多种内外科杂病中也取得了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通过把握腠理闭塞的程度调整用量,从而实现发汗程度的不同,终起到改善不同程度风寒郁闭的作用.

    作者:王一;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固肾安胎丸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对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子宫内膜薄性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于月经第10天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d,试验组于月经第5天加服固肾安胎丸,观察成熟卵泡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服药前增加,试验组内膜增厚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戊酸雌二醇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薄性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且效果优于单用戊酸雌二醇.

    作者:武红琴;阮祥燕;张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水液代谢紊乱可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并导致多种临床疾病,而中医药对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水通道蛋白(AQP)作为多种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转运水分子的蛋白通道,在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故将对近年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雷兵;张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汤液经法》图略解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汤液经法》图将古代方剂创制理论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该书所载方剂基本也是依照这一创制理论来组方的.在深入分析其方剂具体组方方法基础上,同时列举了《伤寒论》中方剂制方特点来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希望以此与学者互相发明,以推求古代经方创制之基本理论.

    作者:李刚;张薛光;陈广东;陈书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痰湿、瘀血致病的关联性探讨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同时存在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的一种妇科疾病.大量研究表明,PCOS的发病与痰湿、瘀血有紧密联系.深入整理和发掘痰湿、瘀血与PCOS的关联,阐明其病因病机,对科学合理地预防及治疗PCOS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久;李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文献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初探

    目的:通过收集及整理1998至2010年有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拆分复合证候后的单证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型主要有肾虚型、肝郁型、痰湿型、血瘀型,复合证分型主要有肾虚痰湿肝郁型、肾虚痰湿型、肾虚肝郁型、肾虚痰湿肝郁血瘀型.拆分后单证证候分型主要为肾虚型、痰湿型、血瘀型、肝郁型.结论:肾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血瘀型可能为PCOS单证的证候分型,而单证证候多以复合证型的形式出现,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作者:李亚茜;俞超芹;翟东霞;张丹英;沈凌霞;程雯;白玲玲;刘军敏;姚睿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