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NA磷硫酰化探析

张姗姗;全日城;杨晓红;许勇钢;胡晓梅;刘锋;麻柔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DNA磷硫酰化
摘要:目的:研究硫化砷制剂青黄散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DNA双链结构的影响,硫元素是否可加入DNA骨架,是否有DNA结构的硫酰化修饰.方法:以持续服用青黄散6个月以上并有血液学改善的MDS患者骨髓DNA样本10例,以琼脂糖包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骨髓细胞DNA降解表型.利用BIO-RAD CHEF-DRⅢSystem脉冲电泳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硫修饰后DNA构象发生变化,这种硫修饰结构对电泳过程阳极积累的Tris过酸衍生物敏感而遭到位点特异性攻击,引发DNA的双链切割反应出现DNA降解现象.电泳后标本DNA结构完好,在Tris缓冲液下未出现DNA降解现象.结论:青黄散治疗有效的患者骨髓细胞DNA骨架中没有磷硫酰化修饰现象,说明青黄散疗效机制不通过硫修饰系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经验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其首要问题是明辨良恶性,对于恶性结节则以手术或131治疗为主,术后在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的同时,可给予中药配合缓解亚临床甲亢状态.对于良性结节,中医认为病机肝郁气滞为先,随后痰湿瘀阻局部,日久形成瘿瘤,治法以疏肝解郁为基础,并结合甲状腺B超结果,囊性为主者给予利水渗湿之药,如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实性为主且伴有微钙化者给予化痰散结、虫类药物,如皂角刺、浙贝母、炮山甲、水蛭、僵蚕,囊实混合者以自拟甲状腺结节基本方加减.

    作者:封伟;吴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常见钟情症验案三则

    钟情症是以钟情妄想为主,多伴有相应幻觉的一组精神疾病症状.故对钟情症详察证象辨证论治,施以中药、针灸,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择录常见案例三则予以介绍,并就常见钟情症不同证候之征象特点做一介绍,对临床诊治该症将有所裨益.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女科证治准绳》求子成胎辨治特色

    《女科证治准绳》简称《女科准绳》,是明·王肯堂先生所撰的重要妇科医集,其内容丰富,取众家之长而不妄作评论,有选择地引用各家医著的观点并融入己见,条理清晰,博而不杂.书中关于男女不孕不育求子方面,王肯堂审证求因分而治之,以男子养精、女子调经分而论治,抓住疾病的本源并予以独特的分型及治疗.重视脏腑辨证立于气血,气血之病在于虚实,虚实寒热治之先后有序,辅以脉诊特色辨证施治,用药加减灵活多变,以气血脏腑辨证论治观统领求子成胎的辨证施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蓝婧;冯佳佳;杨红梅;曾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水通道蛋白-4在脑转移瘤表达及其中医研究进展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不仅代表恶性程度高,往往也是治疗失败、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水通道蛋白-4作为一类具有高选择性特异性蛋白家族成员,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传统中医将脑转移瘤的病机归结为风、痰、毒、瘀等方面,治则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化湿利水为主.近年来,以AQP4为靶点的抗瘤中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对AQP4作用机制的具体探讨,有望为脑转移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汪丛丛;周超;庄静;高宁;刘瑞娟;孙长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侧脑室给予中药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采用微量注射泵经侧脑室给予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致大鼠心衰模型,造模4周后经侧脑室分别给予芪苈强心脑脊液和芪苈强心溶液,以阳性药CRH竞争性抑制剂(αh-CRH)作为对照,给药4周后应用颈动脉插管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脑利钠肽(BNP)、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RT-PCR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与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mRNA的表达.结果:芪苈强心脑脊液组、芪苈强心溶液组、阳性药组均可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大鼠血清BNP、血浆NE,并可降低下丘脑组织CRH mRNA与脑垂体组织ACTH mRNA的表达.结论:经侧脑室给予复方中药芪苈强心可有效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中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含量与下丘脑CRH mRNA、脑垂体ACTH mRNA的表达,影响心衰大鼠中枢改变,有助于治疗心衰.

    作者:秘红英;唐思文;贾存勤;徐登峰;郎艳松;贾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甲午年医话医案探析

    根据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若干甲午年医案,结合史料佐证,利用五运六气理论和六气大司天理论,初步分析王肯堂和高鼓峰的痢疾案、王孟英治疗疟疾和梁龙章治疗温疫4个医案,基本揭示运气和大司天理论对一般内科杂症和疫病的理论指导意义,应该考虑大司天的常见证候,结合当年运气和实际气象特点综合判断,才能更加精准.

    作者:吴新明;宾炜;古求知;老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析

    针刺作为一种抗应激手段的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应激原,会使患者产生相应的应激而影响其疗效.心理干预一方面通过疏导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程度,协同针剌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灌输针刺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思想,缓解其疼痛、消除其恐惧,提高针刺疗效.心理干预起效的内在机制与应激的两条主要调控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有关,它通过调整两调控通路上相应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功能失调的状态来增强针刺疗效.

    作者:寇君;诸毅晖;文培培;魏琴;成词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改善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改善作用机制.方法:牛Ⅱ型胶原乳剂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制备CIA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Ⅰ)、模型组(Ⅱ)、不完全弗氏佐剂组(Ⅲ)、雷公藤多苷片组(Ⅳ)、醋酸泼尼松龙组(Ⅴ)、滑膜炎颗粒大剂量组(Ⅵ)、中剂量组(Ⅶ)、小剂量组(Ⅷ),每组各10~11只大鼠.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IL-1、TNF-α、Erk、Jnk、Ras、Raf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阳性面积比.结果:各造模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IL-1、Erk、Jnk、Ras、Raf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各给药组Erk表达量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Ⅲ、Ⅳ、Ⅴ、Ⅵ组Erk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Erk、Jnk、Ras表达升高,参与CI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损伤过程;滑膜炎颗粒改善关节损伤症状可能与降低Erk的表达相关,而与IL-1、TNF、Jnk、Ras、Raf不相关.

    作者:孙丽华;李志刚;周艳华;崔海峰;朱宏伟;于友华;张志伟;王正品;孙明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近三十五年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1977年以来,中医儿科学在继承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吸收现代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术争鸣活跃,一些医家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并产生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故从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特点、胎养胎教学说、诊法辨证、治则治法5个方面对近35年来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予以简要评述,以期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赵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针灸处方初探

    目的:以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基础,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针灸处方.方法: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的2002至2012年针灸治疗ROU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理:ROU以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为发病主因,主病之脏在心脾肾;法:清热泻火和滋阴降火为基本治法,辨证辅以利湿、安神等法;方穴:以远近相合为组方原则,即局部取穴、邻近选穴及远端选穴相配合,临证选穴各有侧重;术:局部治疗泻法为主,可选择弱激光照射、刺络放血等法,整体调节补泻兼施,可行穴位敷贴、毫针刺法等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初步探讨ROU的针灸处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作者:张嘉玲;李求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塌渍法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法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扶他林软膏外用,每日3次;治疗组使用自制中药塌渍法治疗,每日2次,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VAS评分)及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6%,治疗组总有效率9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塌渍法能明显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综合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李艳;朱晓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黄芪建中汤的应用规律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黄芪建中汤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黄芪建中汤文献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挖掘相关疾病及中医证候、症状、西药等规律,制作网络关系图.结果:在与疾病相关性中,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肿瘤等疾病;在与证候相关性中,常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等证;在与症状相关性中,常用于溃疡、胃病、里急等症状;在与西药联用中,常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西药.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获得了比较客观全面的黄芪建中汤用药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赵雨坤;罗丹;郑光;李立;边艳琴;宋梦梦;吕爱平;何小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眼肌麻痹的中药治疗现状

    眼肌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而我国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风、痰、瘀、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应用祛风药、祛痰药、化瘀药及联合补虚药治疗眼肌麻痹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故重点介绍中医对眼肌麻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及中西药联合治疗),以资临床借鉴.

    作者:韩华英;柏梅;王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NA磷硫酰化探析

    目的:研究硫化砷制剂青黄散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DNA双链结构的影响,硫元素是否可加入DNA骨架,是否有DNA结构的硫酰化修饰.方法:以持续服用青黄散6个月以上并有血液学改善的MDS患者骨髓DNA样本10例,以琼脂糖包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骨髓细胞DNA降解表型.利用BIO-RAD CHEF-DRⅢSystem脉冲电泳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硫修饰后DNA构象发生变化,这种硫修饰结构对电泳过程阳极积累的Tris过酸衍生物敏感而遭到位点特异性攻击,引发DNA的双链切割反应出现DNA降解现象.电泳后标本DNA结构完好,在Tris缓冲液下未出现DNA降解现象.结论:青黄散治疗有效的患者骨髓细胞DNA骨架中没有磷硫酰化修饰现象,说明青黄散疗效机制不通过硫修饰系统.

    作者:张姗姗;全日城;杨晓红;许勇钢;胡晓梅;刘锋;麻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头穴留针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治疗组采用头穴留针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将2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2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均有效;2组治疗后临床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留针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较单纯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岚榕;陈剑;邱丽芳;吴加勇;王林林;许文威;苏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论述中医辉格问题解决之路

    辉格问题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为衡量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对目前科学知识的贡献程度,而不是站在真实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研究偏差.古代中医文化在认识上强调天人合一,在诊疗上重视辨证论治,思维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特点.然而,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医学的影响,人们在认识这一传统医学时,常受西方思维模式桎梏,以西医的视角来研究传统医学,陷入中医辉格瓶颈,故认为中医应该坚守自己的传统方法论,建立独特的评价体系,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

    作者:高雅;王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捏脊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捏脊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将4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日1次,每次4 mg;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除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外,每日捏脊治疗1次,捏脊后按摩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督脉诸穴1~2 min,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0%,组问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10%、25%,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捏脊结合穴位按摩与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单纯口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有效且可以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桂桂;赵晓东;刘亚俊;刘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回回药方》中阿牙剌只法亦哈剌方治疗痤疮的理论探析

    《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的具有中西合壁特色的回医药学典籍.书中阿牙刺只法亦哈刺方,义为苦味的调理性泻药,可有效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和禀性体液活动,祛除导致痤疮发生的痰浊、恶润、黑血,对痤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故就回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阿牙剌只法亦哈剌方来源、组成、剂型、方解及其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运用该方治疗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康菊英;杨丽娟;高如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胰腺胰岛素及其受体变化探讨黄芪葛根配伍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与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66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血糖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汤组,采用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血糖水平及胰腺组织胰岛素(insulin,INS)、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lnsR)、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胰腺组织INS、InsR、GULT4浓度显著下降;黄芪与葛根均具有降糖之效,但未呈现交互作用;黄芪可提高胰腺INS、InsR、GULT4浓度,葛根仅提高胰腺GU LT4浓度且二者无交互作用.结论:黄芪与葛根配伍降血糖未呈现协同增效作用,推测可能与其各自通过不同环节改善胰腺INS、InsR、GULT4水平有关.

    作者:郝明芬;范颖;李新;李艳敏;刘烨;刘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槲皮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机制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以及槲皮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总胆固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肾脏肥大指数和单根近端小管(PT)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血糖、血脂、总胆固醇、血清胰岛素水平、肾脏肥大指数、Na+,K+-ATPase活性和肾内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槲皮素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血脂、总胆固醇和肾脏TLR4蛋白表达,升高ISI及稳定Na+,K+-ATPase活性有关.

    作者:王兴红;常陆林;王桂叶;刘会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