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榕;陈剑;邱丽芳;吴加勇;王林林;许文威;苏莹莹
中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征.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 ~ 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了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它们与其靶基因共同参与内皮机能障碍、神经与血管的异常调节、炎症、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导致中风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发现miRNA与中医药防治中风的关系密切.故从microRNA与中风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关系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miRNA在中医药防治中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索庆芳;王筠;赵海苹;梁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骨痿膏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s Kypho Plasty,PKP)术后疼痛等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60例患者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痿膏方,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功能和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疗效,测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骨密度(BMP)变化.结果:研究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疼痛、功能等症状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和BMP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痿膏方联合常规西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温鑫柱;任兰群;王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肾为主论治糖尿病(diabets mellitus,DM)的病机及治法.方法:从历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方面探讨DM的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以肾为主论治DM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先天不足和后天肾元虚损是DM的发病之本,治以补肾法为主.结论:糖尿病多由于先天不足、肾元虚损、因虚致痰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会成为致病因素,加快病情进展,故治疗DM应以补肾法为治疗大法,有效论治肾元虚损,预防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以肾为主论治DM具有重要的临证指导意义.
作者:张元琛;王冬燕;梁爽;董朝侠;李鑫;党毓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低钾灌流液灌流情况下,家兔心肌自律细胞电位的变化特点以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描记家兔离体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活动,分别记录正常灌流液和低钾灌流液,以及低钾灌流液+参麦注射液灌流情况下的跨膜电位曲线,测量出MDP、APA、Vmax、VDD和RPF.结果:与在正常灌流液中比较,低钾灌流20 min后,窦房结P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VDD和RPF均显著加快;而低钾灌流液中加入参麦注射液后,与低钾对照比较,2种自律细胞的VDD和RPF均明显减慢.MDP、APA和Vmax在低钾灌流和加入参麦注射液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兔心肌自律细胞在细胞外低钾时自律性显著升高,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小其自律性变化.
作者:温晓竞;张三明;陈彦静;焦宏;马建伟;王雪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捏脊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将4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日1次,每次4 mg;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除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外,每日捏脊治疗1次,捏脊后按摩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督脉诸穴1~2 min,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0%,组问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10%、25%,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捏脊结合穴位按摩与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单纯口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有效且可以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桂桂;赵晓东;刘亚俊;刘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诊断既有道又有术,以道驭术,明体达用方.以神作为中医诊断的一贯之道,将中医诊断上升到道的高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此来掌握具体的应用,这样在中医诊断的方方面面便能通行无碍.在这里,神不再是广义狭义之神,而是事物的高层次,既是体亦是用,体用不二.神的本体是寂静无为,然用则无方,故神会因位、因物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李涵;修宗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不仅代表恶性程度高,往往也是治疗失败、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水通道蛋白-4作为一类具有高选择性特异性蛋白家族成员,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传统中医将脑转移瘤的病机归结为风、痰、毒、瘀等方面,治则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化湿利水为主.近年来,以AQP4为靶点的抗瘤中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对AQP4作用机制的具体探讨,有望为脑转移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汪丛丛;周超;庄静;高宁;刘瑞娟;孙长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中西医结合在全国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对中医经典的继承不足和中西医概念的理解偏差,某些治疗进入了误区.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对脑卒中的中医预防和急救进行了阐述;对平肝息风法的应用以及血压、血糖的严格控制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从历史和临床出发肯定了续命汤等经方治疗中风的确切疗效,探讨了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对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孙成力;何立群;高建东;陆文;唐占英;胡志俊;肖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易复发,可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尤其是络病学的兴起为本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的思路.故就乳房生理、病理特点及乳腺增生的疾病特点与络病学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乳腺增生具有络病特点.从络病学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认为正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根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理环节,为发病之标;而乳络阻滞则是乳腺增生的病机关键,而对于本病的治疗则应遵从通补结合原则.
作者:张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法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扶他林软膏外用,每日3次;治疗组使用自制中药塌渍法治疗,每日2次,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VAS评分)及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6%,治疗组总有效率9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塌渍法能明显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综合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李艳;朱晓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其首要问题是明辨良恶性,对于恶性结节则以手术或131治疗为主,术后在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的同时,可给予中药配合缓解亚临床甲亢状态.对于良性结节,中医认为病机肝郁气滞为先,随后痰湿瘀阻局部,日久形成瘿瘤,治法以疏肝解郁为基础,并结合甲状腺B超结果,囊性为主者给予利水渗湿之药,如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实性为主且伴有微钙化者给予化痰散结、虫类药物,如皂角刺、浙贝母、炮山甲、水蛭、僵蚕,囊实混合者以自拟甲状腺结节基本方加减.
作者:封伟;吴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全面归纳近10年肾精不足模型的各种造模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相关疾病和评价指标,为肾精不足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文献统计学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录的肾精不足模型相关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归纳其造模方法和相关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肾精不足模型相关文献38篇,其造模方法主要分为药物干预、手术切除、物理方法和模拟中医病因4大类;主要与生长发育迟缓、不孕不育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早衰等疾病相关;模型评价指标主要反映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衰老或相关疾病病理特征等.结论:各种造模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目前尚缺乏能全面反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肾精不足模型.
作者:郑莉明;敖海清;徐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脉药联珠》由清·龙柏编著,其以联珠之法旁搜博采,上言脉症,下联方药,补缺前人之论;药性食物一一分考,补充本草之缺.全书组方临证抽更变换,寓去古存新之意,而在临证中又能诲人以规矩,便于初学者之进境,实为习医者临证之必读.现述略其学术价值,以启后学.
作者:聂金娜;苏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理论分析、经验总结、临床试验及治法研究等不同类型文献报道,从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肝性胸腔积液等不同病种,分析了悬饮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认为悬饮证候研究多使用4字组合的复合证候,主要证候虽大致统一但各有侧重,而胸腔积液的发病过程及发病机理不同,决定着悬饮证候亦有所差异,并对悬饮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施展;陈仁波;白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学穴位按切诊和现代医学激痛点触诊的异同.方法: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诊断中都强调在皮肤特定部位的触摸和按压.通过对比中医的经络与腧穴的按切、阿是穴与反阿是穴的按切以及现代医学激痛点触诊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分析穴位按切诊和激痛点触诊的异同点.结果:穴位按切诊和激痛点的触诊有相似之处,发现的阳性反应点有很多重合,但是在检查范围、适用病证和诊断价值方面有差异.结论:穴位按切诊和激痛点的触诊可相互参照和借鉴,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参考,其阳性反应点也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靶点.
作者:王庆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3种药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对研究,在常规治疗剂量下选择出副作用小、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的药物,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舒血宁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各30例,以上90例患者均常规口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础药物.3组药物输液方法每日1次,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心电图变化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舒血宁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66.67%,丹红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80%,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70%,丹红注射液组在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与舒血宁注射液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血宁注射液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2组在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组(66.67%)在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与舒血宁注射液组(50%)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血宁注射液组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那坤;武亮;李滢;郑莹;谷磊;赵冬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壮骨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去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补肾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12周检测骨密度、Dlx5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骨疏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补肾组、骨疏康组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作者:王剑;郑洪新;张锦萍;刘研;刘剑辉;宋光熠;刘瑞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眼肌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而我国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风、痰、瘀、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应用祛风药、祛痰药、化瘀药及联合补虚药治疗眼肌麻痹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故重点介绍中医对眼肌麻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及中西药联合治疗),以资临床借鉴.
作者:韩华英;柏梅;王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钟情症是以钟情妄想为主,多伴有相应幻觉的一组精神疾病症状.故对钟情症详察证象辨证论治,施以中药、针灸,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择录常见案例三则予以介绍,并就常见钟情症不同证候之征象特点做一介绍,对临床诊治该症将有所裨益.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以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基础,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针灸处方.方法: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的2002至2012年针灸治疗ROU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理:ROU以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为发病主因,主病之脏在心脾肾;法:清热泻火和滋阴降火为基本治法,辨证辅以利湿、安神等法;方穴:以远近相合为组方原则,即局部取穴、邻近选穴及远端选穴相配合,临证选穴各有侧重;术:局部治疗泻法为主,可选择弱激光照射、刺络放血等法,整体调节补泻兼施,可行穴位敷贴、毫针刺法等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初步探讨ROU的针灸处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作者:张嘉玲;李求实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