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莉明;敖海清;徐志伟
针刺作为一种抗应激手段的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应激原,会使患者产生相应的应激而影响其疗效.心理干预一方面通过疏导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程度,协同针剌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灌输针刺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思想,缓解其疼痛、消除其恐惧,提高针刺疗效.心理干预起效的内在机制与应激的两条主要调控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有关,它通过调整两调控通路上相应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功能失调的状态来增强针刺疗效.
作者:寇君;诸毅晖;文培培;魏琴;成词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骨痿膏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s Kypho Plasty,PKP)术后疼痛等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60例患者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痿膏方,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功能和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疗效,测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骨密度(BMP)变化.结果:研究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疼痛、功能等症状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和BMP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痿膏方联合常规西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温鑫柱;任兰群;王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中西医结合在全国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对中医经典的继承不足和中西医概念的理解偏差,某些治疗进入了误区.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对脑卒中的中医预防和急救进行了阐述;对平肝息风法的应用以及血压、血糖的严格控制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从历史和临床出发肯定了续命汤等经方治疗中风的确切疗效,探讨了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对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孙成力;何立群;高建东;陆文;唐占英;胡志俊;肖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以及槲皮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总胆固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肾脏肥大指数和单根近端小管(PT)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大鼠血糖、血脂、总胆固醇、血清胰岛素水平、肾脏肥大指数、Na+,K+-ATPase活性和肾内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槲皮素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血脂、总胆固醇和肾脏TLR4蛋白表达,升高ISI及稳定Na+,K+-ATPase活性有关.
作者:王兴红;常陆林;王桂叶;刘会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近年来,桥本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桥本亚甲减)发病率不断提高,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治疗多年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发展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魏军平教授从事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20余年,学验俱丰,根据桥本甲减的发展过程即肝郁气滞、气郁化热、脾肾阳虚把治疗分为疏肝理气、养阴清热、温肾健脾3期,治疗效果显著.笔者跟随魏军平老师门诊学习一年余,稍有体悟,兹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韩煦;魏军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认为天癸是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殊精微物质,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津液代谢的微观门户与通路.经笔者研究发现天癸这种精微物质要发挥其正常功能,必须要通过一定通道和动力作用于相应靶点,而玄府可能是天癸运行之道,玄府之气可能是天癸运行之力,玄府郁闭可能是天癸失常的病机,开通玄府法可能是治疗天癸的基本大法.故笔者希望通过对玄府天癸理论的探析,完善中医基础理论,从中医微观角度阐述妇科病机,从而更直接地用于妇科临床,为治疗疑难杂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谢秀超;彭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证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IL-10的基因多态性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招募156例CAG患者及150名无Hp感染的健康人,采用C13呼气法及金标法检测Hp、ELISA检测IL-10含量、PCR-RFLP分析IL-10多态性.结果:CAG患者证型以脾胃虚弱(35.44%)与胃阴不足(27.22%)为主.CAG患者Hp的感染率为49.37%,以脾胃湿热(69.23%)、肝胃不和(68.42%)及瘀血阻络组(57.14%)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胃湿热组(55.57±12.31 pg/ml)及肝胃不和组IL-10水平(48.38±13.91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8.21±5.35 pg/ml).IL-10基因多态性在病例及对照组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CAG患者外周血的IL-10水平相关,二者均与CAG证型相关,提示中医治疗CAG时应关注患者的Hp感染及患者的IL-10水平.
作者:刘长明;冯全林;张剑治;胡漪璐;杨悌;张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肾为主论治糖尿病(diabets mellitus,DM)的病机及治法.方法:从历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方面探讨DM的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以肾为主论治DM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先天不足和后天肾元虚损是DM的发病之本,治以补肾法为主.结论:糖尿病多由于先天不足、肾元虚损、因虚致痰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会成为致病因素,加快病情进展,故治疗DM应以补肾法为治疗大法,有效论治肾元虚损,预防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以肾为主论治DM具有重要的临证指导意义.
作者:张元琛;王冬燕;梁爽;董朝侠;李鑫;党毓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针灸甲乙经》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眼睛与五脏六腑、精神魂魄以及经络的关系,望目可以诊断五脏病变,治疗风热上扰、阳热内郁之目病,主要疏泻风热,泻手足三阳经,多就近在头面部局部取穴,亦可在上肢循经取穴,多用针刺泻法,配以灸法补法.
作者:田丙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司天理论是以60年为单元、3600年为周期的大运气格局,标志着五运六气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大司天以客气的三阴三阳次序轮替,缘于《素问》经旨、启于《皇极经世》、成于《世补斋医书》,为阐释历代迥异的医家学术见解与用药特色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有关大司天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架构的探讨备受关注,既认识到资料与枚举法的局限,又肯定了其中的理论思维内核,对大司天的理论外延与理论架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作者:于峥;杨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钟情症是以钟情妄想为主,多伴有相应幻觉的一组精神疾病症状.故对钟情症详察证象辨证论治,施以中药、针灸,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择录常见案例三则予以介绍,并就常见钟情症不同证候之征象特点做一介绍,对临床诊治该症将有所裨益.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眼肌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而我国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风、痰、瘀、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应用祛风药、祛痰药、化瘀药及联合补虚药治疗眼肌麻痹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故重点介绍中医对眼肌麻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及中西药联合治疗),以资临床借鉴.
作者:韩华英;柏梅;王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卵巢早衰大都病因不清,治疗棘手,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的卵巢功能衰退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临床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故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名家治疗该病的验案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其病机特点以肾虚为主,且与脾虚气弱、肝郁血瘀、心肾不交密切关联,治疗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健脾舒肝、活血宁心,同时注重身心同调.
作者:任锦锦;朱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壮骨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去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补肾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12周检测骨密度、Dlx5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骨疏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补肾组、骨疏康组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作者:王剑;郑洪新;张锦萍;刘研;刘剑辉;宋光熠;刘瑞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诊断既有道又有术,以道驭术,明体达用方.以神作为中医诊断的一贯之道,将中医诊断上升到道的高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此来掌握具体的应用,这样在中医诊断的方方面面便能通行无碍.在这里,神不再是广义狭义之神,而是事物的高层次,既是体亦是用,体用不二.神的本体是寂静无为,然用则无方,故神会因位、因物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李涵;修宗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女科证治准绳》简称《女科准绳》,是明·王肯堂先生所撰的重要妇科医集,其内容丰富,取众家之长而不妄作评论,有选择地引用各家医著的观点并融入己见,条理清晰,博而不杂.书中关于男女不孕不育求子方面,王肯堂审证求因分而治之,以男子养精、女子调经分而论治,抓住疾病的本源并予以独特的分型及治疗.重视脏腑辨证立于气血,气血之病在于虚实,虚实寒热治之先后有序,辅以脉诊特色辨证施治,用药加减灵活多变,以气血脏腑辨证论治观统领求子成胎的辨证施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蓝婧;冯佳佳;杨红梅;曾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硫化砷制剂青黄散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DNA双链结构的影响,硫元素是否可加入DNA骨架,是否有DNA结构的硫酰化修饰.方法:以持续服用青黄散6个月以上并有血液学改善的MDS患者骨髓DNA样本10例,以琼脂糖包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骨髓细胞DNA降解表型.利用BIO-RAD CHEF-DRⅢSystem脉冲电泳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硫修饰后DNA构象发生变化,这种硫修饰结构对电泳过程阳极积累的Tris过酸衍生物敏感而遭到位点特异性攻击,引发DNA的双链切割反应出现DNA降解现象.电泳后标本DNA结构完好,在Tris缓冲液下未出现DNA降解现象.结论:青黄散治疗有效的患者骨髓细胞DNA骨架中没有磷硫酰化修饰现象,说明青黄散疗效机制不通过硫修饰系统.
作者:张姗姗;全日城;杨晓红;许勇钢;胡晓梅;刘锋;麻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以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基础,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针灸处方.方法: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的2002至2012年针灸治疗ROU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理:ROU以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为发病主因,主病之脏在心脾肾;法:清热泻火和滋阴降火为基本治法,辨证辅以利湿、安神等法;方穴:以远近相合为组方原则,即局部取穴、邻近选穴及远端选穴相配合,临证选穴各有侧重;术:局部治疗泻法为主,可选择弱激光照射、刺络放血等法,整体调节补泻兼施,可行穴位敷贴、毫针刺法等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初步探讨ROU的针灸处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作者:张嘉玲;李求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易复发,可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尤其是络病学的兴起为本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的思路.故就乳房生理、病理特点及乳腺增生的疾病特点与络病学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乳腺增生具有络病特点.从络病学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认为正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根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理环节,为发病之标;而乳络阻滞则是乳腺增生的病机关键,而对于本病的治疗则应遵从通补结合原则.
作者:张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3种药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对研究,在常规治疗剂量下选择出副作用小、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的药物,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舒血宁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各30例,以上90例患者均常规口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础药物.3组药物输液方法每日1次,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心电图变化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舒血宁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66.67%,丹红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80%,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70%,丹红注射液组在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与舒血宁注射液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血宁注射液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2组在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组(66.67%)在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与舒血宁注射液组(50%)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血宁注射液组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那坤;武亮;李滢;郑莹;谷磊;赵冬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