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痿膏方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研究

温鑫柱;任兰群;王楠

关键词:骨痿膏方, 椎体骨折, PKP术后,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骨痿膏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s Kypho Plasty,PKP)术后疼痛等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60例患者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痿膏方,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功能和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疗效,测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骨密度(BMP)变化.结果:研究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疼痛、功能等症状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和BMP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痿膏方联合常规西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长期影响

    目的:探讨针刀对KOA的长期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各12只,后3组用伸直位固定制动法造模,治疗后取材检测软骨整合素β1mRNA、蛋白.结果:模型组整合素mRNA水平降低,较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整合素mRNA水平上升,较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整合素蛋白水平上升,较空白组差异显著.结论:针刀可上调整合素β1基因和蛋白水平,长期观察发现其含量接近正常,即针刀的长期疗效是显著的.

    作者:张丽萍;郭长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针灸处方初探

    目的:以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基础,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针灸处方.方法: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的2002至2012年针灸治疗ROU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理:ROU以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为发病主因,主病之脏在心脾肾;法:清热泻火和滋阴降火为基本治法,辨证辅以利湿、安神等法;方穴:以远近相合为组方原则,即局部取穴、邻近选穴及远端选穴相配合,临证选穴各有侧重;术:局部治疗泻法为主,可选择弱激光照射、刺络放血等法,整体调节补泻兼施,可行穴位敷贴、毫针刺法等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从理、法、方穴、术4方面初步探讨ROU的针灸处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作者:张嘉玲;李求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名家验案探讨卵巢早衰的中医证治

    卵巢早衰大都病因不清,治疗棘手,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的卵巢功能衰退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临床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故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名家治疗该病的验案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其病机特点以肾虚为主,且与脾虚气弱、肝郁血瘀、心肾不交密切关联,治疗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健脾舒肝、活血宁心,同时注重身心同调.

    作者:任锦锦;朱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侧脑室给予中药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采用微量注射泵经侧脑室给予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致大鼠心衰模型,造模4周后经侧脑室分别给予芪苈强心脑脊液和芪苈强心溶液,以阳性药CRH竞争性抑制剂(αh-CRH)作为对照,给药4周后应用颈动脉插管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脑利钠肽(BNP)、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RT-PCR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与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mRNA的表达.结果:芪苈强心脑脊液组、芪苈强心溶液组、阳性药组均可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大鼠血清BNP、血浆NE,并可降低下丘脑组织CRH mRNA与脑垂体组织ACTH mRNA的表达.结论:经侧脑室给予复方中药芪苈强心可有效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中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含量与下丘脑CRH mRNA、脑垂体ACTH mRNA的表达,影响心衰大鼠中枢改变,有助于治疗心衰.

    作者:秘红英;唐思文;贾存勤;徐登峰;郎艳松;贾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近三十五年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1977年以来,中医儿科学在继承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吸收现代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术争鸣活跃,一些医家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并产生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故从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特点、胎养胎教学说、诊法辨证、治则治法5个方面对近35年来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予以简要评述,以期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赵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灸甲乙经》诊治目病的学术特色探析

    《针灸甲乙经》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眼睛与五脏六腑、精神魂魄以及经络的关系,望目可以诊断五脏病变,治疗风热上扰、阳热内郁之目病,主要疏泻风热,泻手足三阳经,多就近在头面部局部取穴,亦可在上肢循经取穴,多用针刺泻法,配以灸法补法.

    作者:田丙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司天理论枢要

    大司天理论是以60年为单元、3600年为周期的大运气格局,标志着五运六气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大司天以客气的三阴三阳次序轮替,缘于《素问》经旨、启于《皇极经世》、成于《世补斋医书》,为阐释历代迥异的医家学术见解与用药特色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有关大司天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架构的探讨备受关注,既认识到资料与枚举法的局限,又肯定了其中的理论思维内核,对大司天的理论外延与理论架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作者:于峥;杨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眼肌麻痹的中药治疗现状

    眼肌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而我国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风、痰、瘀、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应用祛风药、祛痰药、化瘀药及联合补虚药治疗眼肌麻痹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故重点介绍中医对眼肌麻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及中西药联合治疗),以资临床借鉴.

    作者:韩华英;柏梅;王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NA磷硫酰化探析

    目的:研究硫化砷制剂青黄散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DNA双链结构的影响,硫元素是否可加入DNA骨架,是否有DNA结构的硫酰化修饰.方法:以持续服用青黄散6个月以上并有血液学改善的MDS患者骨髓DNA样本10例,以琼脂糖包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骨髓细胞DNA降解表型.利用BIO-RAD CHEF-DRⅢSystem脉冲电泳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硫修饰后DNA构象发生变化,这种硫修饰结构对电泳过程阳极积累的Tris过酸衍生物敏感而遭到位点特异性攻击,引发DNA的双链切割反应出现DNA降解现象.电泳后标本DNA结构完好,在Tris缓冲液下未出现DNA降解现象.结论:青黄散治疗有效的患者骨髓细胞DNA骨架中没有磷硫酰化修饰现象,说明青黄散疗效机制不通过硫修饰系统.

    作者:张姗姗;全日城;杨晓红;许勇钢;胡晓梅;刘锋;麻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目的:对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3种药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对研究,在常规治疗剂量下选择出副作用小、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的药物,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舒血宁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各30例,以上90例患者均常规口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础药物.3组药物输液方法每日1次,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心电图变化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舒血宁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66.67%,丹红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80%,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率70%,丹红注射液组在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与舒血宁注射液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血宁注射液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2组在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组(66.67%)在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与舒血宁注射液组(50%)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血宁注射液组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那坤;武亮;李滢;郑莹;谷磊;赵冬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论述中医辉格问题解决之路

    辉格问题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为衡量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对目前科学知识的贡献程度,而不是站在真实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研究偏差.古代中医文化在认识上强调天人合一,在诊疗上重视辨证论治,思维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特点.然而,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医学的影响,人们在认识这一传统医学时,常受西方思维模式桎梏,以西医的视角来研究传统医学,陷入中医辉格瓶颈,故认为中医应该坚守自己的传统方法论,建立独特的评价体系,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

    作者:高雅;王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黄芪建中汤的应用规律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黄芪建中汤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黄芪建中汤文献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挖掘相关疾病及中医证候、症状、西药等规律,制作网络关系图.结果:在与疾病相关性中,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肿瘤等疾病;在与证候相关性中,常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等证;在与症状相关性中,常用于溃疡、胃病、里急等症状;在与西药联用中,常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西药.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获得了比较客观全面的黄芪建中汤用药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赵雨坤;罗丹;郑光;李立;边艳琴;宋梦梦;吕爱平;何小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回回药方》中阿牙剌只法亦哈剌方治疗痤疮的理论探析

    《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的具有中西合壁特色的回医药学典籍.书中阿牙刺只法亦哈刺方,义为苦味的调理性泻药,可有效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和禀性体液活动,祛除导致痤疮发生的痰浊、恶润、黑血,对痤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故就回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阿牙剌只法亦哈剌方来源、组成、剂型、方解及其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运用该方治疗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康菊英;杨丽娟;高如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神——中医诊断的一贯之道

    中医诊断既有道又有术,以道驭术,明体达用方.以神作为中医诊断的一贯之道,将中医诊断上升到道的高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此来掌握具体的应用,这样在中医诊断的方方面面便能通行无碍.在这里,神不再是广义狭义之神,而是事物的高层次,既是体亦是用,体用不二.神的本体是寂静无为,然用则无方,故神会因位、因物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李涵;修宗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水通道蛋白-4在脑转移瘤表达及其中医研究进展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不仅代表恶性程度高,往往也是治疗失败、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水通道蛋白-4作为一类具有高选择性特异性蛋白家族成员,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传统中医将脑转移瘤的病机归结为风、痰、毒、瘀等方面,治则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化湿利水为主.近年来,以AQP4为靶点的抗瘤中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对AQP4作用机制的具体探讨,有望为脑转移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汪丛丛;周超;庄静;高宁;刘瑞娟;孙长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精不足模型造模方法文献分析

    目的:全面归纳近10年肾精不足模型的各种造模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相关疾病和评价指标,为肾精不足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文献统计学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录的肾精不足模型相关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归纳其造模方法和相关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肾精不足模型相关文献38篇,其造模方法主要分为药物干预、手术切除、物理方法和模拟中医病因4大类;主要与生长发育迟缓、不孕不育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早衰等疾病相关;模型评价指标主要反映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衰老或相关疾病病理特征等.结论:各种造模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目前尚缺乏能全面反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肾精不足模型.

    作者:郑莉明;敖海清;徐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参麦注射液对低钾心肌自律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低钾灌流液灌流情况下,家兔心肌自律细胞电位的变化特点以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描记家兔离体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活动,分别记录正常灌流液和低钾灌流液,以及低钾灌流液+参麦注射液灌流情况下的跨膜电位曲线,测量出MDP、APA、Vmax、VDD和RPF.结果:与在正常灌流液中比较,低钾灌流20 min后,窦房结P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VDD和RPF均显著加快;而低钾灌流液中加入参麦注射液后,与低钾对照比较,2种自律细胞的VDD和RPF均明显减慢.MDP、APA和Vmax在低钾灌流和加入参麦注射液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兔心肌自律细胞在细胞外低钾时自律性显著升高,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小其自律性变化.

    作者:温晓竞;张三明;陈彦静;焦宏;马建伟;王雪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玄府天癸论理论探析

    中医认为天癸是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殊精微物质,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津液代谢的微观门户与通路.经笔者研究发现天癸这种精微物质要发挥其正常功能,必须要通过一定通道和动力作用于相应靶点,而玄府可能是天癸运行之道,玄府之气可能是天癸运行之力,玄府郁闭可能是天癸失常的病机,开通玄府法可能是治疗天癸的基本大法.故笔者希望通过对玄府天癸理论的探析,完善中医基础理论,从中医微观角度阐述妇科病机,从而更直接地用于妇科临床,为治疗疑难杂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谢秀超;彭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常见钟情症验案三则

    钟情症是以钟情妄想为主,多伴有相应幻觉的一组精神疾病症状.故对钟情症详察证象辨证论治,施以中药、针灸,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择录常见案例三则予以介绍,并就常见钟情症不同证候之征象特点做一介绍,对临床诊治该症将有所裨益.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脉药联珠》学术价值述略

    《脉药联珠》由清·龙柏编著,其以联珠之法旁搜博采,上言脉症,下联方药,补缺前人之论;药性食物一一分考,补充本草之缺.全书组方临证抽更变换,寓去古存新之意,而在临证中又能诲人以规矩,便于初学者之进境,实为习医者临证之必读.现述略其学术价值,以启后学.

    作者:聂金娜;苏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