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心理学情志概念及分类

邵祺腾;李黎;杜渐;王昊;王克勤;杨秋莉

关键词:情, 志, 情志, 概念, 情志分类, 中医心理学
摘要:中医情志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志是中医情志学中的核心概念,参熙古文献中有关情志的论述试图对情、志及情志的语义进行解释,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7种情志分类方法,为当代有关情志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

    阐述伤寒和杂病的涵义,分析《灵枢·杂病》(简称《杂病》)内容看出,其杂病属伤寒之类病证,这些病证在其他经典著作中有相关论述.《伤寒杂病论》书名中的杂病之名源于《杂病》篇,书中的杂病既包括属于伤寒之类的全部病证,又包括与之相关需要做鉴别的非伤寒之类病证.《伤寒杂病论》的书名名副其实,其书乃“至杂”之作.《伤寒卒病论》的书名不能成立.

    作者:吴崇典;程瑞琴;孟庆荣;许建新;李海兵;田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刘保和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经方经验

    刘保和教授擅长将用《难经》腹诊理论应用于经方,临床疗效确切.如脐上压痛以旋覆花汤加减;脐左压痛以四逆散为主方;脐右压痛以奔豚汤为主方;脐下压痛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脐中压痛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

    作者:曹丽静;刘保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知母宁对阿霉素致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知母宁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NF-κB和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处理组、阿霉素合并知母宁3组.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和JNK磷酸化水平.结果:高剂量组知母宁能够显著对抗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并显著抑制炎症通路NF-κB和细胞凋亡通路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知母宁能抑制NF-κB和JNK的磷酸化水平,以对抗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代渊;胡勇;巨少华;任香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名词术语中“取象比类”的语言特点及其英译对策

    针对“取象比类”认知方法的途径和在中医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取象比类”认知方法对中医名词术语在语言表达上的影响及其中医名词术语的语言特点,提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指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要根据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和对外译介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才能推动中医学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作者:朱剑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含川芎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川芎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分析得出其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补血活血,健脾益气之功;常用药物组合12个,主治疾病27种,选择“痹病”“月经失调”“痛经”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出川芎不同疾病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并为“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因此,TCMISS(V2.0)是中医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为研究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

    作者:贾蔷;申丹;石作荣;季旭明;杨洪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井原穴经络测量值的稳定性研究

    井穴、原穴是十二正经的特殊腧穴,经脉所出为井穴,如水之出,十二经之根本为原穴,如水之源泉,为一身之至要.《灵枢集注》云:“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十二经的井穴、原穴在疾病的脏腑诊察、经络的针灸及手法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6],为古今医家所重视.又因井原穴均处于四肢腕踝以下,穴位较为表浅,易于暴露并操作,成为经络测量的常用穴位.由于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密切,故井原穴成为获得人体生理状态与病变信息的重要来源,现代常以电导法测量井原穴电生理信息的强弱与平衡情况,反映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虚实状态.然而,井原穴的电生理测量数据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波动,重复性较差,直接影响着井原穴测量与脏腑功能状态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笔者开展了井原穴生物电信息测量研究,就其测量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威;赵薇;邹斌;于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东坡养生集》中食疗与药疗法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养生学颇有研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形成一套科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据《东坡养生集》及其笔记杂著中的养生史料,分析其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食疗与药疗法,旨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周蓉;冯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蜣螂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痿证”、“痹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又兼瘀滞为标.瘀滞虽然为标,却在本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且病变既久符合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故治疗重在通络祛瘀.蜣螂具有破癥结、通二便、定惊痫、拔毒生肌、散肿止血之功.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尤重于下肢,而蜣螂之通络破癥之效正主于此,且其寒性又有益于消除标热,故本品当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良药.

    作者:袁伟;王友明;侯仙明;王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目的:筛选出β-环糊精包含薄荷油的较好工艺.方法:采用L9(33)正交表,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含油率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的三因素三水平,优选较好的制备工艺.结果:包合温度和投料比的影响非常显著,包合时间的影响不显著.A2B2C1得到的包合物包合率高,含油率高.结论:本实验优化了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杨惠鑫;欧阳洁;郭莹;周慧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

    整理总结细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中共有21处应用条文及运用规律,经方中细辛主要应用于温肺散饮、温经散寒,脏腑之寒、里外之寒也均可应用.

    作者:姜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椒黄颗粒洗剂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目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探讨椒黄颗粒洗剂的止痛药物和镇痛方法.方法:体外抑菌实验对金黄葡萄球菌中度或高度敏感,对豚鼠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结论:动物实验证明,椒黄洗剂有抗小鼠耳廓肿胀作用,能提高小鼠痛阅值,提高磷酸组胺对豚鼠致痒和局部抗溃疡及促愈等作用.

    作者:李春雨;霍峰;李春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头痛方剂药物规律分析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头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治疗头痛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头痛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315首治疗头痛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新处方13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头痛方剂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杨雯晴;李运伦;丁学义;沈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动气针法的针灸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动气针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机制和止痛作用.方法:在针刺穴位时进行手法操作的同时,让患者主动活动患肢来治疗疾病.结论:动气针法运动对针刺止痛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可加强针刺镇痛疗效.

    作者:郭鑫;王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辨治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10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54例,采用氯沙坦50mgbidpo治疗,观察组给予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辩治,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从一般情况看,2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在SBP、DBP、FPG、2 hPG、HbA1c、TG、TC、UAER、β2-MG、ACR指标分别为(131.5±9.43) mmHg、(84.6±6.84) mmHg、(6.73±1.03) mmol/L、(11.9±1.84) mmol/L、(7.21±0.94)%、(1.47±1.34) mmol/L、(5.21±1.02) mmol/L、(115.93±23.8) mg/24 h、(337.93±82.1)ug/L、(98.35±31.42);观察组划分别为(124.2±8.23) mmHg、(79.5±5.79) mmHg、(6.03±0.47) mmol/L、(10.5±1.48) mmol/L、(6.99±0.73)%、(1.13±0.83) mmol/L、(5.02±0.69) mmol/L、(91.63±20.31) mg/24 h、(214.83±76.4) vg/L、(78.93±29.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总效果看,对照组显效例数为20例,所占比率37.04%,有效例数为22例,所占比率40.74%,无效例数12例,所占比率22.22%,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显效例数39例,所占比率72.22%,有效例数12例,所占比率22.22%,无效例数3例,所占比率5.56%,总有效率9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六气大司天理论和中医学术流派相关性初步探讨

    六气大司天理论主要阐释五运六气在更长时间周期内的变化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医学历史上不同学术流派产生的原因,所以受到学界重视.并分析了该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内涵和理论意义,初步梳理了六气大司天理论对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建议后续研究应该使用合理的方法,结合学术流派的实际,对六气大司天理论进行完善和验证,以促进理论的发展,同时深化了对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

    作者:吴新明;宾炜;老膺荣;古求知;柯资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可视化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瘀证计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应用血液流变可视化检测仪(MC-FAN)及血瘀证计分表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血液通过时间(TT)及血瘀证计分,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以介入后患者为实验组,健康者为对照组,组间比较TT及血瘀证计分差异,实验组内分析TT与血瘀证计分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TT延长,血瘀证计分升高;实验组内10μlTT、30 μkTT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结论:MC-FAN结果可作为血瘀证计分的客观实验室检测依据,为介入后患者活血化瘀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家琪;王承龙;刘剑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肿痛安胶囊对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对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骨桥蛋白浓度,并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滑液中OPN平均浓度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滑液中OPN浓度差值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WOMAC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能够改善风痰瘀血阻络型KOA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膝关节液中OPN平均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鹏;崔书国;国延军;赵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先秦恬淡养生观产生之原因

    “恬淡”养生观是先秦养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核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家们认为外来的物质诱惑使人的欲望增加,引起内心世界的过度波动和不安,精神耗散,疾病从生.思想家们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主张减少私欲恢复人的天真本性,来保养生命、安定社会,从而提倡“恬淡”的养生观.

    作者:申瑞华;胡晨霞;王洪琦;刘焕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穴位特异性研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的:针对穴位对治疗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是否具有惟一特异性,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关解决思路.方法:查阅近30年的穴位特异性研究以及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献,分析穴位特异性研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对穴位特异性和软组织损伤针刺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基因指标,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机理、针刺效应的量化难点等问题.结论:穴位对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是否具有惟一特异性,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忆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服用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用法同上,治疗持续12周,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PTSD-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72%,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相应不同时期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x2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比较,具有起效快、撤药后减少其症状复发、减少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的优势,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低于西药帕罗西汀.

    作者:赵欢;杨东东;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