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静;刘保和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N)加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SAP患者分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 21例(普通组),肠内营养液加大黄治疗SAP 21例(大黄组),并对其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肠道功能恢复、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EN)加大黄可早期恢复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结论:早期肠内营养(EN)加大黄对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严谨;王芳;聂五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伏邪”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温病病因学说的主导理论.“伏邪”已不再是外感温病特有的发病因素及病机,“伏邪”所指与现代感染病学中的潜伏期感染、隐形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有相似之处,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故从“伏邪”理论出发,思考伏邪和传染病发病的关系,提出“伏邪”潜伏的发病原因与机体邪正盛衰及邪正斗争的趋势有关,提示根据“伏邪”发病机理,对传染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注重扶正祛邪,并给邪留有出路以引邪外出.
作者:王玉贤;韩经丹;范吉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六气大司天理论主要阐释五运六气在更长时间周期内的变化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医学历史上不同学术流派产生的原因,所以受到学界重视.并分析了该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内涵和理论意义,初步梳理了六气大司天理论对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建议后续研究应该使用合理的方法,结合学术流派的实际,对六气大司天理论进行完善和验证,以促进理论的发展,同时深化了对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
作者:吴新明;宾炜;老膺荣;古求知;柯资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李中梓是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号“荩凡居士”,是一位出儒入佛的典型医界代表,他行医济世一生,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李超霞;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养生学颇有研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形成一套科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据《东坡养生集》及其笔记杂著中的养生史料,分析其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食疗与药疗法,旨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周蓉;冯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探讨将中药“法象”理论引入到中药学实验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药材的形态、部位、分量、味道、嗅气、颜色、习性、生态等自然属性入手,正确联想、理解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真正起到以实验促理论学习的目的.
作者:付伟;查道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Ⅲ型湿热瘀阻证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通络清解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通络清解方治疗,疗程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67%、12.5%和91.88%、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NIH-CPSI总分、NIH-CPSI疼痛不适评分、NIH-CPSI排尿评分、NIH-CPSI症状影响和生活质量评分及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计数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湿热瘀阻证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自学;邵世营;陈建设;门波;张辉;王祖龙;王春霞;李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动气针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机制和止痛作用.方法:在针刺穴位时进行手法操作的同时,让患者主动活动患肢来治疗疾病.结论:动气针法运动对针刺止痛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可加强针刺镇痛疗效.
作者:郭鑫;王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详述热饮阻肺为小儿肺炎初期关键病机的观点,并论述验效于临床的治热饮阻肺三法,本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颠覆了本病初期惯苦寒的传统论治方法,有望促进小儿肺炎中医诊疗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闫永彬;马淑霞;丁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筛选出β-环糊精包含薄荷油的较好工艺.方法:采用L9(33)正交表,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含油率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的三因素三水平,优选较好的制备工艺.结果:包合温度和投料比的影响非常显著,包合时间的影响不显著.A2B2C1得到的包合物包合率高,含油率高.结论:本实验优化了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杨惠鑫;欧阳洁;郭莹;周慧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井穴、原穴是十二正经的特殊腧穴,经脉所出为井穴,如水之出,十二经之根本为原穴,如水之源泉,为一身之至要.《灵枢集注》云:“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十二经的井穴、原穴在疾病的脏腑诊察、经络的针灸及手法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6],为古今医家所重视.又因井原穴均处于四肢腕踝以下,穴位较为表浅,易于暴露并操作,成为经络测量的常用穴位.由于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密切,故井原穴成为获得人体生理状态与病变信息的重要来源,现代常以电导法测量井原穴电生理信息的强弱与平衡情况,反映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虚实状态.然而,井原穴的电生理测量数据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波动,重复性较差,直接影响着井原穴测量与脏腑功能状态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笔者开展了井原穴生物电信息测量研究,就其测量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威;赵薇;邹斌;于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合目前中医药发展形势和一些实践体会,我们认为流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源泉,学科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流派传承和学科建设两者应互相结合,流派传承为学科建设开拓深度,学科建设为流派传承提升高度.列举我们在“一体两翼”思路与策略的指导下进行的慢性筋骨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传承石氏伤科流派精髓,在继承中探索创新,在创新中深度继承,打造金字塔型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促进了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
作者:施杞;王拥军;莫文;胡志俊;李晓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穴位对治疗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是否具有惟一特异性,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关解决思路.方法:查阅近30年的穴位特异性研究以及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献,分析穴位特异性研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对穴位特异性和软组织损伤针刺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基因指标,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机理、针刺效应的量化难点等问题.结论:穴位对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是否具有惟一特异性,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忆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月经后期中医辨证一般责之于肾虚、血虚、血寒、气滞、痰湿、肾虚,但临床观察发现血热导致的月经后期屡见不鲜,并随着社会节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为探讨古今中医对血热导致月经后期的认识,我们试图找出该病机的理论立足点和主要证候特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郭南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明确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及差异,为半夏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将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及差异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而论述两者的鉴别方法及差异.结果:半夏与水半夏可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技术等方法进行鉴别,且两者在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成分变化和功效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半夏与水半夏区别明显,不可混用.
作者:张婷;尹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金匮要略》所载当归芍药散为临床常用名方,疗效显著,故通过对古文献中有关当归芍药散组方、配伍、证候、病机、证治等整理、分析,并结合现代文献报道,试归纳其临床证治要义.
作者:臧海洋;尹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通络救脑注射液中三七总皂苷、栀子苷组分配伍对拟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药效特征.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三七总皂苷、栀子苷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干预后,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变化,生化法检测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3种药物均可有效提高拟缺血损伤内皮细胞活性,其中栀子苷在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含量上优于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在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酶SOD活性上优于栀子苷,通络救脑注射液均优于两有效组分.结论:栀子苷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途径有关,三七总皂苷可能与增强自由基的清除有关,通络救脑注射液整体上明显优于2个组分,显示了中药组方配伍发挥整合调节的治疗优势.
作者:郭晓谨;李兴广;李卫红;胡京红;周梦佳;盖聪;李芳赫;臧妍妍;万亮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情志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志是中医情志学中的核心概念,参熙古文献中有关情志的论述试图对情、志及情志的语义进行解释,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7种情志分类方法,为当代有关情志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邵祺腾;李黎;杜渐;王昊;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对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骨桥蛋白浓度,并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滑液中OPN平均浓度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滑液中OPN浓度差值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WOMAC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能够改善风痰瘀血阻络型KOA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膝关节液中OPN平均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鹏;崔书国;国延军;赵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血液流变可视化检测仪(MC-FAN)及血瘀证计分表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血液通过时间(TT)及血瘀证计分,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以介入后患者为实验组,健康者为对照组,组间比较TT及血瘀证计分差异,实验组内分析TT与血瘀证计分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TT延长,血瘀证计分升高;实验组内10μlTT、30 μkTT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结论:MC-FAN结果可作为血瘀证计分的客观实验室检测依据,为介入后患者活血化瘀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家琪;王承龙;刘剑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