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芍药散证治述要

臧海洋;尹哲

关键词: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散, 证治
摘要:《金匮要略》所载当归芍药散为临床常用名方,疗效显著,故通过对古文献中有关当归芍药散组方、配伍、证候、病机、证治等整理、分析,并结合现代文献报道,试归纳其临床证治要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致康胶囊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对模型动物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水浸法造成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测定模型动物胃血流图,取胃计数黏膜的出血点和溃疡的长度,计算溃疡指数并做胃病理学检查.结果:致康胶囊能明显增加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中胃黏膜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减少胃黏膜溃疡面积及病理损伤.结论:致康胶囊具有明显防治应激性胃溃疡作用,可明显减轻水浸应激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光镜下形态学改变亦可证实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胃黏膜血流量,调节胃黏膜血流分布状况,通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有效保护胃黏膜.

    作者:沈欣;赵宗平;李德凤;宗桂珍;何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法象”理论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将中药“法象”理论引入到中药学实验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药材的形态、部位、分量、味道、嗅气、颜色、习性、生态等自然属性入手,正确联想、理解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真正起到以实验促理论学习的目的.

    作者:付伟;查道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心理学情志概念及分类

    中医情志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志是中医情志学中的核心概念,参熙古文献中有关情志的论述试图对情、志及情志的语义进行解释,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7种情志分类方法,为当代有关情志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邵祺腾;李黎;杜渐;王昊;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血热型月经后期理论基础

    月经后期中医辨证一般责之于肾虚、血虚、血寒、气滞、痰湿、肾虚,但临床观察发现血热导致的月经后期屡见不鲜,并随着社会节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为探讨古今中医对血热导致月经后期的认识,我们试图找出该病机的理论立足点和主要证候特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郭南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章穆饮食服饵养生研究

    章穆是清代江西名医,临证50余年治验无数,尤其擅长日常生活的饮食调理.他认为饮食既可以安脏腑又可以祛百病,同时提出饮食的卫生及禁忌,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名著《调疾饮食辩》.故以章穆的《调疾饮食辩》为蓝本,综合概括其食养、食治及饮食卫生与禁忌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思想.

    作者:王河宝;曹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制六黄一白蛋黄油生肌膏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方法.方法:采用临床长期探索定型后的自制药膏局部贴敷,选择病例治疗观察,总结疗效.结论:自制六黄一白蛋黄油生肌膏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效果肯定.

    作者:杜仲平;白仁琴;冯道忠;杜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气逐瘀方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益气逐瘀方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93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使用益气逐瘀方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银杏叶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78.3%;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097,P<0.05);2组患者治疗前BI及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发现观察组出现1例一过性皮肤瘙痒,1例轻微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4.3%;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2.2%,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71,P<0.05);观察组随访总复发率6.4%,对照组19.6%,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逐瘀方可针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气血不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晓晖;许玉娇;卢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研究

    目的:明确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及差异,为半夏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将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及差异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而论述两者的鉴别方法及差异.结果:半夏与水半夏可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技术等方法进行鉴别,且两者在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成分变化和功效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半夏与水半夏区别明显,不可混用.

    作者:张婷;尹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24例脑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积水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方法:将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中风醒脑液,并给予辨证静脉中药制剂,比较治疗15 d后脑积水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积水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积水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卢云;张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归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肾阴虚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左归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肾阴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左归丸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左归丸,钙尔奇D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碳酸钙D3片,对照组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并比较上述3组疗效.结果:左归丸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钙尔奇D组(有效率76.67%)和对照组(有效率33.33%).与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钙尔奇D组骨密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左归丸组降低更明显;治疗骨痛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左归丸组作用更明显.左归丸组与钙尔奇D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钙、血清磷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左归丸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合并肾阴虚证且未见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如然;鞠大宏;黄胜男;赵宏艳;马力;付小卫;李红燕;王少君;汪宝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先秦恬淡养生观产生之原因

    “恬淡”养生观是先秦养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核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家们认为外来的物质诱惑使人的欲望增加,引起内心世界的过度波动和不安,精神耗散,疾病从生.思想家们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主张减少私欲恢复人的天真本性,来保养生命、安定社会,从而提倡“恬淡”的养生观.

    作者:申瑞华;胡晨霞;王洪琦;刘焕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8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放血熏蒸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时照组46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84.8%(P<0.05).结论: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

    作者:李景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黄葵胶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黄葵胶囊口服.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24 h尿蛋白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P<0.05);多普勒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Vs显著降低,Vd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葵胶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可显著改善肾功能、肾血流并能降低血脂,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李昭永;谢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Ⅲ型湿热瘀阻证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通络清解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通络清解方治疗,疗程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67%、12.5%和91.88%、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NIH-CPSI总分、NIH-CPSI疼痛不适评分、NIH-CPSI排尿评分、NIH-CPSI症状影响和生活质量评分及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计数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湿热瘀阻证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自学;邵世营;陈建设;门波;张辉;王祖龙;王春霞;李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穴位特异性研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的:针对穴位对治疗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是否具有惟一特异性,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关解决思路.方法:查阅近30年的穴位特异性研究以及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献,分析穴位特异性研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对穴位特异性和软组织损伤针刺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基因指标,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机理、针刺效应的量化难点等问题.结论:穴位对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是否具有惟一特异性,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忆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井原穴经络测量值的稳定性研究

    井穴、原穴是十二正经的特殊腧穴,经脉所出为井穴,如水之出,十二经之根本为原穴,如水之源泉,为一身之至要.《灵枢集注》云:“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十二经的井穴、原穴在疾病的脏腑诊察、经络的针灸及手法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6],为古今医家所重视.又因井原穴均处于四肢腕踝以下,穴位较为表浅,易于暴露并操作,成为经络测量的常用穴位.由于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密切,故井原穴成为获得人体生理状态与病变信息的重要来源,现代常以电导法测量井原穴电生理信息的强弱与平衡情况,反映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虚实状态.然而,井原穴的电生理测量数据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波动,重复性较差,直接影响着井原穴测量与脏腑功能状态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笔者开展了井原穴生物电信息测量研究,就其测量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威;赵薇;邹斌;于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空肠营养中的使用研究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N)加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SAP患者分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 21例(普通组),肠内营养液加大黄治疗SAP 21例(大黄组),并对其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肠道功能恢复、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EN)加大黄可早期恢复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结论:早期肠内营养(EN)加大黄对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严谨;王芳;聂五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从热饮论治小儿肺炎初期

    详述热饮阻肺为小儿肺炎初期关键病机的观点,并论述验效于临床的治热饮阻肺三法,本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颠覆了本病初期惯苦寒的传统论治方法,有望促进小儿肺炎中医诊疗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闫永彬;马淑霞;丁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东坡养生集》中食疗与药疗法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养生学颇有研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形成一套科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据《东坡养生集》及其笔记杂著中的养生史料,分析其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食疗与药疗法,旨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周蓉;冯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姚乃礼治疗肝病用药特点分析

    探讨姚乃礼主任医师治疗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用药特点,提出肝脾同治、补益正气、祛除肝络温热疫毒等治疗方法.

    作者:马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