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雯晴;李运伦;丁学义;沈真真
目的:观察知母宁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NF-κB和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处理组、阿霉素合并知母宁3组.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和JNK磷酸化水平.结果:高剂量组知母宁能够显著对抗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并显著抑制炎症通路NF-κB和细胞凋亡通路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知母宁能抑制NF-κB和JNK的磷酸化水平,以对抗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代渊;胡勇;巨少华;任香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55),观察组接受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4.1±1.3)d,对照组为(7.5±1.7)d,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t=4.095,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两侧椎动脉VM及基底动脉VM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其两侧椎动脉PI及基底动脉PI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显著减轻其眩晕症状且无不良反应,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优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河图数理哲学的指引下,用五行理论去解析癌细胞的生长过程,认为癌细胞则是木太过而火不及,其运动是不圆的,而根本原因却在土这一环节出了问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多糖不足、缺氧、干细胞越位、微循环障碍等表现,而这些表现与中医脾虚存在着关联性,得出结论为肿瘤是以脾虚为本的.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血液流变可视化检测仪(MC-FAN)及血瘀证计分表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血液通过时间(TT)及血瘀证计分,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以介入后患者为实验组,健康者为对照组,组间比较TT及血瘀证计分差异,实验组内分析TT与血瘀证计分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TT延长,血瘀证计分升高;实验组内10μlTT、30 μkTT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结论:MC-FAN结果可作为血瘀证计分的客观实验室检测依据,为介入后患者活血化瘀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家琪;王承龙;刘剑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方法.方法:采用临床长期探索定型后的自制药膏局部贴敷,选择病例治疗观察,总结疗效.结论:自制六黄一白蛋黄油生肌膏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效果肯定.
作者:杜仲平;白仁琴;冯道忠;杜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探讨椒黄颗粒洗剂的止痛药物和镇痛方法.方法:体外抑菌实验对金黄葡萄球菌中度或高度敏感,对豚鼠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结论:动物实验证明,椒黄洗剂有抗小鼠耳廓肿胀作用,能提高小鼠痛阅值,提高磷酸组胺对豚鼠致痒和局部抗溃疡及促愈等作用.
作者:李春雨;霍峰;李春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服用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用法同上,治疗持续12周,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PTSD-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72%,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相应不同时期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x2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比较,具有起效快、撤药后减少其症状复发、减少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的优势,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低于西药帕罗西汀.
作者:赵欢;杨东东;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消渴属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消渴病机的探讨方面,以往多侧重于根据其“口渴”的症状而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而对于温补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则相对较少.通过复习有关消渴治疗的古代医案82则,发现采用以温补法为主治疗者约占全部消渴医案总数的1/3.在具体治法方面,或温补脾阳,或暖补肾气,或脾肾双补,而以暖补肾气为多,充分说明温补法是治疗消渴的重要方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邬碧虹;张家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章穆是清代江西名医,临证50余年治验无数,尤其擅长日常生活的饮食调理.他认为饮食既可以安脏腑又可以祛百病,同时提出饮食的卫生及禁忌,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名著《调疾饮食辩》.故以章穆的《调疾饮食辩》为蓝本,综合概括其食养、食治及饮食卫生与禁忌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思想.
作者:王河宝;曹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月经后期中医辨证一般责之于肾虚、血虚、血寒、气滞、痰湿、肾虚,但临床观察发现血热导致的月经后期屡见不鲜,并随着社会节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为探讨古今中医对血热导致月经后期的认识,我们试图找出该病机的理论立足点和主要证候特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郭南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整理总结细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中共有21处应用条文及运用规律,经方中细辛主要应用于温肺散饮、温经散寒,脏腑之寒、里外之寒也均可应用.
作者:姜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益气逐瘀方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93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使用益气逐瘀方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银杏叶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78.3%;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097,P<0.05);2组患者治疗前BI及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发现观察组出现1例一过性皮肤瘙痒,1例轻微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4.3%;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2.2%,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71,P<0.05);观察组随访总复发率6.4%,对照组19.6%,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逐瘀方可针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气血不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晓晖;许玉娇;卢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情志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志是中医情志学中的核心概念,参熙古文献中有关情志的论述试图对情、志及情志的语义进行解释,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7种情志分类方法,为当代有关情志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邵祺腾;李黎;杜渐;王昊;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评价左归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肾阴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左归丸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左归丸,钙尔奇D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碳酸钙D3片,对照组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并比较上述3组疗效.结果:左归丸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钙尔奇D组(有效率76.67%)和对照组(有效率33.33%).与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钙尔奇D组骨密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左归丸组降低更明显;治疗骨痛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左归丸组作用更明显.左归丸组与钙尔奇D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钙、血清磷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左归丸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合并肾阴虚证且未见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如然;鞠大宏;黄胜男;赵宏艳;马力;付小卫;李红燕;王少君;汪宝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肺通调水道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通过宣发肃降、输布津液到机体各部,濡养机体.该功能还与肺主气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密切联系.肺通调水道则肺气升降有序,血液运行通畅;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则会引起多种病变.通过探讨肺通调水道的生理病理意义,以加深中医理论内涵研究并能对临床进行理论指导.
作者:孟庆岩;张庆祥;高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痿证”、“痹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又兼瘀滞为标.瘀滞虽然为标,却在本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且病变既久符合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故治疗重在通络祛瘀.蜣螂具有破癥结、通二便、定惊痫、拔毒生肌、散肿止血之功.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尤重于下肢,而蜣螂之通络破癥之效正主于此,且其寒性又有益于消除标热,故本品当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良药.
作者:袁伟;王友明;侯仙明;王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红炉点雪》为明·龚居中所辑著,是主要论述虚损痨瘵的专著.是书以“水亏火炽金伤”立论,提出益水清金降火之法,以甘温为从治法,在补阴之时不忘顾护阳气;强调临证审脉辩证以别虚实,并以脉之虚实辨人参之取舍.其用药多遵守张元素五脏虚实补泻,亢害承制之理且间有新意.其用药剂量轻灵,盖因虚劳之疾乃沉疴痼疾宜缓缓图之.此外,龚居中提出灸法治疗热证,使拔除病根;提出痰火禁忌及养生却病延年之法,使病轻浅者可不药而愈.
作者:谢静文;潘桂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头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治疗头痛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头痛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315首治疗头痛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新处方13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头痛方剂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杨雯晴;李运伦;丁学义;沈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详述热饮阻肺为小儿肺炎初期关键病机的观点,并论述验效于临床的治热饮阻肺三法,本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颠覆了本病初期惯苦寒的传统论治方法,有望促进小儿肺炎中医诊疗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闫永彬;马淑霞;丁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积水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方法:将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中风醒脑液,并给予辨证静脉中药制剂,比较治疗15 d后脑积水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积水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积水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卢云;张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