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文;潘桂娟
目的:分析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55),观察组接受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4.1±1.3)d,对照组为(7.5±1.7)d,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t=4.095,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两侧椎动脉VM及基底动脉VM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其两侧椎动脉PI及基底动脉PI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显著减轻其眩晕症状且无不良反应,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优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消渴属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消渴病机的探讨方面,以往多侧重于根据其“口渴”的症状而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而对于温补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则相对较少.通过复习有关消渴治疗的古代医案82则,发现采用以温补法为主治疗者约占全部消渴医案总数的1/3.在具体治法方面,或温补脾阳,或暖补肾气,或脾肾双补,而以暖补肾气为多,充分说明温补法是治疗消渴的重要方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邬碧虹;张家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服用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用法同上,治疗持续12周,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PTSD-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72%,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相应不同时期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x2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比较,具有起效快、撤药后减少其症状复发、减少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的优势,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低于西药帕罗西汀.
作者:赵欢;杨东东;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情志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志是中医情志学中的核心概念,参熙古文献中有关情志的论述试图对情、志及情志的语义进行解释,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7种情志分类方法,为当代有关情志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邵祺腾;李黎;杜渐;王昊;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逍遥散来源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丸是逍遥散由煮散剂演变为丸剂而成,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加入丹皮、栀子则组成丹栀逍遥丸,也称之为加味逍遥丸,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常用方剂.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及妇科等[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逍遥散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在临床中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作者:周杰;苏芮;范吉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阐述伤寒和杂病的涵义,分析《灵枢·杂病》(简称《杂病》)内容看出,其杂病属伤寒之类病证,这些病证在其他经典著作中有相关论述.《伤寒杂病论》书名中的杂病之名源于《杂病》篇,书中的杂病既包括属于伤寒之类的全部病证,又包括与之相关需要做鉴别的非伤寒之类病证.《伤寒杂病论》的书名名副其实,其书乃“至杂”之作.《伤寒卒病论》的书名不能成立.
作者:吴崇典;程瑞琴;孟庆荣;许建新;李海兵;田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刘保和教授擅长将用《难经》腹诊理论应用于经方,临床疗效确切.如脐上压痛以旋覆花汤加减;脐左压痛以四逆散为主方;脐右压痛以奔豚汤为主方;脐下压痛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脐中压痛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
作者:曹丽静;刘保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方法.方法:采用临床长期探索定型后的自制药膏局部贴敷,选择病例治疗观察,总结疗效.结论:自制六黄一白蛋黄油生肌膏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效果肯定.
作者:杜仲平;白仁琴;冯道忠;杜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针对“取象比类”认知方法的途径和在中医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取象比类”认知方法对中医名词术语在语言表达上的影响及其中医名词术语的语言特点,提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指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要根据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和对外译介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才能推动中医学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作者:朱剑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用氯米芬与补肾活血清肝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进行比较,对照组单用氯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清肝中药进行治疗.分别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同时观察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2%,排卵率82.2%,妊娠率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LH、T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H、FSH以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氯米芬与补肾活血调肝中药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排卵率,增加患者妊娠率,效果优于单用氯米芬,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婷;许彦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河图数理哲学的指引下,用五行理论去解析癌细胞的生长过程,认为癌细胞则是木太过而火不及,其运动是不圆的,而根本原因却在土这一环节出了问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多糖不足、缺氧、干细胞越位、微循环障碍等表现,而这些表现与中医脾虚存在着关联性,得出结论为肿瘤是以脾虚为本的.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对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骨桥蛋白浓度,并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滑液中OPN平均浓度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滑液中OPN浓度差值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WOMAC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能够改善风痰瘀血阻络型KOA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膝关节液中OPN平均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鹏;崔书国;国延军;赵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井穴、原穴是十二正经的特殊腧穴,经脉所出为井穴,如水之出,十二经之根本为原穴,如水之源泉,为一身之至要.《灵枢集注》云:“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十二经的井穴、原穴在疾病的脏腑诊察、经络的针灸及手法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6],为古今医家所重视.又因井原穴均处于四肢腕踝以下,穴位较为表浅,易于暴露并操作,成为经络测量的常用穴位.由于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密切,故井原穴成为获得人体生理状态与病变信息的重要来源,现代常以电导法测量井原穴电生理信息的强弱与平衡情况,反映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虚实状态.然而,井原穴的电生理测量数据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波动,重复性较差,直接影响着井原穴测量与脏腑功能状态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笔者开展了井原穴生物电信息测量研究,就其测量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威;赵薇;邹斌;于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川芎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分析得出其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补血活血,健脾益气之功;常用药物组合12个,主治疾病27种,选择“痹病”“月经失调”“痛经”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出川芎不同疾病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并为“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因此,TCMISS(V2.0)是中医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为研究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
作者:贾蔷;申丹;石作荣;季旭明;杨洪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运用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亚健康失眠诊断标准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8-15分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治疗,采用PSQI评分法和失眠疗效诊断标准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114例,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有效率88.60%,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希民;李欢;侯江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沈氏女科源远流长,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20代之久.沈氏行医崇德重效,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的创新观点,通过历代不断完善与发挥,已经拓展为除了手法、手术之外,凡处方用药者均予诊治的全科中医.通过梳理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整理研究其学术思想内涵,必将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月经后期中医辨证一般责之于肾虚、血虚、血寒、气滞、痰湿、肾虚,但临床观察发现血热导致的月经后期屡见不鲜,并随着社会节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为探讨古今中医对血热导致月经后期的认识,我们试图找出该病机的理论立足点和主要证候特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郭南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一般认为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但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已见阳和汤.(1)阳和汤的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较早认为阳和汤的功效是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现代认为其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并基本成共识;(2)阳和汤所治疮癌的主要病机是肾阳虚;(3)阳和汤所治肾阳虚性疮疡可以是局部的肾阳虚:一般认为阳和汤所治的肾阳虚性疮疡是机体整体的肾阳虚,疮疡局部的“虚、寒”只是整体肾阳虚的表现,体现在强调机体整体的肾阳虚表现;但实际上机体局部与整体的病理在性质和程度上也可以不一致,所以阳和汤所治的肾阳虚性疮疡可以是局部的肾阳虚,特别是相对于内、妇、儿科疾病,外科疾病“病因主要作用于局部”的现象更加突出;阳和汤可单纯外用治愈疮疡更证明肾阳虚性疮疡可以是局部的肾阳虚;(4)机体的任一局部均可“肾虚”,说明肾虚证是非定位的.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痿证”、“痹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又兼瘀滞为标.瘀滞虽然为标,却在本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且病变既久符合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故治疗重在通络祛瘀.蜣螂具有破癥结、通二便、定惊痫、拔毒生肌、散肿止血之功.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尤重于下肢,而蜣螂之通络破癥之效正主于此,且其寒性又有益于消除标热,故本品当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良药.
作者:袁伟;王友明;侯仙明;王文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养生学颇有研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形成一套科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据《东坡养生集》及其笔记杂著中的养生史料,分析其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食疗与药疗法,旨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周蓉;冯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