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风性肾病的中西医诊治思路

尉万春;李伟

关键词:痛风性肾病, 中西医诊治, 思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和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性肾病也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疾病之一.故对痛风性肾病的中西医诊治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中西医诊治思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耳甲部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摄食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甲部电针刺激对肥胖鼠体质量、摄食、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4周SD雄性大鼠独笼饲养,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正常食物喂养,余50只高脂食物喂养8周后,36只大鼠体质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体质量平均数的10%,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Model组)、耳甲部电针刺激组(EA-ACR组)、非耳甲部电针刺激组(Sham-EA-ACR组),每组12只.观察肥胖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胃排空、内脏脂肪质量和棕色脂肪质量的变化.结果:与Model组比较,EA-ACR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2),睾周脂肪减少(P=0.02),棕色脂肪含量增多(P<0.05),肾周脂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1):Sham-EA-ACR组大鼠体质量下降不明显(P=0.65),睾周脂肪减少不明显(P=0.47),棕色脂肪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脂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摄食量高脂饲料各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脂饲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EA-ACR组比较,EA-ACR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有意义(P<0 05),睾周脂肪减少(P=0.01),肾周脂肪减少(P<0.05),棕色脂肪含量增多(P<0.05).结论:耳甲部电针刺激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肪代谢产生减肥的效果.

    作者:冉红星;唐青青;王茵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分布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体质量表,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转化分较其他5种体质高;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年龄及遗传因素对3种体质转化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2型糖尿病人主要的体质类型,气虚、阴虚体质在女性患者的表现中更为突出.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F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点个数变化,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纤维肌痛影响调查表(FIQ)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患者痛点个数、疼痛程度VAS值及FIQ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改善FM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工作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爱松;李爱红;陈鑫;朱振杰;孙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针灸选穴,观察针刺肺经穴和大肠经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针刺1组(肺经穴组)、针刺2组(大肠经穴组)、针刺3组(肺大肠经穴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4个组均按需吸入万托林,前3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剌1组取中府、尺泽、列缺等,针刺2组取曲池、合谷、天枢等,针刺3组取尺泽、列缺、合谷、天枢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各针刺组FEV1、PEF、FEV1/FVC、FEF25、FEF50、FEF7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针刺1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FEV1、PEF、FEV1/FVC、FEF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2组对FEV1、PEF、FEF50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F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改善,FEV1、FEV1/FVC、FEF2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从肺、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且肺肠合治的改善作用更明显,说明肺经穴与大肠经穴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付钰;刘寨华;王宝凯;陈晟;谭程;朱琦;赵吉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骨科门诊患者112例,按病例尾号随机分为2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指地距离(FF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改良JOA指数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3%,对照组5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FD、VAS评分、JOA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FFD、VAS评分、JOA情况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可有效改善OA患者的VAS、FFD及JOA指数,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

    作者:李畈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与表观遗传学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以慢性炎症为主的关节剧烈疼痛、肿胀以及关节损伤、残疾导致的关节破坏和功能的丧失.近年来,RA中表现遗传修饰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RA患者的关节滑膜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为RA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故从表观遗传学修饰与RA的密切关系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RA的临床、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巨少华;代渊;王平;徐世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母草注射液有效部位提取及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索益母草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对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提取分离,然后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凝血4项值、血小板聚集率和纤溶活性,探索益母草注射液及其提取物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凝血4项值测定结果表明,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体外给药能明显延长PT、APTT,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生物碱部分体外给药能明显缩短APTT,两者均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和明显延长TT.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益母草注射液两大部分均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尤以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强,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纤溶实验表明,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生物碱部分未见明显的纤溶活性.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同时具有活血与止血的作用,止血作用机制与缩短内源性凝血时间有关,活血作用机制与延长内外源性凝血时间、抗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有关.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非生物碱部分是益母草注射液活血化瘀的主要部分,该提取分离方法对益母草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小梅;彭成;熊亮;谢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论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实际问题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合理用药非常必要,但合理用药也有其局限性.为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临床中勇于创新,审慎探索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丽霞;高健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

    目的:观察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肝补肾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增生发病与肝肾亏虚有关,从肝肾论治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于晖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

    通过分析高血压西医研究现状以及高血压与消化系统的联系,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认为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靶器官损害与“脾胃”相关;指出气机升降异常是高血压的病机关键,脾胃是调节高血压气机升降异常的契入点,并联系镇肝息风汤方药特点和名医经验分析了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

    作者:金华;金钊;张蕾蕾;颜春鲁;徐厚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叶人字草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及其抗氧化研究

    目的:研究三叶人字草(Ks)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尾根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CIA大鼠模型,Ks低、中、高3个剂量(4 g、8 g、16 g生药/kg)于第1次免疫后14 d开始灌胃进行干预.在给药后第0、5、10、15、20、25 d对大鼠左右后足关节红肿程度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定,28 d后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水平.结果:Ks高剂量组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肿胀,降低血清中MDA水平,升高T-AOC、T-SOD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同时病理检查发现,可以改善局部关节炎症状,抑制C1A大鼠滑膜细胞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Ks可以缓解CIA模型的关节肿胀程度,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罗丹;荆生龙;赵宏艳;许慧慧;周晓峰;肖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青年妇女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青年妇女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天枢、左侧水道、左归来、上巨虚、足三里、肝俞、膈俞进行埋线治疗,对照组选取天枢、左侧水道、左归来、上巨虚、足三里进行埋线治疗.治疗1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青年妇女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埋线穴位加入肝俞、膈俞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丁杰;刘树军;王瑛;薛庆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尤在泾辨治咳嗽特色探析

    咳嗽是内科常见症状,清代名医尤在泾将治疗咳嗽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其治咳善用温法,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中阳亏虚、痰饮犯肺证,以黄芪建中汤治疗中阳不足、肺脾两虚证,以金匮肾气丸、都气丸等治疗肾阳不足、摄纳无权、气逆犯肺证.他还巧用润法,以桑叶贝母方、阿胶补肺汤加减治疗温邪化燥、灼伤肺阴证,以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燥火劫伤肺胃津液证,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阴火上炎证等.尤在泾治咳方剂中不独治肺,而是脾、肝、肾同调,理法方药不囿于宣肺止咳,而是圆机活法,不拘一格.

    作者:林亭秀;杨钊田;夏小珣;杨卫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厚朴排气合剂.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4d内恢复肠鸣者26例,7d内恢复肠鸣音者17例,10 d内恢复肠鸣音者4例.梗阻缓解时间一般为7-14d,多数患者于2周内治愈.1例因腹部腹胀、腹痛、呕吐明显被误诊为机械性肠梗行2次手术探查,致使肠管受损,于术后7d出现肠瘘,在院治疗70余天方治愈出院.结论:厚朴排气合剂配合西医常规可有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相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虚劳要旨》学术思想探赜

    通过对清末名医张生甫先生著作《虚劳要旨》进行整体分析和归纳,探赜其对虚劳病证的认知及其诊疗特色.其撰用内、难、金匮诸书,以劳倦、情志久伤脏腑阴阳气血为虚劳主要病因.诊治虚劳以甘温为大法,从五劳七伤立论,以心脾肾为大端,精研脉法,详论虚劳脉证,并在虚劳治疗中提出以情志相胜之法论治,注重静守调养对虚劳向愈的作用.其学术思想对虚劳病证及其他疾病的认知和诊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夏洁楠;侯江淇;王国为;张琰琨;徐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内经中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

    中医学对于睡眠是采用宏观角度认识的,《内经》运用阴阳学说阐释睡眠产生的机制,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寤寐的交替循环即是阴阳的动静变化,因此阴阳变化与睡眠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黎;邵祺腾;王昊;张振华;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1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Slit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只.建立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模型.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日1次,7d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以免疫组化法、RT-PCR法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 Slit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Slit1及其mRNA在第1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治疗组与模型组始终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4-L6)中Slit1及其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

    作者:杜旭;王瑞辉;王孟林;张晓芹;胥冰;胡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礼记》病症名词“鼽”、“咳”考释

    探讨《礼记》记载的40多个病症名词,对“鼽”、“咳”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黄帝内经》及历代相关医籍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鼽”本义是鼻塞不通,后世医籍又加两义:一是指颧骨处,二是鼻流清涕.现代鼻鼽为病名,指鼻流清涕.“咳”表示咳嗽之义时本写作“欬”,因长期混用遂以咳为通用的正体,而本来表示咳嗽义的“款”成为异体字.

    作者:刘勇;赵鸿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预后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颗粒,对照组(n=29)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R21例,PR3例,总有效率82.8%,对照组CR14例、PR5例,总有效率65.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明显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改善其免疫功能,而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强化化疗治疗,并在病情缓解后稳定期进行骨髓移植,保证其生存质量.

    作者:朱明霞;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叭3年2月118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和温肾健脾方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在肾功能和微循环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从肾功能情况看,2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在BUN、Scr、Ccr分别为(6.73±1.03) mmol/L、(145.24±12.94) μmol/L、(63.95±16.93) ml/min;观察组则分别为(6.13±0.67) mmol/L、(131.32±10.74) μmol/L、(71.63±17.81) ml/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微循环上看,对照组治疗后正常例数为13例,所占比率21.67%,轻度、中度、重度异常例数分别为19、17、11例,所占比率为31.67%、28.33%、18.33%;观察组治疗后正常例数为38例,所占比率为65.52%,轻度、中度、重度异常例数分别为11、7、2例,所占比率为18.97%、12.07%、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襞(甲襞是人体内构型简单的毛细血管,甲襞微循环观察是临床常用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所显示的微循环清晰度、流速、流态及其微血管周围状态等,都是反映微循环灌流状态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循环状态)微循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辨治能改善糖尿病肾功能,提高微循环效果.

    作者:刘斌;刘柏林;王永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