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老年性失眠的论治重点

李高申

关键词:老年性失眠, 中医, 理论, 内经
摘要:笔者结合《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对老年性失眠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老年性失眠的中医理论根基与营卫运行理论密切相关,一是营卫气血衰弱,二是卫气运行失常.其病机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既与五脏功能衰退均有联系,又以肾气虚衰为关键,同时在治疗上应注意用药重点不能忽视斡旋气机、调理脾胃的作用,以此对老年性失眠的论治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健康志愿者太溪穴静息态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溪定时脑区的激活/负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太溪穴30 min,针刺前和出针后15 min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所得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比较针刺前,出针15 minALFF值增强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左侧大脑额叶额中回、大脑皮层Brodmann分区(Brodmannarea,BA)10区,未发现减弱脑区.结论:ALFF分析显示脑功能区功能状态的特异性变化可能与太溪穴临床功效的中枢机制相关.

    作者:欧阳怀亮;曲姗姗;张继苹;区颖仪;郑禹;唐纯志;黄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荆门地区1168例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荆门地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荆门地区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方法进行体质分类.结果:1168例调查者中平和质150例,气虚质218例,阳虚质234例,阴虚质18例,痰湿质72例,湿热质18例,瘀血质52例,气郁质0例,特禀质8例;气虚兼痰湿38例,气虚兼气部40例,气虚兼瘀血44例,气虚兼阴虚54例,阳虚兼瘀血120例,阳虚兼气郁48例,阳虚兼痰湿40例,痰湿兼气都2例,阴虚兼瘀血12例.结论:荆门地区个体体质分布占前4位的是阳虚质234例(20.03%),气虚质218例(18.66%),平和质150例(12.84%),阳虚兼瘀血120例(10.27%).在偏颇体质中兼夹体质普遍存在且占有相当比例,说明环境、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作者:陈明达;许友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末端病现象的规律性探讨

    末端病是骨伤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的常见疾病,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在骨上附着部分的劳损性变形疾患称为末端病,如网球肘、肩袖损伤、棘突骨膜炎、跳跃膝、跟痛症、股薄肌证候群等均属末端病范畴,它是由于组织所承受的负荷与自身负荷能力之间不正常关系的结果[1].

    作者:张宽;秦伟凯;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诸病源候论》痰病论括要与发挥

    分析《诸病源候论》全书痰病诸候并参以其他医籍之论,提炼和发挥该书的痰病思想:(1)痰病病因分为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和瘀血阻滞等3种;(2)痰病病位为停于胸膈、伏于膏肓而成顽痰,为诸病根,难以祛除;(3)痰病病机总为痰停胸膈,伏于膏肓,三焦痞涩,气机奔逸;(4)痰病病候,类为浸渍脏腑、冲于经络、涩滞荣卫、内外合邪、流于胁肋等5种.

    作者:许大剑;潘桂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理论规范中医病历书写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查找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目的是规范病历书写和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王文霞;李亚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

    虚劳是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历代医籍对其病因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而《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颇具特色.通过研读、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认为《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即先天禀赋、母基父楯为要,外来病邪、预防扶正为主,内生之邪、撙节情志为首,不内外因、医药之用当慎.

    作者:侯江淇;夏洁楠;张琰琨;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四象体质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索朝医四象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2月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调查的样本数据库,对纳入对象进行四象体质类型与血压水平调查,统计方法采用chi-squre test、Student's t-test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少阴人比较,太阴人的相对危险度呈3.082倍(95% CI:1.639-5797)增高;调整性别、年龄、学历、吸烟、饮酒、运动时,与少阴人比较,太阴人的相对危险度呈3.030倍(95% CI:1.520-6.039)增高.结论:太阴体质是高血压病的主要体质因素.

    作者:芦环玉;李海玉;韦舒研;刘奇;李盼盼;杨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VC、FEV1以及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FVC、FEV1以及FEV1/FVC方面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向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温胆汤名实考

    温胆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化痰清热的功效,后世对其温胆汤的功用提出质疑,认为是当为“清胆汤”.故通过对相关文献考据,分析生姜在温胆汤中的重要意义,温胆汤以温化痰湿为本,清解郁热为标,因此温胆汤中的“温”字应该当解释为温化.

    作者:赵阳;蒲永文;黄艳颖;林颖娜;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丸辅助辨治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辅助辨治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入院单双顺位分为2组,单数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双数4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激素治疗的反跳率.结果:研究组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头晕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包括纳差、呕吐、关节痛、皮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无1例发生激素反跳,对照组3例,反跳率为10.8%,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昧地黄丸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降低毒副反应.

    作者:莫晨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170原发性痛经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治愈例数37例,比率43.53%,显效18例,比率21.18%,有效17例,比率20%,无效13例,比率15.29%,总有效率84.71%;观察组治愈例数61例,比率71.77%,显效11例,比率12.94%,有效9例,比率10.59%,无效4例,比率4.7%,总有效率9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PGF2α水平、S/D值、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症状总积分、PGF2α水平、S/D值、RI、PI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以上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羌活用于便秘的传统用药思维探析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羌活通过配伍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通过对方剂、医案的举例分析,从药性理论出发探析羌活在治疗便秘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羌活辛温善行、气味雄烈的药性特点在治疗便秘的配伍应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作者:刘秀娟;高天承;张梦奇;贾德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试论“开”、“合”、“枢”与抗风湿经方应用

    运用临床基础研究的方法,从六经阴阳离合运动“开”、“合”、“枢”的角度分析抗风湿经方的组方原理,并指出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阳、少阴为枢病,“开”(开合之开)病一定要用宣散或升提之大法,而“合”(开合之合)病一定要用沉降之大法,少阳枢病用和解法,少阴枢病用温阳法.

    作者:马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列消癥汤对前列腺癌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消癥汤(QLXZT)对前列腺癌(PCa)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培养PC-3细胞24 h,Western Blot、PCR检测QLXZT对PI3K通路上下游分子表达影响.结果:(1)QLXZT各组p-Akt、mTOR及NF-κB蛋白水平下降,而PTEN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QLXZT各组mTOR、RelA基因表达被抑制,PTEN基因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XZT能下调Akt、mTOR和NF-κB表达,上调PTEN表达,这可能是治疗PCa的分子机制.

    作者:宋竖旗;张亚强;薄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固肾安胎丸联合常规西药辨治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常规西药辨证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固肾安胎丸辨证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怀孕状况及孕周学孕酮值.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6例,好转56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显效29例,好转54例,总有效率为83.00%.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B-HCG与孕酮值水平方面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实验组血清B-HCG与孕酮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西药辩证治疗反复自然流产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妊娠率高,且患者的血清孕酮和B-HCG水平显著升高.

    作者:郭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旨探析

    甘露消毒丹为温病名方,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分析甘露消毒丹的组方思路.该方用药升降同施、宣导并用,着眼于给邪气以出路,注意恢复气机的流通,是临床治疗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方剂.并探讨了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的联系与区别,对甘露消毒丹证的病因病机、功效、主治症状及临床运用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以上论述旨在进一步挖掘甘露消毒丹的丰富内涵,更好地掌握其辨证规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主要对近5年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向盈;魏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料喉风散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双料喉风散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1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30 mg/kg/d,分3次服用,连服1周;全身症状严重者先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00 mg/kg/d,分2次给药,同时给予支持治疗,连用3~5d,再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序贯治疗,总疗程7~10d.治疗组加局部喷敷双料喉风散,每次1喷,每日3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3%双氧水将耳朵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拭净,每日3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7%,2组痊愈患者半年内复发率分别为6.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料喉风散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占雪梅;周云芳;李慧竹;叶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老年性失眠的论治重点

    笔者结合《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对老年性失眠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老年性失眠的中医理论根基与营卫运行理论密切相关,一是营卫气血衰弱,二是卫气运行失常.其病机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既与五脏功能衰退均有联系,又以肾气虚衰为关键,同时在治疗上应注意用药重点不能忽视斡旋气机、调理脾胃的作用,以此对老年性失眠的论治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三七临床用药基源药材勘误

    通过对中药三七药用基源的系统分析,比较目前6种临床常见的同名易混品种与中国药典规定正品三七的各种差异,指出源于不同基源相关药材的功能主治、疗效特点、主要成分、药效作用等,为避免临床中“同名异物”及易混品种的可能错用,提供基础依据及临床鉴别注意事项,促进中药三七临床用药的正确性、合理性,提高使用的有效安全性.

    作者:秦平;刘超;魏雅川;卢贺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