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料喉风散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占雪梅;周云芳;李慧竹;叶菊芬

关键词:儿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双料喉风散
摘要:目的:探讨双料喉风散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1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30 mg/kg/d,分3次服用,连服1周;全身症状严重者先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00 mg/kg/d,分2次给药,同时给予支持治疗,连用3~5d,再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序贯治疗,总疗程7~10d.治疗组加局部喷敷双料喉风散,每次1喷,每日3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3%双氧水将耳朵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拭净,每日3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7%,2组痊愈患者半年内复发率分别为6.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料喉风散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医的人文特征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医理论从产生、发展到形成完整体系,整个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探析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揭示出中医不仅以文为根,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内容.并进一步探讨构建在传统文化根基上的中医,在具体医事活动中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170原发性痛经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治愈例数37例,比率43.53%,显效18例,比率21.18%,有效17例,比率20%,无效13例,比率15.29%,总有效率84.71%;观察组治愈例数61例,比率71.77%,显效11例,比率12.94%,有效9例,比率10.59%,无效4例,比率4.7%,总有效率9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PGF2α水平、S/D值、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症状总积分、PGF2α水平、S/D值、RI、PI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以上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拟益气活血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DN优势,笔者近年来对部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益气活血降糖汤效果较为可靠,现选择部分病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表1显示,资料来自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9 ~ 60岁,平均年龄(45.8±6.9)岁;2型糖尿病病史6~18年,平均病史(9.2±2.6)年.

    作者:宋玉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温胆汤名实考

    温胆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化痰清热的功效,后世对其温胆汤的功用提出质疑,认为是当为“清胆汤”.故通过对相关文献考据,分析生姜在温胆汤中的重要意义,温胆汤以温化痰湿为本,清解郁热为标,因此温胆汤中的“温”字应该当解释为温化.

    作者:赵阳;蒲永文;黄艳颖;林颖娜;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gA肾病的治疗与研究

    归纳和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从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统计分析及循证医学、实验研究等角度进行了研讨,并分6型整理本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方东行;何立群;郑贤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试论“开”、“合”、“枢”与抗风湿经方应用

    运用临床基础研究的方法,从六经阴阳离合运动“开”、“合”、“枢”的角度分析抗风湿经方的组方原理,并指出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阳、少阴为枢病,“开”(开合之开)病一定要用宣散或升提之大法,而“合”(开合之合)病一定要用沉降之大法,少阳枢病用和解法,少阴枢病用温阳法.

    作者:马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维药强力玛得土力阿亚特蜜膏治疗脑血栓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维药强力玛得土力阿亚特蜜膏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ICAM-1、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假手术组为正常饲料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后2组动物分别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维药强力玛得土力阿亚特蜜膏灌胃,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灌胃7d,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和ICAM-1的活性.结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ICAM-1的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有提高,而维药强力玛得土力阿亚特蜜膏治疗组以上生化指标含量较模型组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药强力玛得土力阿亚特蜜膏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且疗效与对照组步长脑心通相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后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CAM-1、IL-1β、TNF-α、的级联性表达有关.

    作者:徐金凤;吕书勤;刘宏炳;张倩;杨建波;孙薇;张震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为常见的慢性头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在辨证论治方面颇具特色,无论是中药疗法还是针灸疗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现将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近况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凯;刘宇;蒋戈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从肝论治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疑难病之一,属于中医“哮病”范畴,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故临床治疗多从此三脏入手.但随着对哮喘发作期“气郁气逆”病机实质的认识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肝在支气管哮喘发作中的重要性,提出支气管哮喘从肝论治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3个方面对支气管哮喘从肝论治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田彦;崔红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8及炎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及炎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1 ·d-1),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混悬液(5、10、20 mL·kg-1 ·d-1),连续7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TNF-α、IL-8和I 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和BALF中TNF-α、IL-8和IL-18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TN F-α、IL-8和IL-18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BALF中炎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 0.01);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8和IL-18的释放有关.

    作者:谢文英;尚立芝;张良芝;常学辉;胡文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评价指标选择的探讨

    偏头痛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结合国际头痛协会2012年颁布的临床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指导原则,并结合笔者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试验体会,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评价指标选择,为我国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作者:杨旭光;王彤;尹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表通络法对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解表通络法对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采取针刺加刺络拔火罐加耳尖放血等解表通络法治疗,对照组47例,采取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率68.1%,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RBC、Hb均正常,其WBC、BN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其WBC、BN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解表通络法可有效改善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患者乳汁瘀积、乳房胀痛等症状,其药物安全性高、疗效卓越,能够保证母婴健康,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邱东升;赵雅丽;周仕真;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列消癥汤对前列腺癌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消癥汤(QLXZT)对前列腺癌(PCa)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培养PC-3细胞24 h,Western Blot、PCR检测QLXZT对PI3K通路上下游分子表达影响.结果:(1)QLXZT各组p-Akt、mTOR及NF-κB蛋白水平下降,而PTEN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QLXZT各组mTOR、RelA基因表达被抑制,PTEN基因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XZT能下调Akt、mTOR和NF-κB表达,上调PTEN表达,这可能是治疗PCa的分子机制.

    作者:宋竖旗;张亚强;薄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96例宫外孕疗效观察

    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妇科采取化浊祛瘀消癥通络中药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宫外孕48例,并与同期仅采用西药治疗的48例同病种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发现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娟;刘晓萍;边文会;李佃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云南地区面瘫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状况.方法:选择云南不同地区多家中医医院面瘫患者763例,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调查,并对各种体质与性别、年龄、居住气候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63例患者中,平和质373例占48.89%,偏颇体质390例占51.11%,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居多占18.61%,各体质患病频次与性别差异不大,干燥、炎热气候患病频次分布高,患病以中青年居多.结论:云南地区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分布相当,无性别差异,与居住气候和年龄分布有相关性.

    作者:施静;刘海静;郭太品;熊光轶;莽成武;徐晓明;熊尤龙;冯斯锋;何天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理论规范中医病历书写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查找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目的是规范病历书写和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王文霞;李亚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膏肓俞穴“补虚”与“泻实”双重功效探赜

    探讨膏肓俞穴“补虚”、“泻实”双重性在临证中的应用.膏肓俞穴的刺激方式主要有灸、刺2种,“重灸”膏肓俞穴可扶元增损、益肺止咳、补火驱寒,主要用于虚损劳伤、慢性咳喘、风湿痹痛等慢性虚证.“挑刺”骨肓俞穴可苏厥救逆、开郁达邪、泻热消肿,主要用于昏厥休克、绞肠痧症、急性乳痈等急性实证.膏肓俞穴具有“补虚”和“泻实”双重性,临证中应辩明疾病虚实,取穴精准,选择相应的施术方式,即可“膏盲俞穴,无所不治”.

    作者:朱现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研究概述

    血清PSA检测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10年来,中医药干预PSA异常表达、控制前列腺癌发生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故对中医药治疗PSA异常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有效干预PSA异常表达,控制前列腺癌发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凯维;李冬梅;张华敏;曹洪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

    虚劳是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历代医籍对其病因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而《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颇具特色.通过研读、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认为《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即先天禀赋、母基父楯为要,外来病邪、预防扶正为主,内生之邪、撙节情志为首,不内外因、医药之用当慎.

    作者:侯江淇;夏洁楠;张琰琨;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治未病”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对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与预防组,预防组开始给予高脂高糖饲料之时即针刺双侧“带脉”并连接电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20 min,共针12周.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特性,记录大鼠进食量,每周测量1次体质量、腹围及身长.12周结束后,眼眶内眦静脉采血,生化法检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8周开始时预防组大鼠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轻(P<0.05),12周末模型组大鼠比空白组大鼠体质量重(P<0.05);4周开始时模型组大鼠腹围大于空白组大鼠(P<0.01),12周时预防组大鼠腹围大于空白组大鼠(P <0.05);12周末预防组与模型组TC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TG高于空白组(P<0.05);预防组与模型组LDL-C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GLU高于空白组(P<0.05),H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开始时预防组与模型组大鼠进食量比空白组减少(P<0.01),预防组比模型组进食量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末模型组大鼠代谢综合征造模成功;针刺干预可以减少大鼠的进食量,同时也可减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说明针刺对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媛媛;胡慧;刘洋;梁翠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