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未病”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李媛媛;胡慧;刘洋;梁翠梅;王慧

关键词:治未病, 针刺, 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与预防组,预防组开始给予高脂高糖饲料之时即针刺双侧“带脉”并连接电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20 min,共针12周.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特性,记录大鼠进食量,每周测量1次体质量、腹围及身长.12周结束后,眼眶内眦静脉采血,生化法检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8周开始时预防组大鼠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轻(P<0.05),12周末模型组大鼠比空白组大鼠体质量重(P<0.05);4周开始时模型组大鼠腹围大于空白组大鼠(P<0.01),12周时预防组大鼠腹围大于空白组大鼠(P <0.05);12周末预防组与模型组TC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TG高于空白组(P<0.05);预防组与模型组LDL-C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GLU高于空白组(P<0.05),H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开始时预防组与模型组大鼠进食量比空白组减少(P<0.01),预防组比模型组进食量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末模型组大鼠代谢综合征造模成功;针刺干预可以减少大鼠的进食量,同时也可减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说明针刺对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VC、FEV1以及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FVC、FEV1以及FEV1/FVC方面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向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

    虚劳是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历代医籍对其病因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而《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颇具特色.通过研读、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认为《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即先天禀赋、母基父楯为要,外来病邪、预防扶正为主,内生之邪、撙节情志为首,不内外因、医药之用当慎.

    作者:侯江淇;夏洁楠;张琰琨;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诸病源候论》痰病论括要与发挥

    分析《诸病源候论》全书痰病诸候并参以其他医籍之论,提炼和发挥该书的痰病思想:(1)痰病病因分为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和瘀血阻滞等3种;(2)痰病病位为停于胸膈、伏于膏肓而成顽痰,为诸病根,难以祛除;(3)痰病病机总为痰停胸膈,伏于膏肓,三焦痞涩,气机奔逸;(4)痰病病候,类为浸渍脏腑、冲于经络、涩滞荣卫、内外合邪、流于胁肋等5种.

    作者:许大剑;潘桂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温胆汤名实考

    温胆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化痰清热的功效,后世对其温胆汤的功用提出质疑,认为是当为“清胆汤”.故通过对相关文献考据,分析生姜在温胆汤中的重要意义,温胆汤以温化痰湿为本,清解郁热为标,因此温胆汤中的“温”字应该当解释为温化.

    作者:赵阳;蒲永文;黄艳颖;林颖娜;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主要对近5年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向盈;魏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老年性失眠的论治重点

    笔者结合《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对老年性失眠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老年性失眠的中医理论根基与营卫运行理论密切相关,一是营卫气血衰弱,二是卫气运行失常.其病机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既与五脏功能衰退均有联系,又以肾气虚衰为关键,同时在治疗上应注意用药重点不能忽视斡旋气机、调理脾胃的作用,以此对老年性失眠的论治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调脂颗粒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调脂颗粒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脂必妥胶囊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冲服调脂颗粒,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其临床愈显率86.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9例,其临床愈显率72.0%,总有效率9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腊颗粒治疗单纯性脂肪肝有确切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甘油三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佩江;李江;赵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列消癥汤对前列腺癌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消癥汤(QLXZT)对前列腺癌(PCa)PC-3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培养PC-3细胞24 h,Western Blot、PCR检测QLXZT对PI3K通路上下游分子表达影响.结果:(1)QLXZT各组p-Akt、mTOR及NF-κB蛋白水平下降,而PTEN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QLXZT各组mTOR、RelA基因表达被抑制,PTEN基因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XZT能下调Akt、mTOR和NF-κB表达,上调PTEN表达,这可能是治疗PCa的分子机制.

    作者:宋竖旗;张亚强;薄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及其方药基于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及其方药治疗冠心痛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和家兔心房扑动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模型,通过考察冠脉流量、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左室内压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药物治疗后的动物其冠脉流量及SOD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及其方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可靠的作用机理,呈现明显的辨证治疗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持;赵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

    目的:探索著名中医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冉雪峰医著全集》摘录所有相关医案及门诊简记,统计心系病证总体及中风、心悸、眩晕的用药频率,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主要用药为降气、重镇潜阳、养心安神、活血通络及收涩敛阴者,治疗中风主要用药为引血下行、重镇降逆、化痰开窍和通腑降气者,治疗心悸主要用药为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和收敛浮神者,治疗眩晕主要用药为降气、重镇、滋养、收敛和化痰者.结论: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善于将升降和气血理论结合,善于调神宁心.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八段锦导引法对脏腑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

    阐述中医导引法的发展简况及其文献记载,简述八段锦的渊源和动作特点,分析八段锦每一式动作所对应的脏腑及其功理功用及可以缓解的症状,说明八段锦对生理生化指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和康复作用,为更合理和有针对性地选练八段锦的动作提供依据.并指出在治未病和慢性病防治过程中应结合中医理论,充分发挥八段锦所具有的强身健体、防治某些症状和疾病的作用.

    作者:代金刚;曹洪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择时服用扶正祛邪抗癌方对小鼠化疗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时服用扶正祛邪抗癌方对顺铂化疗后Lewis肺癌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适应明暗交替环境的C57BL/6小鼠进行Lewis肺癌造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造模成功5d后开始按不同时辰给予扶正祛邪抗癌方和化疗药,给药2周后同时处死并采取血液等样本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化疗组比较,各时辰用药组白细胞和红细胞以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出现一定回升(P<0.05),时辰用药组间比较,亥时组白细胞计数以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回升明显(P<0.05),而各时辰组红细胞回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祛邪抗癌方可改善Lewis肺癌小鼠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择时服用该药对骨髓抑制的恢复亦不尽相同,亥时用药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为明显.

    作者:顾检波;王秀;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活血通络治疗组67例,根痛平对照组69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疼痛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方法结合穴位注射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史栋梁;史桂荣;孟庆良;杜旭召;周子朋;谷慧敏;郭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洋金花制剂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与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洋金花在中药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应用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洋金花针剂3 mg/kg静注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3 mg/kg配合丙泊酚2 mg/kg静注进行麻醉,以维持孕妇无呻吟和肢体无活动为宜,致手术完毕.结果:研究组患者镇痛效果显效率83.67%,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显效率6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的麻醉时间为11.76±2.40 min,对照组的麻醉时间为8.42±2.37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共发生术后痉挛、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次为3次,对照组共发生术后痉挛、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次为16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使用洋金花针剂在术前进行麻醉、术中镇痛效果好,且麻醉时间久、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另外洋金花制剂还可用于预防和控制晕动病、散瞳和睫状肌麻痹以及治疗支气管哮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董亚静;陈金花;徐哲;高英雪;翟佳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末端病现象的规律性探讨

    末端病是骨伤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的常见疾病,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在骨上附着部分的劳损性变形疾患称为末端病,如网球肘、肩袖损伤、棘突骨膜炎、跳跃膝、跟痛症、股薄肌证候群等均属末端病范畴,它是由于组织所承受的负荷与自身负荷能力之间不正常关系的结果[1].

    作者:张宽;秦伟凯;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伤寒论》或然症与水湿之邪的关系

    《伤寒论》中涉及或然症的条文有5条,后世医家多着眼于这些或然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对于张仲景诸多方证中,为何只有这5条或然症条文?这些或然症的形成有内在的联系性吗?这些问题鲜有人提起,笔者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作者:姜侠;闫方杰;李毓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理论规范中医病历书写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查找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目的是规范病历书写和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王文霞;李亚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固肾安胎丸联合常规西药辨治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常规西药辨证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固肾安胎丸辨证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怀孕状况及孕周学孕酮值.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6例,好转56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显效29例,好转54例,总有效率为83.00%.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B-HCG与孕酮值水平方面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实验组血清B-HCG与孕酮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西药辩证治疗反复自然流产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妊娠率高,且患者的血清孕酮和B-HCG水平显著升高.

    作者:郭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袁枚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乾隆三大家.他心胸平和淡泊、自由洒脱,一生喜欢读书写作、游历登山、品茗种花,对饮食颇有见地,首次提出饮食卫生安全的理念.袁枚的生活习惯与情趣爱好蕴含着顺应自然、调和情志、饮食调养、起居有常、动静适宜等多种养生保健方法,其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情致高雅的生活方式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作者:周路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评价指标选择的探讨

    偏头痛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结合国际头痛协会2012年颁布的临床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指导原则,并结合笔者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试验体会,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评价指标选择,为我国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作者:杨旭光;王彤;尹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