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刘冰;黎全华;郭丽亚;李丽;栗河舟;吴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3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68例,占24.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困难、合并基础疾病、大面积梗死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6.67,P=0.00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46,P=0.001)、有吞咽困难(OR=2.51,P=0.022)、有意识障碍(OR=1.68,P=0.018)、大面积脑梗死(OR =2.16,P=0.021)及合并基础疾病(OR=1.57,P=0.00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以及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
作者:王康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GlideScope视频喉镜对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皮质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视频喉镜组和直接喉镜组各20例,视频喉镜组以GlideScope视频喉镜行气管插管,直接喉镜组以Macintosh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平均动脉压、心率,检测各时间点皮质醇及血糖水平,比较2组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2组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较T1时增高(P<0.05),视频喉镜组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直接喉镜组(P<0.05);直接喉镜组T2、T3时皮质醇、血糖水平较T1时增高(P<0.05),视频喉镜组T2、T3时皮质醇、血糖较T1时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皮质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喉镜组气管插管时间((1.63±0.62)min)较直接喉镜组((2.89±0.71) min)短(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90%)高于直接喉镜组(65%)(P<0.05).结论 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明显减轻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
作者:孔岚;高勐;周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氨基酸突变位点C677T和A1298C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20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20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2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酶切技术检测MTHFR基因型,分析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特点.结果 肺癌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CC、CT、TT基因亚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6.7% 、50.5%、22.8%,对照组分别为34.2%、55.4%、10.4%,CC、CT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T基因型患肺癌的风险比值比为2.542,95%CI为1.453~4.444;肺癌组MTHFR基因A1298C位点AA、AC、CC基因亚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7.2%、52.5%、20.3%,对照组分别为32.2%、50.5%、17.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基因TT亚型与肺癌的发病明显相关,未发现A1298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蔡祖勋;黄飞飞;张险萍;杨艳丽;王涛;李前程;丁雪冰;廖世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垂体瘤术后患者腺垂体功能减退以及激素替代治疗情况.方法 测定68例垂体瘤术后患者腺垂体功能,统计腺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将3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未行激素替代治疗)和对照组15例(已行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替代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左甲状腺素片和/或泼尼松口服,分别于确诊时及用药后1、2、3、6个月行甲状腺功能和/或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44例,发生率为64.7%;观察组确诊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及皮质醇((3.77±1.08) pmol/L、(6.29±1.92) pmol/L、(3.33±2.13)μg/dL)低于对照组((4.36±1.10) pmol/L、(8.94±2.89)pmol/L、(5.58±2.76)μg/dL)(P<0.05),各指标治疗后3个月((4.51±1.23) pmol/L、(9.17±2.35) pmol/L、(5.68±1.96)μg/dL)、6个月((4.62±1.41) pmol/L、(9.22±2.63) pmol/L、(5.59±1.82)μg/dL)较确诊时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1、2、3、6个月相关激素水平与确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瘤术后易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需及时行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范慧洁;杨雪;崔国敏;于江红;董其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第1天给予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对照组给予小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以后2组均给予75 mg/d维持量,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2.3±1.0)次/d、发作持续时间(4.2±1.1)min与对照组((3.5±1.1)次/d,(7.6±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高于对照组(70.0%)(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杨雨旺;贺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本文对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综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军;刘庆鹏;张建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颈肩部物理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肩部物理治疗,治疗组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2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滴注完0.5~1.0 h内行颈肩部物理治疗.2组均10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分别为(2.6±0.4)d、96.7%,对照组分别为(5.4±1.1)d、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局部物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满意,可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王俊;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 2个,L424个,L5 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作者:滕录霞;周庆春;陈雄钊;冯雪平;张远鸿;吕剑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以“突发胸闷伴后背疼痛10 h”为主诉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史.入院检查:血压102/6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min,Ⅰ、aVL、V2~V5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0.1~0.4mV.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38 u/L,肌钙蛋白Ⅰ0.18μg/L.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180 ng/L.
作者:吴刚勇;宗刚军;陈景开;刘洁;沈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尝试建立超声量化评分系统.方法 应用超声量化评分对332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评分,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超声量化评分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结果 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良性结节248个,恶性结节84个;在边界、边缘、内部结构、回声、纵横比、微钙化及后方声衰减7项超声特征方面,甲状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为0.940时,以超声量化评分≥3分为恶性结节判定标准,超声量化评分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1%、92.74%、90.96%,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4%、85.71%、90.96%.结论 超声量化评分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邵军;李祁;曹晖;张蕾;李海;徐松;张颂文;胡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4例Ⅰ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20例Ⅱ~Ⅲ期乳腺癌伴腋窝1、2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9例伴腋窝1、2、3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Ⅲc期及6例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术后除Ⅰ期4例外,均行化、放疗等辅助治疗.随访5 a观察存活率.结果 4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者均存活;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存活10例,生存率50.00%;49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存活41例,生存率83.67%;7例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者存活2例,生存率28.57%.60例肿瘤直径<3 cm者术后5 a生存率(86.67%)高于20例直径>3 cm者(25.00%)(P<0.05).结论 Ⅱ期以上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患者5 a生存率.
作者:臧元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6例脓毒血症患者,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40例),依据病变程度分为严重脓毒血症组(46例)和脓毒血症组(40例),检测其血清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NEU),并与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脓毒血症组PCT、CRP、白细胞计数、NEU分别为((17.34±12.32) mg/L、(34.32±13.23) mg/L、(13.98±4.45)× 109/L、(88.37±21.23)%),脓毒血症组分别为((9.34±3.34)mg/L、(11.34±5.43) mg/L、(11.78±3.37)×109/L、(82.34±10.45)%),均高于对照组((0.23±0.06)mg/L、(0.68±0.23)mg/L、(7.32±2.97)×109/L、(64.43±10.45)%)(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PCT、CRP水平均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CRP水平、白细胞计数、NEU分别为((16.34±8.85) mg/L、(17.52±9.64)mg/L、(12.65±5.87)×109/L、(81.36±30.55)%)高于革兰阳性菌组((9.43±0.32) mg/L、(13.43±8.33)mg/L、(9.87±3.87)×109/L、(64.60±21.87)%)和对照组(P<0.05),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T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原菌感染类型有一定关系,可用于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延蕊;杨坤;马玉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8例轻度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观察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2.73%)(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与对照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4.71±0.88)、(1.97±0.40)、(2.37±0.47)mmol/L)较治疗前((5.80±0.95)、(2.58±0.62)、(3.36±0.76) mmol/L)降低(P<0.01),并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5.49±0.83)、(2.42±0.49)、(3.22±0.63) mmol/L) (P<0.01);观察组治疗后MoCA、ADL评分(21.70±3.73、67.39±10.03)较对照组(19.73±2.83、62.16±9.55)明显增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朱阿娣;周俊山;张颖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EPO治疗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组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各5μL,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双侧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各5 μL,EPO治疗组自造模手术当天始按5 000 u/kg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隔天1次.术后第10天Y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空间定向学习和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应用分光光度仪测定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结果 模型组Y迷宫测试错误次数、尝试次数及全天总反应时间高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EPO治疗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丙二醛含量分别为(87.24±5.39)u/mgpron、(23.29±4.17)u/mgpron、(78.95±2.93) u/mgpron、(1.79±0.34) μmol/L,对照组为(169.12±8.79) u/mgpron、(59.97±4.39)u/mgpron、(103.21±3.15) u/mgpron、(1.23±0.12) μmol/L,生理盐水组为(159.23±7.04) u/mgpron、(56.12±3.53)u/mgpron、(98.92±4.19) u/mgpron、(1.39±0.92) μmol/L,EPO治疗组为(158.42±5.03)u/mgpron、(53.27±2.92)u/mgpron、(100.51±4.12)u/mgpron、(1.12±0.57) μmol/L,EPO治疗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EPO治疗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神经突触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结构破坏,神经突触密度降低,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结论 EPO可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记忆能力损伤,减轻Aβ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破坏,其机制可能是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李宜培;吕丰收;靳力;王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期手术方案选择及相关支持理论作一综述.
作者:安秀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胸膜粘连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 900±670)mL、(6.75±3.52)d、6.8%;对照组分别为(1 280±530)mL、(10.14±6.47)d、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
作者:侯纪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呼吸系统危重病,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肺部炎症损伤失控,病死率高.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急性肺损伤的预警指标.本文就急性肺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喉闭锁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先天性喉闭锁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资料.结果 5例产前超声均诊断为先天性喉闭锁;5例超声均表现为双肺回声增强、膈肌变平或反向、气管扩张且喉部呈实性偏高回声、喉腔无回声缝隙消失,4例有心胸比缩小及腹腔积液,3例有胸腔积液及皮肤水肿;合并发育迟缓、桡骨一侧缺失、单侧肾缺失、心脏异常各2例.结论 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喉闭锁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洁;刘冰;黎全华;郭丽亚;李丽;栗河舟;吴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10b(miR-10b)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作为肺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46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与4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血浆miR-10b水平,分析miR-10b与肺腺癌临床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miR-10b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腺癌组血浆miR-10b水平(1.632(0.836,2.313))较对照组(0.497(0.221,0.766))上调3.284倍(P<0.01);miR-10b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原发灶情况、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0b为1.212时,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2.4%,AUC为0.765.结论 肺腺癌患者血浆miR-10b表达明显上调,miR-10b有望成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作者:刘菲;潘旭峰;周琳;周健;张铎;施建新;高文;路丽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7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行单支架置入者(35例)与行双支架置入者(36例),术中置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分支的术中表现再进行分组调整;观察2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节段内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 主支支架置入后,3例由单支架组调至双支架组,5例由双支架组调至单支架组;64例完成1 a随访,其中行单支架置入治疗33例,双支架置入治疗31例;2组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节段内血栓发生率(3.03%、3.03%、3.03%)与双支架组(3.22%、3.22%、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分支血管的节段内再狭窄率(30.30%)高于双支架组(9.68 %) (P<0.05).结论 双支架置入治疗部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可降低节段内再狭窄率.
作者:王光公;王丽霞;李永强;杜松;郭雷生;罗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