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10b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菲;潘旭峰;周琳;周健;张铎;施建新;高文;路丽明

关键词:肺腺癌, MicroRNA-10b,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10b(miR-10b)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作为肺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46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与4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血浆miR-10b水平,分析miR-10b与肺腺癌临床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miR-10b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腺癌组血浆miR-10b水平(1.632(0.836,2.313))较对照组(0.497(0.221,0.766))上调3.284倍(P<0.01);miR-10b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原发灶情况、TNM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0b为1.212时,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2.4%,AUC为0.765.结论 肺腺癌患者血浆miR-10b表达明显上调,miR-10b有望成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7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行单支架置入者(35例)与行双支架置入者(36例),术中置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分支的术中表现再进行分组调整;观察2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节段内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 主支支架置入后,3例由单支架组调至双支架组,5例由双支架组调至单支架组;64例完成1 a随访,其中行单支架置入治疗33例,双支架置入治疗31例;2组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节段内血栓发生率(3.03%、3.03%、3.03%)与双支架组(3.22%、3.22%、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分支血管的节段内再狭窄率(30.30%)高于双支架组(9.68 %) (P<0.05).结论 双支架置入治疗部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可降低节段内再狭窄率.

    作者:王光公;王丽霞;李永强;杜松;郭雷生;罗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上皮间质转化及CD146和N-cadherin在判定肺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上皮间质转化及CD146、N-cadherin判定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的价值.方法 肺腺癌患者10例均应用EGFR-TKI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前、后肺腺癌标本E-cadherin、vimentin、CD146及N-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指标吸光度值.结果 EGFR-TKI治疗后肺腺癌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180±0.011)低于治疗前(0.231±0.012),vimentin、N-cadherin与CD146蛋白表达水平(0.231±0.012,0.214±0.013,0.321±0.022)高于治疗前(0.165±0.012,0.174±0.013,0.161±0.022)(P<0.05).结论 EGFR-TKI耐药后肺腺癌产生上皮间质转化并使CD146、N-cadherin表达上调,E-cadherin、vimentin、CD146、N-cadherin可作为诊断肺腺癌EGFR-TKI耐药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张晓菊;安云霞;汪铮;任红岩;时军;马希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se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脑梗死患者106例,依据是否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58例,分别检测2组入院即刻以及入院第2、4、6、13天血清MMP-9水平,分析2组MMP-9水平差异及MMP-9水平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入院即刻及入院第2、4天MMP-2水平((346±119)、(459±147)、(354±109)μg/L)高于非感染组((226±85)、(357±137)、(278±105)μg/L)(P<0.05),2组入院第6、13天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血清MMP-9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宋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价值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 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 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付建莉;张军;刘丽文;丁育增;寿锡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对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本文对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综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军;刘庆鹏;张建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GlideScope视频喉镜对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皮质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视频喉镜组和直接喉镜组各20例,视频喉镜组以GlideScope视频喉镜行气管插管,直接喉镜组以Macintosh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平均动脉压、心率,检测各时间点皮质醇及血糖水平,比较2组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2组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较T1时增高(P<0.05),视频喉镜组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直接喉镜组(P<0.05);直接喉镜组T2、T3时皮质醇、血糖水平较T1时增高(P<0.05),视频喉镜组T2、T3时皮质醇、血糖较T1时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皮质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喉镜组气管插管时间((1.63±0.62)min)较直接喉镜组((2.89±0.71) min)短(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90%)高于直接喉镜组(65%)(P<0.05).结论 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明显减轻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

    作者:孔岚;高勐;周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斑块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年龄≥60岁拟诊冠心病女性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和非冠心病组33例,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2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8例,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差异;计算IMT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17.24±7.86)μmol/L)、颈动脉IMT((0.96±0.32)mm)、颈动脉Crouse积分(12.59±1.8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12.92±3.30)μmol/L、(0.75±0.07)mm、4.90±4.50)(P<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为多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MT=0.96 mm为诊断界点,IMT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26/33)、70.1%(47/67)、87.0%(47/54).结论 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Hcy水平联合颈动脉IMT可预测老年女性是否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王晓阳;郑卫峰;张守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3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钢板组(24例)行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治疗,髓内钉组(22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8.55±3.09)个月)较钢板组((5.67±4.60)个月)及髓内钉组((5.09±2.49)个月)长(P<0.05),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1.08±5.12、29.91±3.74、28.95±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3.00±14.40)高于外固定架组(73.35±16.40) (P<0.05);外支架组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5例,髓内钉组骨折断端有假关节形成3例、骨折不愈合并感染2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固定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7%、22.7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可作为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适用于严重粉碎性、开放性及伴有严重感染的骨折类型.

    作者:牛学强;刘福云;郭永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胸膜粘连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 900±670)mL、(6.75±3.52)d、6.8%;对照组分别为(1 280±530)mL、(10.14±6.47)d、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

    作者:侯纪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以“突发胸闷伴后背疼痛10 h”为主诉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史.入院检查:血压102/6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min,Ⅰ、aVL、V2~V5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0.1~0.4mV.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38 u/L,肌钙蛋白Ⅰ0.18μg/L.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180 ng/L.

    作者:吴刚勇;宗刚军;陈景开;刘洁;沈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8例轻度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观察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2.73%)(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与对照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4.71±0.88)、(1.97±0.40)、(2.37±0.47)mmol/L)较治疗前((5.80±0.95)、(2.58±0.62)、(3.36±0.76) mmol/L)降低(P<0.01),并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5.49±0.83)、(2.42±0.49)、(3.22±0.63) mmol/L) (P<0.01);观察组治疗后MoCA、ADL评分(21.70±3.73、67.39±10.03)较对照组(19.73±2.83、62.16±9.55)明显增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朱阿娣;周俊山;张颖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瓣环位移技术(tissue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MAD),评价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F前、后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成功行CABG术冠心病患者47例(冠心病组),分别于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图像,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室4个位点(室间隔侧、侧壁侧、下壁侧、前壁侧)MAD,应用双平面法测量二尖瓣环中点收缩期标准化位移(mid point of mitral annular biplanar normalized displacement,MABND-midpt),并与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二尖瓣环4个位点MAD及二尖瓣环中点MABND-midpt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术后7d二尖瓣环室间隔侧、侧壁侧、下壁侧、前壁侧MAD((9.1±1.0)、(9.6±0.6)、(9.0±1.2)、(9.2±1.0)mm)及二尖瓣环中点MABND-midpt((10.1±1.0)%)均低于术前((10.2±1.1)、(11.1±0.9)、(10.7±1.0)、(11.1±1.2)mm和(12.7±1.2)%)(P<0.05),术后6个月二尖瓣环室间隔侧、侧壁侧、下壁侧、前壁侧MAD((12.1±0.7)、(12.6±0.6)、(12.3±1.0)、(12.6±1.2)mm)及二尖瓣环中点MABND-midpt((14.5±1.1)%)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CABG术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水平,TMAD可用于评价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作者:刘大伟;赵蕾;陈栋;王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喉闭锁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喉闭锁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先天性喉闭锁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资料.结果 5例产前超声均诊断为先天性喉闭锁;5例超声均表现为双肺回声增强、膈肌变平或反向、气管扩张且喉部呈实性偏高回声、喉腔无回声缝隙消失,4例有心胸比缩小及腹腔积液,3例有胸腔积液及皮肤水肿;合并发育迟缓、桡骨一侧缺失、单侧肾缺失、心脏异常各2例.结论 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喉闭锁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洁;刘冰;黎全华;郭丽亚;李丽;栗河舟;吴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肺外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肺外表现.方法 1 056例MPP患儿依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44例,学龄前组399例和学龄组313例,比较3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外表现差异.结果 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体温>37.3~<38.5℃(81.7%、64.4%、33.2%)、体温≥38.5℃(18.3%、35.6%、66.8%)、喘鸣(81.1%、54.1%、26.5%)和湿啰音(85.2%、61.9%、90.4%)等肺部症状及体征,循环系统(9.6%、23.8%、44.1%)、消化系统(48.3%、25.8%、1 5.7%)、泌尿系统(8.7%、16.6%、31.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MPP患儿的临床特点不同,且可并发不同肺外损害.

    作者:吴云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前列腺钙化患者临床特点及超声分型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前列腺钙化患者临床特点及超声分型,为前列腺钙化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2 958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超声检查,观察前列腺钙化检出情况,回顾性分析前列腺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前列腺内钙化灶分布情况、分型及合并其他前列腺疾病的情况.结果 超声检出前列腺钙化784例,其中钙化灶单发321例(40.94%),多发463例(59.06%);>20~30岁组、>30~40岁组单发钙化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钙化灶呈散在点状型109例(13.90%),致密聚集型365例(46.56%),孤立型310例(39.54%);合并前列腺增生362例(46.17%),前列腺炎119例(15.18%),前列腺囊肿36例(4.59%),前列腺癌2例(0.26%).结论 不同年龄前列腺钙化患者超声分型存在差异,临床可根据钙化灶分布、分型及合并其他前列腺疾病的情况,对前列腺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盛延钦;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3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68例,占24.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困难、合并基础疾病、大面积梗死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6.67,P=0.00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46,P=0.001)、有吞咽困难(OR=2.51,P=0.022)、有意识障碍(OR=1.68,P=0.018)、大面积脑梗死(OR =2.16,P=0.021)及合并基础疾病(OR=1.57,P=0.00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以及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

    作者:王康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2%)高于对照组(78.08%)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6%)与对照组(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延华;靳淑慧;李冬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乳腺癌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4例Ⅰ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20例Ⅱ~Ⅲ期乳腺癌伴腋窝1、2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9例伴腋窝1、2、3组淋巴结肿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Ⅲc期及6例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术后除Ⅰ期4例外,均行化、放疗等辅助治疗.随访5 a观察存活率.结果 4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者均存活;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存活10例,生存率50.00%;49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存活41例,生存率83.67%;7例行姑息性全乳房切除术者存活2例,生存率28.57%.60例肿瘤直径<3 cm者术后5 a生存率(86.67%)高于20例直径>3 cm者(25.00%)(P<0.05).结论 Ⅱ期以上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患者5 a生存率.

    作者:臧元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颈肩部物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颈肩部物理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肩部物理治疗,治疗组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2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滴注完0.5~1.0 h内行颈肩部物理治疗.2组均10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分别为(2.6±0.4)d、96.7%,对照组分别为(5.4±1.1)d、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局部物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满意,可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王俊;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达格列净治疗初治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对初治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8例,治疗组B9例,对照组8例,在饮食控制、运动基础上,治疗组A、治疗组B分别口服达格列净5 mg/d、1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挽救治疗.治疗24周后测定3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低血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A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15±1.06) mmol/L、(10.36±2.17) mmol/L、(6.71±0.34)%)低于治疗前((9.80±1.41) mmol/L、(12.87±2.81)mmol/L、(8.26±0.68)%)(P<0.05);治疗组B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7±1.00) mmol/L、(10.81±2.31) mmol/L、(7.31±0.94)%)低于治疗前((10.38±2.35) mmol/L、(15.58±3.83) mmol/L、(9.12±0.8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8.73±2.43) mmol/L、(14.10±3.08) mmol/L、(8.31±1.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发生低血糖及肝、肾功能受损病例.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初治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作者:刘丽梅;杨艳;包明晶;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