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康片对退变颈椎间盘髓核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林石明;李兆文;陈鲁峰;林俊山;赵学田;王瑞国;林向前;陈联源;许书亮

关键词:颈椎间盘, 髓核, 超微结构, 颈康片
摘要:目的:观察颈康片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8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又分为颈康片组、颈复康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喂服颈康片、颈复康、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喂服生理盐水,4周后取颈椎间盘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见髓核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均发生退变,颈康片组退变程度轻.结论:颈康片能有效减轻髓核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退变,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郭淑云胃肠病常用对药举隅

    郭淑云教授系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郑州市医学会首席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尤擅长治疗胃肠疾病,临床上喜用对药,或二药相伍,或三四成组,拟方遣药,游刃有余,方简而效宏,精妙实效.

    作者:秦善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学术史中“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中的“虚假”

    目的:从《黄帝内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现代八纲辨证”之间关系,分析“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虚假”.方法:从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角度,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现代八纲辨证”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间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运用从来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中获得新方法去分析中医学术史,还原中医学术史的历史真相,对于提高中医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通;李成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gA肾病的治疗与研究

    归纳和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从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统计分析及循证医学、实验研究等角度进行了研讨,并分6型整理本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方东行;何立群;郑贤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象解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医学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特有思维方式,象思维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医体系之中,“立象”是其典型特色.中医应用象思维完成了其独特的体系架构,以此指导应用其效虽经千年而无不验.就此通过对《黄帝内经》所载部分肾脏所应之象从解剖象、阴阳象、五行象及社会官制象4方面一一剖析,溯本求源地探讨其缘何立象,以援证中医象思维非无本之木亦非空想而来.

    作者:董野;鞠宝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的人文特征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医理论从产生、发展到形成完整体系,整个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探析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揭示出中医不仅以文为根,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内容.并进一步探讨构建在传统文化根基上的中医,在具体医事活动中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雷公藤甲素治疗胰腺癌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甲素(TP)治疗胰腺癌分子机制.方法:在PubChem数据库中查找TP活性靶蛋白,在Gene数据库中查找胰腺癌相关基因,运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软件,构建二者分子网络和生物学通路并解析.结果:二者涉及的生物学通路中有5个共有生物学通路,2条为癌症相关通路,TP可作用癌症相关通路的溶血磷脂酸受体(EDG)、JAK等.结论:TP可通过干预胰腺癌相关的凋亡通路和癌症信号通路上多个位点发挥治疗胰腺癌的作用.

    作者:车玉梅;何小鹃;李立;徐洁;王敏智;吕爱平;马超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温胆汤名实考

    温胆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化痰清热的功效,后世对其温胆汤的功用提出质疑,认为是当为“清胆汤”.故通过对相关文献考据,分析生姜在温胆汤中的重要意义,温胆汤以温化痰湿为本,清解郁热为标,因此温胆汤中的“温”字应该当解释为温化.

    作者:赵阳;蒲永文;黄艳颖;林颖娜;汪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表通络法对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解表通络法对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采取针刺加刺络拔火罐加耳尖放血等解表通络法治疗,对照组47例,采取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率68.1%,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RBC、Hb均正常,其WBC、BN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其WBC、BN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解表通络法可有效改善哺乳期瘀积性乳腺炎患者乳汁瘀积、乳房胀痛等症状,其药物安全性高、疗效卓越,能够保证母婴健康,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邱东升;赵雅丽;周仕真;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调脂颗粒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调脂颗粒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脂必妥胶囊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冲服调脂颗粒,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其临床愈显率86.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9例,其临床愈显率72.0%,总有效率9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腊颗粒治疗单纯性脂肪肝有确切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甘油三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佩江;李江;赵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袁枚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乾隆三大家.他心胸平和淡泊、自由洒脱,一生喜欢读书写作、游历登山、品茗种花,对饮食颇有见地,首次提出饮食卫生安全的理念.袁枚的生活习惯与情趣爱好蕴含着顺应自然、调和情志、饮食调养、起居有常、动静适宜等多种养生保健方法,其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情致高雅的生活方式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作者:周路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养阴清热辨证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方联合口腔溃疡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方法:观察249例门诊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口腔溃疡糊局部用药加口服养阴清热方,对照组采用西药口腔溃疡糊局部用药,观察组单用养阴清热方口服治疗.结果:局部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100%,观察组97.59%,3组两两比较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8.73%,对照组50%,观察组98.77%,3组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中药养阴清热方和西药口腔溃疡糊对阴虚火旺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金奕;宋志刚;程宗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170原发性痛经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治愈例数37例,比率43.53%,显效18例,比率21.18%,有效17例,比率20%,无效13例,比率15.29%,总有效率84.71%;观察组治愈例数61例,比率71.77%,显效11例,比率12.94%,有效9例,比率10.59%,无效4例,比率4.7%,总有效率9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PGF2α水平、S/D值、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症状总积分、PGF2α水平、S/D值、RI、PI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以上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经宁汤结合中药熏蒸辨治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

    目的:探索著名中医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冉雪峰医著全集》摘录所有相关医案及门诊简记,统计心系病证总体及中风、心悸、眩晕的用药频率,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主要用药为降气、重镇潜阳、养心安神、活血通络及收涩敛阴者,治疗中风主要用药为引血下行、重镇降逆、化痰开窍和通腑降气者,治疗心悸主要用药为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和收敛浮神者,治疗眩晕主要用药为降气、重镇、滋养、收敛和化痰者.结论: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善于将升降和气血理论结合,善于调神宁心.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为常见的慢性头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在辨证论治方面颇具特色,无论是中药疗法还是针灸疗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现将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近况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凯;刘宇;蒋戈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择时服用扶正祛邪抗癌方对小鼠化疗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时服用扶正祛邪抗癌方对顺铂化疗后Lewis肺癌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适应明暗交替环境的C57BL/6小鼠进行Lewis肺癌造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造模成功5d后开始按不同时辰给予扶正祛邪抗癌方和化疗药,给药2周后同时处死并采取血液等样本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化疗组比较,各时辰用药组白细胞和红细胞以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出现一定回升(P<0.05),时辰用药组间比较,亥时组白细胞计数以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回升明显(P<0.05),而各时辰组红细胞回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祛邪抗癌方可改善Lewis肺癌小鼠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择时服用该药对骨髓抑制的恢复亦不尽相同,亥时用药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为明显.

    作者:顾检波;王秀;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缺血后肢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白及微球悬液栓塞法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并在造模后第3天低位截肢,分别在截肢术后第36小时和第48小时取材肉芽组织,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各组样本缺血修复情况并计数局部血管数量.结果:SD大鼠栓塞术后第1天即表现为肢体发绀、跛行或拖拽,持续加重;截肢术后36 h,常规剂量和高剂量药物组的血管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尤以高剂量药物差异显著;术后48 h常规剂量药物失效,高剂量药物的血管数量仍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能短期促进肉芽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促进缺血组织修复.

    作者:施伟丽;苏晓艳;庄淑美;胡雅琼;高冬;宋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VC、FEV1以及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FVC、FEV1以及FEV1/FVC方面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向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主要对近5年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向盈;魏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超声声像图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以及其超声图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不同分型肝硬化患者18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观察患者的肝左叶前后径、上下径,肝右叶大斜径、前后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脾大小、胆囊壁厚度等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右叶前后径、大斜径、脾脏长度及肝左叶前后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瘀阻络患者与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患者比较,肝左叶上下径差较为明显(P<0.05),温热内蕴与血瘀阻络患者的脾厚度差较为明显(P<0.05).与湿热内蕴证比较,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疼阻络患者的门静脉内径明显偏大(P<0.05),且血瘀阻络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较少,显著低于肝气郁结患者(P<0.01).结论:应用超声检测对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兵;夏艳;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丸辅助辨治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辅助辨治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入院单双顺位分为2组,单数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双数4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激素治疗的反跳率.结果:研究组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头晕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包括纳差、呕吐、关节痛、皮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无1例发生激素反跳,对照组3例,反跳率为10.8%,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昧地黄丸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降低毒副反应.

    作者:莫晨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