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李龙;李湘竑

关键词:脂肪肉瘤, 腹膜后, 巨大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发现腹膜后巨大肿物15d余”为主诉于2011年10月6日人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进食后出现腹部胀满感,无腹痛、腹肌紧张,无返酸、嗳气、恶心、呕吐,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因腹胀加重,于15d前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本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宫颈癌组织标本64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87份,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DNA进行HPV检测分型.结果 151份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HPV感染亚型从高到低排在前8位依次为HPV16,58,18,31,6,52,33,11;其中单一型别感染占72.8%(110/151),且随病变程度加重单一感染比例逐渐增加,多重感染占27.2%(41/151),且随合并感染型别增加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其中二重感染比例下降趋势明显,各级别组间HPV型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

    作者:刘红彦;赵晓丽;郭社珂;董黎;廖世秀;张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状病毒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 human papillovirus,HPV)不同亚型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或呈良性反应性病变患者HPV分型结果.结果 HPV阳性率为41.20%,其中单一高危型阳性率为19.70%、低危型阳性率为8.30%、中国亚型阳性率为2.50%,≥2种亚型感染率为10.70%;感染率居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6,11,52和58型;>60岁组高危型感染率高,感染≤20岁组低危型和多重感染率较高.结论 年龄≤20岁者以低危型和多重感染为主,>30~40岁组和>60岁组以高危型感染为主.

    作者:李涅;张菊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8例疑诊癫(癎)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检查.结果 视频脑电图诊断癫(癎)18例(10.1%),出现临床发作9例,均为全面性发作,清醒状态下发作6例,睡眠中发作3例,1例发作间期可见左颞区异常波发放;未出现临床发作9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可见癫(癎)波阵发性单个发放8例,1例仅睡眠期发放以思睡期、浅睡期显著,异常波出现在外颞区5例,额区3例,枕区1例.结论 VEEG对癫(癎)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建奎;邓建中;范仲鹏;牛德旺;闫晓海;赵亮;张爱淑;高令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SATB1与BRM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binding protein-1,SATB1)为乳腺癌基因组的“组织者”,可使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在转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生长.SATB1可能通过下调BRMS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本文就SATB1及BRMS1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Fractalkine/CX3CR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CKD 3~5期患者97例(CKD组)与非CKD患者50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FKN浓度、CD4+T细胞CX3CR1阳性表达率,对CKD患者FKN/CX3CR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CKD组血清FKN浓度及CD4+T细胞CX3CR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了传统心血管混杂因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后,年龄(β=0.289,P<0.01)及CD4+T细胞CX3CR1阳性率(β=0.194,P<0.01)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结论 FKN/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心血管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曹慧霞;牛福坤;阎磊;朱清;邵凤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对血液透析高血压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Ca2+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的影响.方法 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1例,先后使用Ca2+浓度1.75 mmol/L(DCa l.75)和1.25 mmol/L(DCa 1.2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监测透析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结果 使用DCa 1.75透析液透析时,透析后血压较透析前及使用DCa 1.25透析液时透析后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Ca2+浓度1.25 mmol/L的低钙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于改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普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 36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和普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减轻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新华;杜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治疗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预后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后抑郁症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于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调查表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和非抑郁组38例,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2组进入研究1 a内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组1 a累计病死率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是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合并症,且是其死亡及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朱士彦;史伟;罗江;程卓;罗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份食管癌组织,26份Ⅰ度不典型增生组织,17份Ⅱ/Ⅲ度不典型增生组织,89份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正常组)的EGFR表达情况,并分析EGFR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组、I度不典型增生组、Ⅱ/Ⅲ度不典型增生组、食管癌组中EGFR过表达率分别为0(0/89),19.23% (5/26),58.82%(10/17),69.57% (64/92);EGFR过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是否伴淋巴结转移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过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玉峰;王新帅;高社干;单探幽;冯笑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较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女性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和种族间差异.方法 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160名汉族健康女性和135名维族健康女性,应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ER-α基因Xba I及PvuⅡ多态性.结果 维、汉族女性ER-α XbaⅠ及PvuⅡ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维、汉族女性ER-α XbaⅠ及PvuⅡ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汉族女性ER-α基因多态具有差异性.

    作者:马华;何春辉;赵圆;刘文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6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肺周边部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大直径约6cm;术后随访8个月~10 a,1例术后4 a死于食管癌,余患者均未复发、转移.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确诊需依据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唯一有效的方法,可采用肿瘤摘除术或 .肺楔形切除术,预后良好.

    作者:伍青;郭延林;朱彦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纯种雄性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20只,高脂饮食组在高脂饮食喂养3d后行内皮剥脱术,6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各10只,高脂饮食对照组继续饲喂高脂饮食并每天生理盐水10 mL灌胃,麝香保心丸组除继续喂养高脂饮食外,3次/d,每次2粒麝香保心丸灌胃,均连续2周,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脂水平、腹主动脉斑块厚度、内膜中层厚度及二者比值.结果 喂养8周时,麝香保心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于高脂饮食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对照组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高脂饮食对照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与内膜-中层厚度比值高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麝香保心丸组高于正常饮食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于洁;高传玉;任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CR技术检测麻风分枝杆菌进展

    麻风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麻风分枝杆菌不能体外培养,控制疾病传播主要依靠早期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抗酸染色结果和临床体征,但抗酸染色方法敏感性低.本文就PCR技术尤其是巢式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麻风分枝杆菌的可行性和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温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气分析及行为异常研究

    目的 观察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行为异常变化,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行手术切除,B组60例行保守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动脉血气指标测定及Conners评分行为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均存在pH值、pa(O2)、pa(CO2)异常和行为异常;A组手术后各项指标均达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纠正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pH值、pa(O2)和pa(CO2)异常,改善患儿行为异常.

    作者:牛传贵;徐强;许心茂;牛善利;柴茂文;林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PNF治疗组)和关节镜灌洗术治疗组各49例,评定2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咬合均改善,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作为关节镜灌洗术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马欣;李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胃部病变患者,其中胃癌分化好组11例,胃癌分化差组19例,良性病变组6例,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4组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测量胃壁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4组胃壁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6,P<0.05);根据ROC曲线,以ADC值<1.36×10-3mm2/s为标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0%.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DC值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解丙坤;贾守强;李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次+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二者比值、氧合指数,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作者:王绍谦;胡洋;张冬惠;李万华;李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病理程度不同IgA肾病患者血清代谢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 寻找诊断IgA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代谢途径.方法 原发性IgA肾病患者35例(IgA 肾病组),其中低危组23例,高危组1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采用基于质谱核磁共振代谢组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分析各组血清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IgA肾病组血清代谢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和高危组血清代谢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筛选出24种IgA肾病的特征代谢物.结论 应用质谱核磁共振代谢组技术成功建立了IgA肾病血清代谢诊断模型.

    作者:车文体;李丽萍;眭维国;李武县;陈洁晶;戴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气压治疗防止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对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行腹部手术90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别归入A,B组各450例,A组应用气压治疗仪治疗,B组常规2h翻身1次,并行双下肢肌肉及膝关节、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比较2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A组显效率99.56%,B组为74.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B组发生率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伟;田宇剑;李界明;吴胜;唐晓明;陈金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34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 13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在营养支持、改善内环境等全身治疗同时,局部采用浸浴治疗,外用生长因子、FE复合酶湿敷或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100%,治疗15 d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至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综合治疗,88例创面自愈,46例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植皮成活率95.65%.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采用综合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烧伤早期积极处理、缩短疗程是预防晚期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勇;董肇杨;蒋秋萍;彭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