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霞;牛福坤;阎磊;朱清;邵凤民
目的 探讨牙隐裂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牙隐裂患者(86颗隐裂牙)病因、牙位、牙髓治疗及牙冠修复情况.结果 牙尖斜度大、创伤性颌力为发生牙隐裂主要病因;上颌磨牙尤其是第一磨牙隐裂发生率高,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双尖牙;无牙髓炎症状的隐裂牙治疗有效率83.3%,而有牙髓炎症状的隐裂牙治疗有效率90.6%.结论 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有效防止牙隐裂的扩大,维护牙齿正常功能;预防性调磨陡峭牙尖可预防牙隐裂发生.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伐他汀+低分子肝素,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抗凝血酶原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蛋白、抗凝血酶原Ⅲ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降低血脂、尿蛋白,增高血浆白蛋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肾功能.
作者:王改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后抑郁症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于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调查表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和非抑郁组38例,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2组进入研究1 a内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组1 a累计病死率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是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合并症,且是其死亡及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朱士彦;史伟;罗江;程卓;罗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 13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在营养支持、改善内环境等全身治疗同时,局部采用浸浴治疗,外用生长因子、FE复合酶湿敷或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100%,治疗15 d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至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综合治疗,88例创面自愈,46例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植皮成活率95.65%.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采用综合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烧伤早期积极处理、缩短疗程是预防晚期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勇;董肇杨;蒋秋萍;彭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喘可治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喘可治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治疗7d评定2组疗效,比较2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缓解时间.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喘可治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章德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C”强化治疗脆性糖尿病佳时效及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替代的佳时间.方法 36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12例,分别在双“C”强化后第3,7,10天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3组治疗14 d后血糖水平及血糖稳定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B,C组空腹血糖、3餐后及睡前血糖低于A组(P<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C”强化第7天是行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替代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李新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为AM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均于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下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后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obal end systolic volume,GES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GEDV)、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左心室下壁节段舒张末期容积(inferior wall regional end-diastolic volume,rEDVIW)、左心室下壁节段收缩末期容积(inferior wall regional end-systolic volume,rESVIW)和左心室下壁节段射血分数(inferior wall 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rEFIW),并进行比较.结果 AIM组GEDV,GESV,rEDVIW,rESVIW高于对照组(P<0.05);GEF,rEFI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几何形态、节段容积及节段收缩功能.
作者:钱海红;吕凡;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龙利;陶冬青;金晟;卢远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切割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可疑宫颈癌或癌前变患者373例均行TCT和宫颈组织活检,以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试验性评价.结果 TCT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为0.792~0.875);在TCT分级标准正常范围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间切割时,真阳性为0.886,真阴性为0.566,阳性预测值为0.643,阴性预测值为0.849,一致率为71.58%;在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间切割时,真阳性为0.629,真阴性为0.904,阳性预测值为0.853,阴性预测值为0.734,一致率为77.48%.结论 TCT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彩珑;王玉萍;党秋红;张发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livin和P5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Ⅲ+Ⅳ期胃癌组织中l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I+Ⅱ期(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成;吴刚;康谊;李红光;孙培春;翟保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8例疑诊癫(癎)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检查.结果 视频脑电图诊断癫(癎)18例(10.1%),出现临床发作9例,均为全面性发作,清醒状态下发作6例,睡眠中发作3例,1例发作间期可见左颞区异常波发放;未出现临床发作9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可见癫(癎)波阵发性单个发放8例,1例仅睡眠期发放以思睡期、浅睡期显著,异常波出现在外颞区5例,额区3例,枕区1例.结论 VEEG对癫(癎)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建奎;邓建中;范仲鹏;牛德旺;闫晓海;赵亮;张爱淑;高令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PNF治疗组)和关节镜灌洗术治疗组各49例,评定2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咬合均改善,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作为关节镜灌洗术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马欣;李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年龄>65岁NSAID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胃病临床表现与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缺乏相关性,胃镜下以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胃体胃窦多发性浅表溃疡为主;预防性应用胃黏膜保护药物仅占24.19%,且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 NSAID胃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提高对疾病预防性用药的认识,有消化道症状时需及时调整NSAID用药及预防药物.
作者:张惠娟;申民强;朱宝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后哮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端胃切除术后哮喘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有不同程度胃-食管反流症状,常规平喘治疗效果差,抗反流治疗可控制哮喘症状.结论 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是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抗反流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作者:张端孟;贾凯;凌丰军;王永恒;张晓刚;郭子龙;王志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19例,小肠8例,大网膜及肠系膜3例;良性19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9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黏膜下型8例,浆膜下型12例,肌壁间型7例,胃肠道外型3例;黏膜下肿瘤血液供应丰富,向腔外生长,多数密度不均匀,内部可发生囊变或坏死,少数见出血、钙化及气体影;肿瘤实质部分大多中等至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 双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胃肠道间质瘤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国华;朱玉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发现腹膜后巨大肿物15d余”为主诉于2011年10月6日人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进食后出现腹部胀满感,无腹痛、腹肌紧张,无返酸、嗳气、恶心、呕吐,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因腹胀加重,于15d前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本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李龙;李湘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定位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体检发现乳腺病灶而触诊阴性乳腺肿瘤患者42例(53个病灶),行病灶切除术前30 min于超声引导下向病灶注射质量分数1%亚甲蓝染色定位.结果 53个病灶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定位后均准确、完整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个,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个,乳腺纤维瘤33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乳腺不典型增生5个.结论 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可准确定位并指导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完整切除,还可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微小乳腺癌.
作者:王伟;唐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流速与血液黏度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影响.方法 45例VCI患者(VCI组),同期就诊45例非VCI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高切变黏度及低切变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VCI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切变黏度VCI组分别为(8.86±0.56)与(14.63±0.38)mPa/s,对照组分别为(6.48±0.28)与(9.68±0.46)mPa/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与血液黏度和血液流速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液流速与血液黏度对VCI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作者:刘楠;周柏玉;刘薇;刘小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孕妇围生儿结局,以降低妊娠不良结局.方法 227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羊水量正常孕妇100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心电子监护结果及胎儿宫内窘迫、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及羊水Ⅲ度污染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羊水过少产妇应加强胎儿宫内监护,以预防新生儿窒息等妊娠不良结局发生.
作者:陶小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89例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重建,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手术时间(70.20±9.88)min,术中出血量(60.87±19.40) mL;术后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等症状均得到有效纠正;无院内感染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5~21个月,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是一种可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保留子宫同时可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
作者:张卓梅;赵春艳;同军;邢玲玲;李梅;赵杉珊;王黎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