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唐波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大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食对照组、MS组和MS+替米沙坦组(MS-Telm组)各15只,喂养6个月后测定3组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睾周脂肪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RP,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普食对照组比较,MS组及MS+ Telm组大鼠睾周脂肪组织质量、ADRP、TNF-α表达增加(P均<0.05),空腹血糖、血脂、血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增高(P<0.01);MS+Telm组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睾周脂肪组织质量、脂肪细胞面积、ADRP、TNF-α蛋白表达均较MS组降低(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抑制MS大鼠脂肪组织TNF-α及ADRP的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大春;马双陶;李强;李秀川;张继红;李德;杨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次+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二者比值、氧合指数,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作者:王绍谦;胡洋;张冬惠;李万华;李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胃部病变患者,其中胃癌分化好组11例,胃癌分化差组19例,良性病变组6例,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4组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测量胃壁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4组胃壁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6,P<0.05);根据ROC曲线,以ADC值<1.36×10-3mm2/s为标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0%.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DC值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解丙坤;贾守强;李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PNF治疗组)和关节镜灌洗术治疗组各49例,评定2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咬合均改善,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作为关节镜灌洗术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马欣;李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后抑郁症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于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调查表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和非抑郁组38例,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2组进入研究1 a内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组1 a累计病死率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是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合并症,且是其死亡及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朱士彦;史伟;罗江;程卓;罗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livin和P5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Ⅲ+Ⅳ期胃癌组织中l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I+Ⅱ期(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成;吴刚;康谊;李红光;孙培春;翟保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C”强化治疗脆性糖尿病佳时效及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替代的佳时间.方法 36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12例,分别在双“C”强化后第3,7,10天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3组治疗14 d后血糖水平及血糖稳定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B,C组空腹血糖、3餐后及睡前血糖低于A组(P<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C”强化第7天是行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替代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李新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伐他汀+低分子肝素,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抗凝血酶原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蛋白、抗凝血酶原Ⅲ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降低血脂、尿蛋白,增高血浆白蛋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肾功能.
作者:王改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 36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和普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减轻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新华;杜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并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胰管结石并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行彩超检查,行CT检查37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35例,影像学诊断准确率95.6%;25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行胰头及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胰腺体尾切除或联合脾脏切除术.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管结石的重要方法,外科手术治疗胰管结石并慢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余淼;李德宇;郭玉峰;余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调强适形放疗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恶性肿瘤肝转移瘤患者,对肝转移病灶实施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剂量95%计划靶区40~60 Gy,采用常规分割,2 Gy/次,1次/d,5次/周,疗程4~6周.治疗后评定疗效及早期放射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及大小肿瘤的疗效.结果 患者均随访至放疗后6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后3个月,43个病灶中完全缓解8个,部分缓解21个,稳定11个,进展3个,总有效率67.4%;鳞癌组总有效率高于腺癌组(P<0.05),肿瘤直径≤2 cm组高于肿瘤直径>2 cm组(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68.8%;治疗期间Ⅲ级以上早期放射反应发生率9.4%.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肝转移瘤的有效手段,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卢琳;王文明;鞠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龙利;陶冬青;金晟;卢远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芪明颗粒对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特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32眼),2组均行巩膜外冷凝外加压扣带术,术后6~8 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及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6周后视力、视野光敏感度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结果 2组治疗6周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视野光敏度视野平 均缺损值、黄斑中心凹及盘周神经纤维厚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明颗粒可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水肿消退,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视功能.
作者:郭浩轶;李玉军;董应丽;郭希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89例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重建,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手术时间(70.20±9.88)min,术中出血量(60.87±19.40) mL;术后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等症状均得到有效纠正;无院内感染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5~21个月,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是一种可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保留子宫同时可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
作者:张卓梅;赵春艳;同军;邢玲玲;李梅;赵杉珊;王黎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运动平板试验是目前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种方法.本文就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血脂水平正常、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个月.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不同斑块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脂质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入院时减少,而纤维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入院时增加(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作者:王晶;耿清;刘永泉;曲延民;王忠卿;林淑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发现腹膜后巨大肿物15d余”为主诉于2011年10月6日人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进食后出现腹部胀满感,无腹痛、腹肌紧张,无返酸、嗳气、恶心、呕吐,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因腹胀加重,于15d前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本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李龙;李湘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纯种雄性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20只,高脂饮食组在高脂饮食喂养3d后行内皮剥脱术,6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各10只,高脂饮食对照组继续饲喂高脂饮食并每天生理盐水10 mL灌胃,麝香保心丸组除继续喂养高脂饮食外,3次/d,每次2粒麝香保心丸灌胃,均连续2周,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脂水平、腹主动脉斑块厚度、内膜中层厚度及二者比值.结果 喂养8周时,麝香保心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于高脂饮食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对照组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高脂饮食对照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与内膜-中层厚度比值高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麝香保心丸组高于正常饮食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于洁;高传玉;任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宫颈癌组织标本64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87份,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DNA进行HPV检测分型.结果 151份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HPV感染亚型从高到低排在前8位依次为HPV16,58,18,31,6,52,33,11;其中单一型别感染占72.8%(110/151),且随病变程度加重单一感染比例逐渐增加,多重感染占27.2%(41/151),且随合并感染型别增加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其中二重感染比例下降趋势明显,各级别组间HPV型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
作者:刘红彦;赵晓丽;郭社珂;董黎;廖世秀;张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牙隐裂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牙隐裂患者(86颗隐裂牙)病因、牙位、牙髓治疗及牙冠修复情况.结果 牙尖斜度大、创伤性颌力为发生牙隐裂主要病因;上颌磨牙尤其是第一磨牙隐裂发生率高,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双尖牙;无牙髓炎症状的隐裂牙治疗有效率83.3%,而有牙髓炎症状的隐裂牙治疗有效率90.6%.结论 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有效防止牙隐裂的扩大,维护牙齿正常功能;预防性调磨陡峭牙尖可预防牙隐裂发生.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