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奎;邓建中;范仲鹏;牛德旺;闫晓海;赵亮;张爱淑;高令敏
目的 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后哮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端胃切除术后哮喘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有不同程度胃-食管反流症状,常规平喘治疗效果差,抗反流治疗可控制哮喘症状.结论 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是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抗反流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作者:张端孟;贾凯;凌丰军;王永恒;张晓刚;郭子龙;王志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双“C”强化治疗脆性糖尿病佳时效及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替代的佳时间.方法 36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12例,分别在双“C”强化后第3,7,10天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3组治疗14 d后血糖水平及血糖稳定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B,C组空腹血糖、3餐后及睡前血糖低于A组(P<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C”强化第7天是行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替代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李新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定位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体检发现乳腺病灶而触诊阴性乳腺肿瘤患者42例(53个病灶),行病灶切除术前30 min于超声引导下向病灶注射质量分数1%亚甲蓝染色定位.结果 53个病灶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定位后均准确、完整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个,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个,乳腺纤维瘤33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乳腺不典型增生5个.结论 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可准确定位并指导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完整切除,还可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微小乳腺癌.
作者:王伟;唐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性损伤与不损伤伸肘装置肱三头肌2种术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85例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依据术式分为2组,A组54例行内外侧联合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由肱骨远端内外侧显露骨折断端并行有效内固定;B组31例行舌形瓣入路,将肱三头肌腱作舌形瓣楔形切开,显露骨折断端后行有效内固定;术后均石膏托外固定3周,加强屈伸锻炼.结果 2组术后复位良好,A组治疗优良率87.5%,B组优良率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2.96%,低于B组19.35%(P<0.05).结论 对复杂肱骨远端骨折应尽可能经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以减少对伸肘装置的损伤.
作者:王薪华;孙根发;梅紫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19例,小肠8例,大网膜及肠系膜3例;良性19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9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黏膜下型8例,浆膜下型12例,肌壁间型7例,胃肠道外型3例;黏膜下肿瘤血液供应丰富,向腔外生长,多数密度不均匀,内部可发生囊变或坏死,少数见出血、钙化及气体影;肿瘤实质部分大多中等至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 双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胃肠道间质瘤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国华;朱玉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livin和P5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Ⅲ+Ⅳ期胃癌组织中l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I+Ⅱ期(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成;吴刚;康谊;李红光;孙培春;翟保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大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食对照组、MS组和MS+替米沙坦组(MS-Telm组)各15只,喂养6个月后测定3组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睾周脂肪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RP,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普食对照组比较,MS组及MS+ Telm组大鼠睾周脂肪组织质量、ADRP、TNF-α表达增加(P均<0.05),空腹血糖、血脂、血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增高(P<0.01);MS+Telm组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睾周脂肪组织质量、脂肪细胞面积、ADRP、TNF-α蛋白表达均较MS组降低(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抑制MS大鼠脂肪组织TNF-α及ADRP的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大春;马双陶;李强;李秀川;张继红;李德;杨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份食管癌组织,26份Ⅰ度不典型增生组织,17份Ⅱ/Ⅲ度不典型增生组织,89份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正常组)的EGFR表达情况,并分析EGFR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组、I度不典型增生组、Ⅱ/Ⅲ度不典型增生组、食管癌组中EGFR过表达率分别为0(0/89),19.23% (5/26),58.82%(10/17),69.57% (64/92);EGFR过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是否伴淋巴结转移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过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过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玉峰;王新帅;高社干;单探幽;冯笑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94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21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3.880,4.758,3.063(P<0.05);预防性治疗是脑梗死复发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26).结论 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詹三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8例疑诊癫(癎)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检查.结果 视频脑电图诊断癫(癎)18例(10.1%),出现临床发作9例,均为全面性发作,清醒状态下发作6例,睡眠中发作3例,1例发作间期可见左颞区异常波发放;未出现临床发作9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可见癫(癎)波阵发性单个发放8例,1例仅睡眠期发放以思睡期、浅睡期显著,异常波出现在外颞区5例,额区3例,枕区1例.结论 VEEG对癫(癎)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建奎;邓建中;范仲鹏;牛德旺;闫晓海;赵亮;张爱淑;高令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运动平板试验是目前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种方法.本文就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龙利;陶冬青;金晟;卢远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发现腹膜后巨大肿物15d余”为主诉于2011年10月6日人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进食后出现腹部胀满感,无腹痛、腹肌紧张,无返酸、嗳气、恶心、呕吐,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因腹胀加重,于15d前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本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李龙;李湘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89例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重建,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手术时间(70.20±9.88)min,术中出血量(60.87±19.40) mL;术后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等症状均得到有效纠正;无院内感染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5~21个月,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是一种可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保留子宫同时可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
作者:张卓梅;赵春艳;同军;邢玲玲;李梅;赵杉珊;王黎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麻风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麻风分枝杆菌不能体外培养,控制疾病传播主要依靠早期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抗酸染色结果和临床体征,但抗酸染色方法敏感性低.本文就PCR技术尤其是巢式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麻风分枝杆菌的可行性和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温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CKD 3~5期患者97例(CKD组)与非CKD患者50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FKN浓度、CD4+T细胞CX3CR1阳性表达率,对CKD患者FKN/CX3CR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CKD组血清FKN浓度及CD4+T细胞CX3CR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了传统心血管混杂因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后,年龄(β=0.289,P<0.01)及CD4+T细胞CX3CR1阳性率(β=0.194,P<0.01)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结论 FKN/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心血管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曹慧霞;牛福坤;阎磊;朱清;邵凤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 13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在营养支持、改善内环境等全身治疗同时,局部采用浸浴治疗,外用生长因子、FE复合酶湿敷或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100%,治疗15 d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至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综合治疗,88例创面自愈,46例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植皮成活率95.65%.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采用综合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烧伤早期积极处理、缩短疗程是预防晚期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勇;董肇杨;蒋秋萍;彭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后抑郁症发病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于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调查表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和非抑郁组38例,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2组进入研究1 a内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组1 a累计病死率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是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合并症,且是其死亡及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朱士彦;史伟;罗江;程卓;罗承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患者35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无发生切口感染病例;随访6~24个月,无髋内翻、关节僵直,无钢板及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疗效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稳定、可靠,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苏国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道炎症及肺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时及经正规治疗5~10 d进入稳定期时血清hs-CRP水平,并于稳定期检测患者肺功能,分析稳定期hs-CRP水平与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46.21±36.10),(8.49±8.8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稳定期血清hs-CRP和FEV1%无相关性(r=-0.045,P=0.735).结论 血清hs-CRP可作为评估气道细菌感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俊岭;陈秀珠;邓涛;蔡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