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越鞠丸加减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樊新荣

关键词:越鞠丸,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组给予越鞠丸加减治疗,2组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加减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随着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译本相继面世.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英译本.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黄帝内经》的2个英译本比较为例,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连贯性,以及译文的忠诚性3个方面,探索《黄帝内经》英译的比较研究,旨在拓宽中医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以及其他中医英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蒋继彪;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火生土”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说理工具之一,但多年来对其重视不够,甚至有“五行配五脏属机械配伍无太大指导意义”之言,也有对“火生土”的认识与本义不符,今就此谈谈笔者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孙玉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研究

    根据《医碥》、《伤寒论近言》、《三科辑要》、《乐只堂人予须知》整理岭南名医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结果认为何梦瑶论治温病博采众家,评价公允,质疑伏气温病,主张外感时气致病,治暑证遵从王肯堂,治瘟疫遵从吴又可.何梦瑶是岭南地区首位广泛吸收中原温病理论并系统归纳整理的医家,他的温病学术成就在于通过学术传承提高了岭南地区的温病学术水平,促进了岭南温病乃至整个岭南医学的发展.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药对细胞自噬认识及实验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生命现象,它既能实现细胞自身代谢需要及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又能缓解外界有害条件对细胞的不利作用,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自噬研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故概括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在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的相关性、中药干预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作者:宗文静;张华敏;唐丹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干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 <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 <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作者:张玉人;林洪生;张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山药和五味子的临床配伍意义

    目的:探索山药和五味子临床配伍运用,旨在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五味子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五味子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山药与五味子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理.结果:山药和五味子配伍主要运用于固精缩尿、补肺止咳、养阴生津和补虚止泄4个方面.结论:山药和五味子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周滢;江玉;唐欣;周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脉康颗粒.52周后比较2组的疗效、骨密度(BMD)、T值、血清骨钙素(BGP)、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2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和T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正位1~4椎体和左侧股骨颈BMD、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腰椎正位BMD分布图显示,观察期间观察组曲线较对照组高且陡,腰椎正位BMD曲线始终高于对照组曲线.2组患者治疗前后BGP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G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冰;俞娉;李利;任跃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保肝消脂汤加减辨治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保肝消脂汤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180例脂肪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要求.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保肝治疗,实验组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应用保肝消脂汤,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主要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痊愈48例,显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7.78%;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5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主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主要指标均有所好转,尤以实验组变现更优(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保肝消脂汤加减辨证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情况,同时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薛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归经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内经》所言“五入”、“五走”普通认为是中药归经理论之发端,因而归经理论被限定在药物五味与五脏一一对应关系上.研究发现,基于五入(五走)建立的五味与五脏关系,对后世确定药物归经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忽视了因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而大量存在的一味归多脏和多味归一脏的事实,因而将其作为归经理论的渊源是片面的.本研究证明,《内经》病机十九条、《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早期本草学中“诸病通用药”等对中药归经理论的雏形、发展和完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发挥了理论奠基作用,进而确立中药归经理论多元建构方式,借以厘正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瑾;梁茂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需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方兴未艾,其意义可与“中医科学性”、“中医方法论”、“中医现代化”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等理论命题相提并论.研究工作不能流于简单的形象化概括,而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何谓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为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和如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并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与说明.第一个问题要对“中医”、“原创”、“思维”和“模式”清晰界定;第二个问题要阐述中医学知识属性、中医的科学性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征;第三个问题要分别从医学、哲学和史学角度讨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医界认识个性化倾向、中医认识论基础的中国哲学体现、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一般形式、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存在状态以及西方医学传统中类似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相应形态等.

    作者:马晓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焦虑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焦虑模型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丰富电针抗焦虑中枢效应机制.方法: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情绪应激法,连续刺激大鼠21 d并建立CES焦虑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电针大鼠“百会”、“三阴交”穴,直至造模结束.运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NE和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下丘脑DA外,电针组两脑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降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魏大能;周奇志;蔡定均;赵纪岚;王薇;徐海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葛根素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处理心肌H9c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用MTT法观察Pu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ue对GSK-3β、Akt活性的影响.结果:Pue明显减轻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ort)对此作用没有影响;Pue能够增加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而未增加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论:Pue通过使GSK-3β失活,抑制mPTP的开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而PI3 K/A kt信号传导通路并未参与此过程.

    作者:李宁;郝志梅;崔书霞;熊瑞媛;李继安;马宇杰;田炜;徐菁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数据库,纳入与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RCT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640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低乳酸脱氢酶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可以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然而鉴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从而增加了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申浩;李昕雪;杨靖;王连心;谢雁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VIP,有效性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y-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安全性分析纳入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组在住院期间白细胞/血小板I°以上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安全性分析发现3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率,该系统评价发现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导致3例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玖斌;谢雁鸣;王连心;陈弘东;李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化瘀方辨治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瘀方辨治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对糖尿病高脂血症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15只雌性小鼠,其中10只给予高脂喂养,用四氧嘧啶(60 mg/kg)静脉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将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的小鼠分成对照组和水煎液组2组,对照组给予四氧嘧啶治疗,水煎服组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另外选取正常鼠设为空白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4周后观察小鼠体质量、FBG、CHO、TG、INS、C-P、HOMA-IR、IS差异性.结果:益气养阴化瘀方辨治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体质量在体质量、FBG、CHO、TG、INS、C-P、HOMA-IR和IS上水煎服组、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方可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小鼠一般体征,对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拮抗作用.

    作者:李斐;雷雨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味酸枣仁汤对肝血亏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国医堂接受诊治的肝血亏虚证失眠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2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后失眠症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42%)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失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琦;王文英;甘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治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膝骨关节炎并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肾亏虚型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23.63±4.27)和对照组评分(18.78±5.66)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42.36±5.77)和对照组(35.38±4.19)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实验组控制22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控制1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

    作者:杨春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中成药辅助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中成药辅助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160例患者均应用吲这帕胺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速效救心丸,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显效64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显效5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在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胸痛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2.65%、86.44%、87.23%、79.31%、83.87%、82.69%、79.41%;对照组分别为88.73%、70.00%、80.00%、64.29%、69.70%、78.43%、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控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张法英;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炎症因子上的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前后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CRP、MMP-9和血脂水平TC、TG、HDL-C、LDL-C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延缓急性冠脉综合征演变.

    作者:万冬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