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于冰;俞娉;李利;任跃忠

关键词:糖脉康颗粒, 糖尿病,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脉康颗粒.52周后比较2组的疗效、骨密度(BMD)、T值、血清骨钙素(BGP)、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2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和T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正位1~4椎体和左侧股骨颈BMD、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腰椎正位BMD分布图显示,观察期间观察组曲线较对照组高且陡,腰椎正位BMD曲线始终高于对照组曲线.2组患者治疗前后BGP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G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养阴方改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证候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探讨

    目的:以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为切入点,探讨临床常用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方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诊断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益气养阴方治疗组,治疗10周.对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脂谱包括总胆固醇(代)、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CR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医消渴症状积分标准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P<0.05),且能增加空腹C-P量(P<0.05),具有一定改善胰腺功能的作用,不同程度降低血脂及CRP、BMI,改善胰岛素抵抗(HOMA-IR)(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降低其血糖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糖毒性、脂毒性及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叶翔;张太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分析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我国亚健康人群的不断扩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群众对保健养生需求明显增加.而目前我国的保健市场混乱无序,保健与医疗界限不清,如何在政策上界定二者在行为主体、活动范围、实施路径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促进医疗保健与非医疗保健的协调发展,规范养生市场,将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是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

    作者:张玉辉;于峥;杜松;刘理想;金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

    目的:探讨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方法:基于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从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内容物3方面将中医解剖学知识与西医解剖学进行对比.结果:中医解剖知识关于脾、肺、肾、肝、心、胃、小肠、大肠、胆、膀胱、脑、髓、子宫的毗邻关系、形态结构的描述与西医解剖学的同名器官是基本一致的,关于胃、小肠、大肠、膀胱、子宫、骨、脉内容物的描述证明其功能来自中医解剖学知识,并与西医解剖学同名器官的功能相同.结论:当西医学引进中国时,用中医学的这些藏府名称翻译解剖学的内脏是有根据的.但因为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还来自对生命现象的观察、病理现象的反推、临床经验的总结、古代哲学的指导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得脾、肺、肾、肝、心五藏有了全新的功能,发展包含这些全新功能的中医解剖学应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础.

    作者:徐清华;张启明;张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类型的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EMs)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故研究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152例EMs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妇科症状、躯体症状以及舌脉象的分布规律,结合专家对调查病例的经验辨证,系统分析了EMs患者证候类型的特点,从而为EMs证候的深入研究提供客观化、规范化依据.

    作者:崔轶凡;李培硕;郝世凤;李旭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的治验

    中医没有高血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眩晕范畴,部分包含头痛和肝阳.故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高血压展开了深入探讨,从病本上认为素体阴阳偏盛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之故.临证若只重肝阳和内风,一味追求肝息风,忽视了其他证类的表现,更丢弃了法随证变的古训.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了中医辨治高血压病的核心内涵.

    作者:刁作彬;李玉梅;贾海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应用清肺通络汤,对照组应用清肺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次症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68%;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43.90%,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治愈率19.5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清肺通络汤在清热宣肺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姜之炎;姜永红;李文;李霞;卞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山药和五味子的临床配伍意义

    目的:探索山药和五味子临床配伍运用,旨在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五味子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五味子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山药与五味子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理.结果:山药和五味子配伍主要运用于固精缩尿、补肺止咳、养阴生津和补虚止泄4个方面.结论:山药和五味子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周滢;江玉;唐欣;周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痤疮从脾论治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也是美容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临床文献报道从脾论治痤疮往往收效甚佳,但对其理论基础的探讨尚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本研究认为痤疮从脾论治当分虚实两端,由脾胃虚弱导致脾不升清所发生的痤疮,可据李东垣“内伤热中证”的治则治法,升发阳气,泻降阴火;由心火炽盛引起的痤疮可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通过清解阳明之火来治疗.

    作者:吕凌;张小卿;吴景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火生土”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说理工具之一,但多年来对其重视不够,甚至有“五行配五脏属机械配伍无太大指导意义”之言,也有对“火生土”的认识与本义不符,今就此谈谈笔者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孙玉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炎症因子上的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前后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CRP、MMP-9和血脂水平TC、TG、HDL-C、LDL-C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延缓急性冠脉综合征演变.

    作者:万冬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41例重症肺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2例)与西药对照组(1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升降白虎汤”鼻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天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 Ⅲ评分并予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APACHE Ⅲ评分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 Ⅲ评分随住院日延长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日延长而增高,对照组与之相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及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冬;张莎莎;唐坎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慢性结肠炎患者2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辨证联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各11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各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达到93.64%,而对照组仅为7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辅助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提高效率,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川;韩清燕;林雪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规范语用学视角谈中医翻译

    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中医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也一直以来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将中医翻译带入了“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的2种极端.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这2种翻译范式中找到1种平衡,使中医翻译达到语言和文化的交融.研究表明,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可以通过对中医翻译活动本质进行重新阐释、规范中医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问题和重建中医翻译活动中的理性来达到此目的.

    作者:邓海静;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脉康颗粒.52周后比较2组的疗效、骨密度(BMD)、T值、血清骨钙素(BGP)、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2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和T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正位1~4椎体和左侧股骨颈BMD、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腰椎正位BMD分布图显示,观察期间观察组曲线较对照组高且陡,腰椎正位BMD曲线始终高于对照组曲线.2组患者治疗前后BGP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G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冰;俞娉;李利;任跃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几种肝郁动物造模方法比较及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的效果观察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探讨几种常用的肝郁证造模方法的特点.通过实验比较研究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造模法,发现2种造模方法都能达到造模效果,且鼠茏加报纸固定束缚法没有导致动物体质量偏低的问题.

    作者:黄聪;倪祥惠;曹峰;赵博;张小容;叶金竹;吴大梅;吴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数据库,纳入与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RCT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640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低乳酸脱氢酶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可以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然而鉴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从而增加了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申浩;李昕雪;杨靖;王连心;谢雁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治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膝骨关节炎并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肾亏虚型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23.63±4.27)和对照组评分(18.78±5.66)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42.36±5.77)和对照组(35.38±4.19)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实验组控制22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控制1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

    作者:杨春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药对细胞自噬认识及实验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生命现象,它既能实现细胞自身代谢需要及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又能缓解外界有害条件对细胞的不利作用,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自噬研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故概括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在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的相关性、中药干预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作者:宗文静;张华敏;唐丹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随着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译本相继面世.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英译本.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黄帝内经》的2个英译本比较为例,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连贯性,以及译文的忠诚性3个方面,探索《黄帝内经》英译的比较研究,旨在拓宽中医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以及其他中医英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蒋继彪;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李东垣阴火的本质

    以五脏升降思维模型为基础分析阴火理论,认为阴火是脾气亏虚、中焦气机运转不利,心火的下达与肾阳的上升均受阻所致,表现为心火亢盛与肾阳不循常道.分析了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方原理及方后黄柏、朱砂安神丸、生地黄3个重要加减,并举病案以佐证.

    作者:于大猛;王永炎;张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