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

徐清华;张启明;张毅

关键词:藏府, 解剖知识, 结构, 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方法:基于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从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内容物3方面将中医解剖学知识与西医解剖学进行对比.结果:中医解剖知识关于脾、肺、肾、肝、心、胃、小肠、大肠、胆、膀胱、脑、髓、子宫的毗邻关系、形态结构的描述与西医解剖学的同名器官是基本一致的,关于胃、小肠、大肠、膀胱、子宫、骨、脉内容物的描述证明其功能来自中医解剖学知识,并与西医解剖学同名器官的功能相同.结论:当西医学引进中国时,用中医学的这些藏府名称翻译解剖学的内脏是有根据的.但因为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还来自对生命现象的观察、病理现象的反推、临床经验的总结、古代哲学的指导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得脾、肺、肾、肝、心五藏有了全新的功能,发展包含这些全新功能的中医解剖学应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干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 <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 <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作者:张玉人;林洪生;张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神经系统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及与中医的关系

    对包含有各种肿瘤和神经关系、中医同自主神经关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找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神经特别是自主神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医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以期证明神经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实现的,从而验证中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肿瘤、神经、中医三者关系神秘复杂,对此进行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安坤杰;刘淑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中成药辅助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中成药辅助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160例患者均应用吲这帕胺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速效救心丸,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显效64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显效5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在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胸痛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2.65%、86.44%、87.23%、79.31%、83.87%、82.69%、79.41%;对照组分别为88.73%、70.00%、80.00%、64.29%、69.70%、78.43%、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控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41例重症肺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2例)与西药对照组(1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升降白虎汤”鼻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天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 Ⅲ评分并予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APACHE Ⅲ评分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 Ⅲ评分随住院日延长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日延长而增高,对照组与之相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及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冬;张莎莎;唐坎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味酸枣仁汤对肝血亏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国医堂接受诊治的肝血亏虚证失眠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2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后失眠症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42%)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失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琦;王文英;甘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几种肝郁动物造模方法比较及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的效果观察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探讨几种常用的肝郁证造模方法的特点.通过实验比较研究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造模法,发现2种造模方法都能达到造模效果,且鼠茏加报纸固定束缚法没有导致动物体质量偏低的问题.

    作者:黄聪;倪祥惠;曹峰;赵博;张小容;叶金竹;吴大梅;吴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疾病谱研究

    目的:对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病名进行频数统计,以丰富肾藏象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数据源,导入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医案621例,内科疾病535例占总数的86.2%,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86例,高频次疾病前3位的为虚劳113例、血证54例、遗精42例.结论:清代名家从肾论治疾病涉及多科别多病种,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清代名家诊疗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孙小添;吕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类型的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EMs)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故研究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152例EMs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妇科症状、躯体症状以及舌脉象的分布规律,结合专家对调查病例的经验辨证,系统分析了EMs患者证候类型的特点,从而为EMs证候的深入研究提供客观化、规范化依据.

    作者:崔轶凡;李培硕;郝世凤;李旭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思考

    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神、五神的涵义入手,探析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依据.指出形神统一是五神应五脏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是神分为五的理论依据,五行学说是五神应五脏的理论基础.揭示五神应五脏的配属关系有其局限性,人体精神心理活动是在心的统管下由各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

    作者:王颖晓;李其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升气壮阳法联合ICS吸入对66例哮喘患儿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生理、心理等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小儿哮喘生存质量量表(PAQLQ)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集的66例哮喘患儿进行数据收集,按干预组及对照组随机分组,按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在总体积分、症状积分、情感积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积分则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哮喘儿童生存质量低,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哮喘患儿可以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郑燕霞;胡彬文;翁泽林;杨京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脉康颗粒.52周后比较2组的疗效、骨密度(BMD)、T值、血清骨钙素(BGP)、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2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和T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正位1~4椎体和左侧股骨颈BMD、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腰椎正位BMD分布图显示,观察期间观察组曲线较对照组高且陡,腰椎正位BMD曲线始终高于对照组曲线.2组患者治疗前后BGP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G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冰;俞娉;李利;任跃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炎症因子上的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前后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CRP、MMP-9和血脂水平TC、TG、HDL-C、LDL-C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延缓急性冠脉综合征演变.

    作者:万冬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葛根素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处理心肌H9c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用MTT法观察Pu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ue对GSK-3β、Akt活性的影响.结果:Pue明显减轻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ort)对此作用没有影响;Pue能够增加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而未增加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论:Pue通过使GSK-3β失活,抑制mPTP的开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而PI3 K/A kt信号传导通路并未参与此过程.

    作者:李宁;郝志梅;崔书霞;熊瑞媛;李继安;马宇杰;田炜;徐菁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数据库,纳入与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RCT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640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低乳酸脱氢酶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可以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然而鉴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从而增加了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申浩;李昕雪;杨靖;王连心;谢雁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运用大样本HIS数据探索高血压发病时间及虚实证型与节气的规律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中医证型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基于全国1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筛选第一诊断为高血压并入院时间均完整跨越农历2009年间的患者,应用频数法进行描述分析.结果:高血压住院第一高峰在寒露和霜降到小寒、秋末到冬季时节,另一个高峰在雨水、惊蛰到春分属于春季.多数节气中以痰瘀互结证候比例高,冬至、小满、惊蛰节气中肝阳上亢发病高,总体以虚证为多.结论:高血压发病及其虚实证型与自然节气有一定的关联规律.

    作者:马金辉;廖星;杨薇;谢雁鸣;赵维;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分析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我国亚健康人群的不断扩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群众对保健养生需求明显增加.而目前我国的保健市场混乱无序,保健与医疗界限不清,如何在政策上界定二者在行为主体、活动范围、实施路径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促进医疗保健与非医疗保健的协调发展,规范养生市场,将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是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

    作者:张玉辉;于峥;杜松;刘理想;金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张法英;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研究

    根据《医碥》、《伤寒论近言》、《三科辑要》、《乐只堂人予须知》整理岭南名医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结果认为何梦瑶论治温病博采众家,评价公允,质疑伏气温病,主张外感时气致病,治暑证遵从王肯堂,治瘟疫遵从吴又可.何梦瑶是岭南地区首位广泛吸收中原温病理论并系统归纳整理的医家,他的温病学术成就在于通过学术传承提高了岭南地区的温病学术水平,促进了岭南温病乃至整个岭南医学的发展.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热敏通道理论与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肉桂的主要功效之一.根据热敏通道原理,肉桂中的肉桂醛是寒通道TRPA1的激动剂,具有清热的特性能够清火,而肉桂醛也能通过大脑激活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产生全身的热感,而有温阳作用,二者功效的叠加产生了引火归元药效.

    作者:赵红霞;高琳;杨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应用清肺通络汤,对照组应用清肺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次症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68%;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43.90%,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治愈率19.5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清肺通络汤在清热宣肺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姜之炎;姜永红;李文;李霞;卞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