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系统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及与中医的关系

安坤杰;刘淑刚

关键词:神经系统, 肿瘤, 作用机制
摘要:对包含有各种肿瘤和神经关系、中医同自主神经关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找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神经特别是自主神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医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以期证明神经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实现的,从而验证中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肿瘤、神经、中医三者关系神秘复杂,对此进行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大样本HIS数据探索高血压发病时间及虚实证型与节气的规律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中医证型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基于全国1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筛选第一诊断为高血压并入院时间均完整跨越农历2009年间的患者,应用频数法进行描述分析.结果:高血压住院第一高峰在寒露和霜降到小寒、秋末到冬季时节,另一个高峰在雨水、惊蛰到春分属于春季.多数节气中以痰瘀互结证候比例高,冬至、小满、惊蛰节气中肝阳上亢发病高,总体以虚证为多.结论:高血压发病及其虚实证型与自然节气有一定的关联规律.

    作者:马金辉;廖星;杨薇;谢雁鸣;赵维;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研究

    根据《医碥》、《伤寒论近言》、《三科辑要》、《乐只堂人予须知》整理岭南名医何梦瑶温病学术思想.结果认为何梦瑶论治温病博采众家,评价公允,质疑伏气温病,主张外感时气致病,治暑证遵从王肯堂,治瘟疫遵从吴又可.何梦瑶是岭南地区首位广泛吸收中原温病理论并系统归纳整理的医家,他的温病学术成就在于通过学术传承提高了岭南地区的温病学术水平,促进了岭南温病乃至整个岭南医学的发展.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

    目的:探讨中医解剖知识确认的藏府结构和功能.方法:基于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从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内容物3方面将中医解剖学知识与西医解剖学进行对比.结果:中医解剖知识关于脾、肺、肾、肝、心、胃、小肠、大肠、胆、膀胱、脑、髓、子宫的毗邻关系、形态结构的描述与西医解剖学的同名器官是基本一致的,关于胃、小肠、大肠、膀胱、子宫、骨、脉内容物的描述证明其功能来自中医解剖学知识,并与西医解剖学同名器官的功能相同.结论:当西医学引进中国时,用中医学的这些藏府名称翻译解剖学的内脏是有根据的.但因为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还来自对生命现象的观察、病理现象的反推、临床经验的总结、古代哲学的指导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得脾、肺、肾、肝、心五藏有了全新的功能,发展包含这些全新功能的中医解剖学应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础.

    作者:徐清华;张启明;张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检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NERD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68例)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9例)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评估患者症状,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DQ的评分中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症状频度,以及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的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SDS、SF-36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有效改善NERD患者症状,疗效与泮托拉唑相似,并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泮托拉唑.

    作者:王纪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功能动态分析

    目的:探讨肾阳虚过程中肾上腺与性腺功能的动态关系.方法: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分别测定早、中、晚3个时期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及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ACTH、CORT、LH、FSH、T的含量,建立ACTH、CORT与LH、FSH、T之间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分析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调控规律.结果:肾阳虚晚期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的5个生物分子相对变化率均较小,且所建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留一法检验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结论:随着肾阳虚程度加重,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之间的调控逐渐变弱,提示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之间相互调控失衡是肾阳虚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说明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肾阳虚大鼠肾上腺与性腺功能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作者:王秀凤;张磊;伍庆华;闵建新;张琰;罗来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中成药辅助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中成药辅助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160例患者均应用吲这帕胺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速效救心丸,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显效64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显效5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在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胸痛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2.65%、86.44%、87.23%、79.31%、83.87%、82.69%、79.41%;对照组分别为88.73%、70.00%、80.00%、64.29%、69.70%、78.43%、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控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随着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译本相继面世.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英译本.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黄帝内经》的2个英译本比较为例,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连贯性,以及译文的忠诚性3个方面,探索《黄帝内经》英译的比较研究,旨在拓宽中医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以及其他中医英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蒋继彪;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数据库,纳入与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RCT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640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低乳酸脱氢酶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可以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然而鉴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从而增加了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申浩;李昕雪;杨靖;王连心;谢雁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止咳化痰、平喘、控制呼吸道感染及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固本温肺活血方,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临床症状积分(13.84±2.49)明显低于对照组(25.6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肺动脉压(34.98±3.44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39.58±2.3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明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针灸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抗皮肤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复制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连续42 d.造模第22天,针刺组给予针刺“足三里”、“关元”穴,艾灸组给予艾灸相同穴位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皮肤组织脂褐质(LF)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针灸治疗可降低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组织LF含量,增强T-AOC活性,升高HYP含量.结论:针灸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达到廷缓衰老的目的,同时针刺组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更为理想.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疾病谱研究

    目的:对清代名家从肾论治医案病名进行频数统计,以丰富肾藏象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数据源,导入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医案621例,内科疾病535例占总数的86.2%,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疾病86例,高频次疾病前3位的为虚劳113例、血证54例、遗精42例.结论:清代名家从肾论治疾病涉及多科别多病种,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清代名家诊疗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孙小添;吕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刮痧对局部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组胺的影响

    目的: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刮痧对局部组织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先剔除背毛暴露出脊柱两侧皮肤,然后用刮痧板沿一侧相当于人体膀胱经走行的部位由上向下刮拭.出痧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并取下出痧部位的皮肤组织,同时取下正常大鼠的相应部位用于对照.取下的组织放在25%高渗糖中脱水后用冰冻切片机制成20 μm的系列组织片,然后分别用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组胺(HA)抗体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刮痧后的组织中nNOS和H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nNOS标记主要分布在表皮的细胞间隙,HA标记集中分布在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刮痧对局部组织中nNOS和HA的表达均起到上调作用,提示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能成为揭示刮痧生物学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徐东升;王莹莹;崔晶晶;杨金生;白万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张法英;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的体质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判定,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9种特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容忍度及VIF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各体质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能够使用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郝燕;王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类型的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EMs)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故研究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152例EMs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妇科症状、躯体症状以及舌脉象的分布规律,结合专家对调查病例的经验辨证,系统分析了EMs患者证候类型的特点,从而为EMs证候的深入研究提供客观化、规范化依据.

    作者:崔轶凡;李培硕;郝世凤;李旭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41例重症肺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2例)与西药对照组(1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升降白虎汤”鼻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天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 Ⅲ评分并予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APACHE Ⅲ评分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 Ⅲ评分随住院日延长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日延长而增高,对照组与之相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及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冬;张莎莎;唐坎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需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方兴未艾,其意义可与“中医科学性”、“中医方法论”、“中医现代化”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等理论命题相提并论.研究工作不能流于简单的形象化概括,而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何谓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为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和如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并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与说明.第一个问题要对“中医”、“原创”、“思维”和“模式”清晰界定;第二个问题要阐述中医学知识属性、中医的科学性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征;第三个问题要分别从医学、哲学和史学角度讨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医界认识个性化倾向、中医认识论基础的中国哲学体现、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一般形式、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存在状态以及西方医学传统中类似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相应形态等.

    作者:马晓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络通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裂孔膜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络通(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为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UAlb)及裂孔膜蛋白(nephrin)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4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Alb定量,western-blot法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24 h UAlb明显减少(P<0.01),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月华;潘利敏;方超;张江华;陈志强;李英;赵玉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焦虑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焦虑模型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丰富电针抗焦虑中枢效应机制.方法: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情绪应激法,连续刺激大鼠21 d并建立CES焦虑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电针大鼠“百会”、“三阴交”穴,直至造模结束.运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NE和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下丘脑DA外,电针组两脑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降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魏大能;周奇志;蔡定均;赵纪岚;王薇;徐海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展,也给中医药研究领域以示范和启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证候等研究中,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去研究和探讨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药防治相关疾病的机制,从而阐明中医证的内涵及在中医药防治相关疾病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促进中医和西医的紧密结合.

    作者:牛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