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升;王莹莹;崔晶晶;杨金生;白万柱
随着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译本相继面世.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英译本.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黄帝内经》的2个英译本比较为例,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连贯性,以及译文的忠诚性3个方面,探索《黄帝内经》英译的比较研究,旨在拓宽中医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以及其他中医英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蒋继彪;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焦虑模型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丰富电针抗焦虑中枢效应机制.方法: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情绪应激法,连续刺激大鼠21 d并建立CES焦虑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电针大鼠“百会”、“三阴交”穴,直至造模结束.运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NE和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下丘脑DA外,电针组两脑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降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魏大能;周奇志;蔡定均;赵纪岚;王薇;徐海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马齿苋水提取物(Water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L,WEPO)的平喘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磷酸组胺-氯化乙酰胆碱诱发豚鼠喘息模型,以引喘潜伏期及因呼吸困难、窒息发生抽搐跌倒动物比率为指标,评价WEPO的平喘作用.采用离体完整豚鼠气管毛细管试验,以毛细管内波面的高度为指标,观察不同剂量WEPO对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WEPO各剂量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均明显长于蒸馏水(Dw)对照组,WEPO中、大剂量组发生抽搐跌倒动物比率较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WEPO各剂量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液面高度明显低于药前.结论:WEPO具有平喘作用.
作者:王国玉;王璐;李伟;赵翠;王浩宇;佟继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探讨几种常用的肝郁证造模方法的特点.通过实验比较研究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造模法,发现2种造模方法都能达到造模效果,且鼠茏加报纸固定束缚法没有导致动物体质量偏低的问题.
作者:黄聪;倪祥惠;曹峰;赵博;张小容;叶金竹;吴大梅;吴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 <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 <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作者:张玉人;林洪生;张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处理心肌H9c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用MTT法观察Pu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ue对GSK-3β、Akt活性的影响.结果:Pue明显减轻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ort)对此作用没有影响;Pue能够增加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而未增加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论:Pue通过使GSK-3β失活,抑制mPTP的开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而PI3 K/A kt信号传导通路并未参与此过程.
作者:李宁;郝志梅;崔书霞;熊瑞媛;李继安;马宇杰;田炜;徐菁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VIP,有效性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y-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安全性分析纳入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组在住院期间白细胞/血小板I°以上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安全性分析发现3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率,该系统评价发现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导致3例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玖斌;谢雁鸣;王连心;陈弘东;李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以五脏升降思维模型为基础分析阴火理论,认为阴火是脾气亏虚、中焦气机运转不利,心火的下达与肾阳的上升均受阻所致,表现为心火亢盛与肾阳不循常道.分析了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方原理及方后黄柏、朱砂安神丸、生地黄3个重要加减,并举病案以佐证.
作者:于大猛;王永炎;张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2例)与西药对照组(1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升降白虎汤”鼻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天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 Ⅲ评分并予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APACHE Ⅲ评分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 Ⅲ评分随住院日延长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日延长而增高,对照组与之相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及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冬;张莎莎;唐坎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中医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也一直以来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将中医翻译带入了“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的2种极端.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这2种翻译范式中找到1种平衡,使中医翻译达到语言和文化的交融.研究表明,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可以通过对中医翻译活动本质进行重新阐释、规范中医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问题和重建中医翻译活动中的理性来达到此目的.
作者:邓海静;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说理工具之一,但多年来对其重视不够,甚至有“五行配五脏属机械配伍无太大指导意义”之言,也有对“火生土”的认识与本义不符,今就此谈谈笔者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孙玉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的体质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判定,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9种特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容忍度及VIF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各体质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能够使用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郝燕;王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数据库,纳入与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RCT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640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低乳酸脱氢酶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可以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然而鉴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从而增加了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申浩;李昕雪;杨靖;王连心;谢雁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膝骨关节炎并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肾亏虚型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23.63±4.27)和对照组评分(18.78±5.66)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42.36±5.77)和对照组(35.38±4.19)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实验组控制22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控制1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
作者:杨春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通心络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PCNA的影响,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治疗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取17只作为对照组;将造模成功的40只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8周、12周组和通心络治疗8周、12周组每组10只共4组,实验持续12周,每4周监测血糖1次,分别于8周、12周2个实验点取大鼠心室肌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结果: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8周、12周组心肌PCNA%较正常大鼠增加(P<0.01),通心络治疗组心肌PCNA%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通心络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PCNA的表达,其对心肌病变的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PCNA的合成及表达有关.
作者:张常喜;杨爱萍;谢春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阳虚过程中肾上腺与性腺功能的动态关系.方法: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分别测定早、中、晚3个时期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及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ACTH、CORT、LH、FSH、T的含量,建立ACTH、CORT与LH、FSH、T之间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分析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调控规律.结果:肾阳虚晚期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的5个生物分子相对变化率均较小,且所建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留一法检验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结论:随着肾阳虚程度加重,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之间的调控逐渐变弱,提示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之间相互调控失衡是肾阳虚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说明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肾阳虚大鼠肾上腺与性腺功能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作者:王秀凤;张磊;伍庆华;闵建新;张琰;罗来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展,也给中医药研究领域以示范和启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证候等研究中,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去研究和探讨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药防治相关疾病的机制,从而阐明中医证的内涵及在中医药防治相关疾病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促进中医和西医的紧密结合.
作者:牛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组给予越鞠丸加减治疗,2组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加减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樊新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中医证型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基于全国1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筛选第一诊断为高血压并入院时间均完整跨越农历2009年间的患者,应用频数法进行描述分析.结果:高血压住院第一高峰在寒露和霜降到小寒、秋末到冬季时节,另一个高峰在雨水、惊蛰到春分属于春季.多数节气中以痰瘀互结证候比例高,冬至、小满、惊蛰节气中肝阳上亢发病高,总体以虚证为多.结论:高血压发病及其虚实证型与自然节气有一定的关联规律.
作者:马金辉;廖星;杨薇;谢雁鸣;赵维;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生理、心理等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小儿哮喘生存质量量表(PAQLQ)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集的66例哮喘患儿进行数据收集,按干预组及对照组随机分组,按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在总体积分、症状积分、情感积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积分则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哮喘儿童生存质量低,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哮喘患儿可以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郑燕霞;胡彬文;翁泽林;杨京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