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升气壮阳法联合ICS吸入对66例哮喘患儿生存质量研究

郑燕霞;胡彬文;翁泽林;杨京华

关键词:升气壮阳法, 哮喘, 生存质量, 小儿哮喘生存质量量表(PAQLQ)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生理、心理等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小儿哮喘生存质量量表(PAQLQ)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集的66例哮喘患儿进行数据收集,按干预组及对照组随机分组,按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在总体积分、症状积分、情感积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积分则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哮喘儿童生存质量低,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哮喘患儿可以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VIP,有效性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y-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安全性分析纳入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组在住院期间白细胞/血小板I°以上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安全性分析发现3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率,该系统评价发现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导致3例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玖斌;谢雁鸣;王连心;陈弘东;李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张法英;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山药和五味子的临床配伍意义

    目的:探索山药和五味子临床配伍运用,旨在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五味子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五味子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山药与五味子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理.结果:山药和五味子配伍主要运用于固精缩尿、补肺止咳、养阴生津和补虚止泄4个方面.结论:山药和五味子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周滢;江玉;唐欣;周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中成药辅助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中成药辅助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160例患者均应用吲这帕胺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速效救心丸,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显效64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显效5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在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胸痛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2.65%、86.44%、87.23%、79.31%、83.87%、82.69%、79.41%;对照组分别为88.73%、70.00%、80.00%、64.29%、69.70%、78.43%、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控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归经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内经》所言“五入”、“五走”普通认为是中药归经理论之发端,因而归经理论被限定在药物五味与五脏一一对应关系上.研究发现,基于五入(五走)建立的五味与五脏关系,对后世确定药物归经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忽视了因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而大量存在的一味归多脏和多味归一脏的事实,因而将其作为归经理论的渊源是片面的.本研究证明,《内经》病机十九条、《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早期本草学中“诸病通用药”等对中药归经理论的雏形、发展和完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发挥了理论奠基作用,进而确立中药归经理论多元建构方式,借以厘正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瑾;梁茂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治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膝骨关节炎并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肾亏虚型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23.63±4.27)和对照组评分(18.78±5.66)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评分(42.36±5.77)和对照组(35.38±4.19)均有所提高,但以实验组效果更优(P<0.05).实验组控制22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控制1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辨证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

    作者:杨春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络通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裂孔膜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络通(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为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UAlb)及裂孔膜蛋白(nephrin)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4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Alb定量,western-blot法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24 h UAlb明显减少(P<0.01),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月华;潘利敏;方超;张江华;陈志强;李英;赵玉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干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 <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 <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作者:张玉人;林洪生;张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应用清肺通络汤,对照组应用清肺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次症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68%;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43.90%,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治愈率19.5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清肺通络汤在清热宣肺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姜之炎;姜永红;李文;李霞;卞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焦虑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电针对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焦虑模型大鼠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丰富电针抗焦虑中枢效应机制.方法: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情绪应激法,连续刺激大鼠21 d并建立CES焦虑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电针大鼠“百会”、“三阴交”穴,直至造模结束.运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NE和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下丘脑DA外,电针组两脑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降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魏大能;周奇志;蔡定均;赵纪岚;王薇;徐海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刮痧对局部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组胺的影响

    目的: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刮痧对局部组织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先剔除背毛暴露出脊柱两侧皮肤,然后用刮痧板沿一侧相当于人体膀胱经走行的部位由上向下刮拭.出痧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并取下出痧部位的皮肤组织,同时取下正常大鼠的相应部位用于对照.取下的组织放在25%高渗糖中脱水后用冰冻切片机制成20 μm的系列组织片,然后分别用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组胺(HA)抗体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刮痧后的组织中nNOS和H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nNOS标记主要分布在表皮的细胞间隙,HA标记集中分布在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刮痧对局部组织中nNOS和HA的表达均起到上调作用,提示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能成为揭示刮痧生物学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徐东升;王莹莹;崔晶晶;杨金生;白万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辨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炎症因子上的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前后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CRP、MMP-9和血脂水平TC、TG、HDL-C、LDL-C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延缓急性冠脉综合征演变.

    作者:万冬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随着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医典籍译本相继面世.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英译本.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黄帝内经》的2个英译本比较为例,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连贯性,以及译文的忠诚性3个方面,探索《黄帝内经》英译的比较研究,旨在拓宽中医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以及其他中医英籍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蒋继彪;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几种肝郁动物造模方法比较及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的效果观察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探讨几种常用的肝郁证造模方法的特点.通过实验比较研究鼠笼加报纸固定束缚法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造模法,发现2种造模方法都能达到造模效果,且鼠茏加报纸固定束缚法没有导致动物体质量偏低的问题.

    作者:黄聪;倪祥惠;曹峰;赵博;张小容;叶金竹;吴大梅;吴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慢性结肠炎患者2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辨证联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各11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各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达到93.64%,而对照组仅为7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辅助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提高效率,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川;韩清燕;林雪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保肝消脂汤加减辨治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保肝消脂汤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180例脂肪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要求.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保肝治疗,实验组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应用保肝消脂汤,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主要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痊愈48例,显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7.78%;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5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主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主要指标均有所好转,尤以实验组变现更优(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保肝消脂汤加减辨证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情况,同时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薛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的体质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判定,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9种特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容忍度及VIF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各体质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能够使用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郝燕;王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针灸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抗皮肤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复制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连续42 d.造模第22天,针刺组给予针刺“足三里”、“关元”穴,艾灸组给予艾灸相同穴位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皮肤组织脂褐质(LF)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针灸治疗可降低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组织LF含量,增强T-AOC活性,升高HYP含量.结论:针灸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达到廷缓衰老的目的,同时针刺组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更为理想.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思考

    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神、五神的涵义入手,探析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依据.指出形神统一是五神应五脏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是神分为五的理论依据,五行学说是五神应五脏的理论基础.揭示五神应五脏的配属关系有其局限性,人体精神心理活动是在心的统管下由各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

    作者:王颖晓;李其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痰论治脂肪肝机制探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中医药在脂肪肝的证候规律、辨证施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从痰论治方面进行了不少临床、实验研究,故探讨和整理从痰论治脂肪肝的机制.首先就历代医家从痰论治脂肪肝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痰,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水血郁滞成痰,劳逸失度、脾肾受损、水液不化成痰等3个方面阐述了脂肪肝痰证的形成机制.后,结合脂肪肝的西医学发病机制,总结归纳了从痰治疗脂肪肝的机理.研究表明,从痰论治脂肪肝的机制在于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提高肝细胞的分裂增殖及减轻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作者:薛欣;李海玉;李玉梅;张立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