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周明萍

关键词:固本温肺活血方, 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止咳化痰、平喘、控制呼吸道感染及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固本温肺活血方,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临床症状积分(13.84±2.49)明显低于对照组(25.6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肺动脉压(34.98±3.44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39.58±2.3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类型的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EMs)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故研究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152例EMs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妇科症状、躯体症状以及舌脉象的分布规律,结合专家对调查病例的经验辨证,系统分析了EMs患者证候类型的特点,从而为EMs证候的深入研究提供客观化、规范化依据.

    作者:崔轶凡;李培硕;郝世凤;李旭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试论山药和五味子的临床配伍意义

    目的:探索山药和五味子临床配伍运用,旨在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五味子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五味子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山药与五味子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理.结果:山药和五味子配伍主要运用于固精缩尿、补肺止咳、养阴生津和补虚止泄4个方面.结论:山药和五味子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周滢;江玉;唐欣;周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马齿苋水提取物的平喘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马齿苋水提取物(Water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L,WEPO)的平喘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磷酸组胺-氯化乙酰胆碱诱发豚鼠喘息模型,以引喘潜伏期及因呼吸困难、窒息发生抽搐跌倒动物比率为指标,评价WEPO的平喘作用.采用离体完整豚鼠气管毛细管试验,以毛细管内波面的高度为指标,观察不同剂量WEPO对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WEPO各剂量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均明显长于蒸馏水(Dw)对照组,WEPO中、大剂量组发生抽搐跌倒动物比率较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WEPO各剂量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液面高度明显低于药前.结论:WEPO具有平喘作用.

    作者:王国玉;王璐;李伟;赵翠;王浩宇;佟继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运用大样本HIS数据探索高血压发病时间及虚实证型与节气的规律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中医证型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基于全国1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筛选第一诊断为高血压并入院时间均完整跨越农历2009年间的患者,应用频数法进行描述分析.结果:高血压住院第一高峰在寒露和霜降到小寒、秋末到冬季时节,另一个高峰在雨水、惊蛰到春分属于春季.多数节气中以痰瘀互结证候比例高,冬至、小满、惊蛰节气中肝阳上亢发病高,总体以虚证为多.结论:高血压发病及其虚实证型与自然节气有一定的关联规律.

    作者:马金辉;廖星;杨薇;谢雁鸣;赵维;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针灸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抗皮肤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复制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连续42 d.造模第22天,针刺组给予针刺“足三里”、“关元”穴,艾灸组给予艾灸相同穴位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皮肤组织脂褐质(LF)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针灸治疗可降低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组织LF含量,增强T-AOC活性,升高HYP含量.结论:针灸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达到廷缓衰老的目的,同时针刺组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更为理想.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PCNA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通心络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PCNA的影响,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治疗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取17只作为对照组;将造模成功的40只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8周、12周组和通心络治疗8周、12周组每组10只共4组,实验持续12周,每4周监测血糖1次,分别于8周、12周2个实验点取大鼠心室肌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结果: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8周、12周组心肌PCNA%较正常大鼠增加(P<0.01),通心络治疗组心肌PCNA%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通心络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PCNA的表达,其对心肌病变的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PCNA的合成及表达有关.

    作者:张常喜;杨爱萍;谢春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火生土”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说理工具之一,但多年来对其重视不够,甚至有“五行配五脏属机械配伍无太大指导意义”之言,也有对“火生土”的认识与本义不符,今就此谈谈笔者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孙玉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神经系统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及与中医的关系

    对包含有各种肿瘤和神经关系、中医同自主神经关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找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神经特别是自主神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医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以期证明神经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实现的,从而验证中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肿瘤、神经、中医三者关系神秘复杂,对此进行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安坤杰;刘淑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形之痰说的泛化对中医理论创新的启示

    有形之痰泛化为无形之痰,是从形下到形上、从守形到守神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医用神制形的基本理念,扩大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能力,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张法英;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化瘀方辨治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瘀方辨治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对糖尿病高脂血症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15只雌性小鼠,其中10只给予高脂喂养,用四氧嘧啶(60 mg/kg)静脉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将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的小鼠分成对照组和水煎液组2组,对照组给予四氧嘧啶治疗,水煎服组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另外选取正常鼠设为空白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4周后观察小鼠体质量、FBG、CHO、TG、INS、C-P、HOMA-IR、IS差异性.结果:益气养阴化瘀方辨治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体质量在体质量、FBG、CHO、TG、INS、C-P、HOMA-IR和IS上水煎服组、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方可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小鼠一般体征,对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拮抗作用.

    作者:李斐;雷雨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思考

    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神、五神的涵义入手,探析五神应五脏的发生学依据.指出形神统一是五神应五脏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是神分为五的理论依据,五行学说是五神应五脏的理论基础.揭示五神应五脏的配属关系有其局限性,人体精神心理活动是在心的统管下由各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

    作者:王颖晓;李其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41例重症肺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2例)与西药对照组(1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升降白虎汤”鼻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天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 Ⅲ评分并予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APACHE Ⅲ评分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 Ⅲ评分随住院日延长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日延长而增高,对照组与之相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及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冬;张莎莎;唐坎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中成药辅助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中成药辅助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160例患者均应用吲这帕胺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速效救心丸,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显效64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显效5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在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胸痛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2.65%、86.44%、87.23%、79.31%、83.87%、82.69%、79.41%;对照组分别为88.73%、70.00%、80.00%、64.29%、69.70%、78.43%、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控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

    作者: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络通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裂孔膜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络通(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为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UAlb)及裂孔膜蛋白(nephrin)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组4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Alb定量,western-blot法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24 h UAlb明显减少(P<0.01),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月华;潘利敏;方超;张江华;陈志强;李英;赵玉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检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NERD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68例)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9例)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评估患者症状,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DQ的评分中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症状频度,以及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的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SDS、SF-36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有效改善NERD患者症状,疗效与泮托拉唑相似,并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泮托拉唑.

    作者:王纪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归经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内经》所言“五入”、“五走”普通认为是中药归经理论之发端,因而归经理论被限定在药物五味与五脏一一对应关系上.研究发现,基于五入(五走)建立的五味与五脏关系,对后世确定药物归经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忽视了因五脏间生克制化关系而大量存在的一味归多脏和多味归一脏的事实,因而将其作为归经理论的渊源是片面的.本研究证明,《内经》病机十九条、《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早期本草学中“诸病通用药”等对中药归经理论的雏形、发展和完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发挥了理论奠基作用,进而确立中药归经理论多元建构方式,借以厘正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瑾;梁茂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应用清肺通络汤,对照组应用清肺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次症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68%;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43.90%,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治愈率19.5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清肺通络汤在清热宣肺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姜之炎;姜永红;李文;李霞;卞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议燥胜也湿

    针对“燥胜也湿”的含义进行论述:燥与湿同病;燥与湿相互转化;燥因收敛致干的同时伴随湿浊的产生;燥伤脏腑,脏腑失用而致湿,即燥中有湿,温中有燥.临证应见燥及湿,见湿索燥.治燥辛润为主,辅以苦辛淡,避免滋腻;治湿证辛淡为主,辅以辛润,避免温燥.

    作者:姜寅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刮痧对局部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组胺的影响

    目的: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刮痧对局部组织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先剔除背毛暴露出脊柱两侧皮肤,然后用刮痧板沿一侧相当于人体膀胱经走行的部位由上向下刮拭.出痧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并取下出痧部位的皮肤组织,同时取下正常大鼠的相应部位用于对照.取下的组织放在25%高渗糖中脱水后用冰冻切片机制成20 μm的系列组织片,然后分别用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组胺(HA)抗体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刮痧后的组织中nNOS和H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nNOS标记主要分布在表皮的细胞间隙,HA标记集中分布在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刮痧对局部组织中nNOS和HA的表达均起到上调作用,提示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能成为揭示刮痧生物学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徐东升;王莹莹;崔晶晶;杨金生;白万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VIP,有效性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y-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安全性分析纳入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组在住院期间白细胞/血小板I°以上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安全性分析发现3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率,该系统评价发现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导致3例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玖斌;谢雁鸣;王连心;陈弘东;李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