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颖的油酸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朱耀斌;李晓锋;王强;张燕搏;范祥明;李志强;许耀强;凌峰;刘爱军;刘迎龙

关键词:呼吸窘迫, 肺损伤, 油酸, 乳猪, 动物模型
摘要:目的 采用间断小剂量油酸注射方法,构建符合肺损伤标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乳猪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中华小型猪6只,经右心耳插管注射油酸-乙醇溶液0.1 mL/kg,0.1 mL/次,间隔90 s直至注射完毕.注射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参数;实验结束取右下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油酸注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显示双肺呈弥漫性改变.结论 小剂量间断注射油酸可构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符合肺损伤诊断标准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对术后近期和远期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69例均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采用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术者46例(billrothⅡ式组),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术者23例(billroth Ⅰ式组),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近期(1个月)、远期(3~6个月)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近期血糖均升高,胰岛素用量加大,1个月后其空腹和餐后血糖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BillrothⅡ式组患者术后3,6个月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且餐后血糖下降更明显,与BillrothⅠ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助于降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进而影响糖代谢.

    作者:刘刚;辛建军;薛伟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SAHS)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方法 OSAHS患者50例行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呼吸机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指数及合并疾病种类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可阻止并可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牛红丽;马芸;马利军;王海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60例口服阿司匹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抵抗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结论 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疗效有较高临床价值,可用于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潘曙明;吴增斌;费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51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Ⅰ~Ⅱ期乳腺癌行规范化保乳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随访49例,随访时间9~60个月,随访期无瘤生存率95.92%,保留乳房美容效果基本满意率89.79%.结论 早期乳腺癌可实施保乳手术,但治疗需系统化、规范化.

    作者:李小军;武永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2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COPD急性加重12例,哮喘发作3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肺性脑病2例,心绞痛2例;治愈20例,死亡2例均为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肺性脑病.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常规行X线胸片检查,必要时应行CT检查或诊断性胸腔穿刺抽气,明确自发性气胸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车波;李瑞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对上颌窦癌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上颌窦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癌患者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上颌窦癌CT表现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影,并向周围组织侵袭,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窦壁多呈溶骨性破坏;64排螺旋CT TNM分期符合率为97.1%(34/35),判断邻近结构受侵符合率为96.2%(101/105).结论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上颌窦癌符合率高,可显示病变范围,对指导治疗及TNM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莎;王冬青;王天玉;李润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沙度利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大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并给予沙利度胺200 mg/次,1次/d,口服,第1~10天.每28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65.63%;生存期6~14个月;治疗过程中发生神经系统毒性14例、恶心呕吐30例、白细胞计数减少28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恩君;马文群;吕保芳;武来兴;张桂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一种新颖的油酸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目的 采用间断小剂量油酸注射方法,构建符合肺损伤标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乳猪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中华小型猪6只,经右心耳插管注射油酸-乙醇溶液0.1 mL/kg,0.1 mL/次,间隔90 s直至注射完毕.注射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参数;实验结束取右下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油酸注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显示双肺呈弥漫性改变.结论 小剂量间断注射油酸可构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符合肺损伤诊断标准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作者:朱耀斌;李晓锋;王强;张燕搏;范祥明;李志强;许耀强;凌峰;刘爱军;刘迎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殆)垫式可摘义齿治疗牙齿重度磨耗后咬合关系重建

    目的 探讨(殆)垫式可摘义齿对牙齿严重磨耗患者咬合关系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牙齿重度磨耗、垂直距离降低、缺或不缺牙的患者采用(殆)垫式可摘义齿恢复其垂直距离,进行咬合重建.结果 患者垂直距离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咀嚼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殆)垫式可摘义齿用于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咬合关系重建效果满意.

    作者:张海燕;彭利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颈性眩晕与神经肽Y相关性研究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关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其致病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神经肽Y是其中之一,本文就神经肽Y与颈性眩晕病变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康永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4例,均在螺旋CT引导下建立微创经皮肾通道,使用气压弹道击碎结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60~150 min,术中出血量80~400 mL,住院时间7~13 d,结石清除率90.74%(49/54),未发生大出血,结肠穿孔,气胸,肝脏、脾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定位准确、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于掌握.

    作者:高强利;张超雄;林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微小RNA-143在脓毒症患者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微小RNA-143(microRNA-143,miR-14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0例脓毒症患者、20例非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中miR-143表达量.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分析miR-143与白细胞总数、TNF-α,IL-10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间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miR-143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非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死亡组miR-143表达量较存活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miR-143表达量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血清TNF-α和IL-10呈明显负相关;与白细胞无相关性.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43水平可反映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曾小莉;张韶岩;张京岚;袁慧;王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462例甲状腺结节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超声检查特征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2例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患者结节恶性率高于男性(P<0.05);年龄>20~40岁者结节恶性概率较高;超声检查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边界、回声性质、内部钙化、结节内血流、周边缺乏声晕、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一般状况、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作者:于璐;尚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染料和放射性纳米示踪剂在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探测中作用

    目的 探讨将染料和放射性纳米示踪剂用于探测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40只新西兰兔共80侧甲状腺,随机分为8组,包括染料组(MB组)2组,分别为MB-0.01 mL组和MB-0.02 mL组;核素组6组,分别为50 nm-0.01 mL组,50 nm-0.02 mL组,80 nm-0.01 mL组,80 nm-0.02 mL组,100 nm-0.01 mL组,100 nm-0.02 mL组.在各组兔甲状腺注射不同示踪剂后,观察每组检测出的前哨淋巴结枚数,检测到前哨淋巴结的时间及示踪剂持续时间,观察60 min后切除前哨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50 nm粒径组较MB组及其他核素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枚数多(P<0.05),检测到前哨淋巴结的时间较其他核素组短(P<0.05);MB组检测到前哨淋巴结的时间及示踪剂在前哨淋巴结持续的时间均短于核素组(P<0.05).结论 50 nm粒径的纳米示踪剂为甲状腺颈部淋巴结检测较理想的纳米粒径,剂量选择0.01 mL和0.02 mL均可.

    作者:周争;王家东;张永兰;周佳青;舒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动态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以自行设计的旋转细胞培养器和动态反应器比较静态和动态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的差异,以期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在氧等离子体辐照10 min聚氨酯膜制成的管状支架上进行细胞培养,比较静态和动态种植、静态和动态培养细胞增殖率的差异.结果 自制的旋转培养器、动态反应器工作状态稳定;培养第7,14,28天动态培养组光密度值均高于静态培养组(P<0.01);培养28 d甲苯胺蓝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动态培养组细胞增殖数较静态培养组多、生长更致密,且有顺培养液流动方向排列的趋势.结论 动态细胞的种植与培养优于静态.自制的旋转培养器、动态反应器可用于初步的动态培养实验,但仍有待改进.

    作者:张燕搏;姜明;王强;吴清玉;胡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与C反应蛋白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和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联合酵母膏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各12只,分别于第0,2,4,6周检测2组大鼠血清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于6周末处死大鼠,观察2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组织病理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模型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与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0.830 4,P<0.01);模型组主动脉内皮明显肿胀,主动脉C反应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大鼠存在炎症反应,可损伤主动脉内皮细胞功能,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宋丽娟;阿孜古丽·于苏甫;张向阳;迪丽达尔·希力甫;赵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3例胸骨原发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胸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X线胸片、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1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行X线胸片+CT检查.结果 1例X线胸片与CT均表现为骨性突起,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17例行CT检查者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骨性突起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9例,与组织病理相符14例;MRI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混合性骨质破坏1例同,软组织肿块2例,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2例.结论 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原发性胸骨肿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用于胸骨肿瘤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吕永革;谭永良;专庆春;梁焕莲;吴倩红;陈素云;曾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5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应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行胸膜活检术.结果 病理诊断胸膜转移肿瘤46例,其中转移腺癌32例、转移鳞癌1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例,结核性胸膜炎37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5例,未能确定组织类型2例,确诊率9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应用于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确诊率高.

    作者:唐贞明;刘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39例(875眼)行免散瞳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免散瞳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7例(217眼),患病率28.9%(127/439);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5例(214眼),患病率28.5%(125/439);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免散瞳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00,87.1%,99.7%.结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是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准确而简便方法.

    作者:丁胜;赵湜;王红祥;王中京;李亚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0.5~1.0 mL/(kg·d),共30 d,对照组单用化疗,2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观察2组化疗后缓解率,化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 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治疗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黄宗宣;严媚;李婕;盛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