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临床分析

芦亚萍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内, 宫腔镜电切术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次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6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14例,绝经46例,均未发生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妊娠38例均顺利妊娠至足月分娩,无胎盘粘连及植入.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首选治疗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老年患者100例(130牙)的临床资抖.结果:术后1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16.92%(22/130),随访2年,有效率90.64%.结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炙疗效可靠.

    作者:李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化脓性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变化特征

    目的:检测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和病灶处脓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探讨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免疫状态.方法:对30例结核病组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病灶处脓液标本各30份应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20份作对照.结果:结核病组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组病灶处CD4+淋巴细胞数高于时照组(P<0.01),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结核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减少,而局部病灶中CD4+细胞增加.

    作者:吴玉海;白剑;张俊;李绍龙;刘海东;刘书林;张健飞;杨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鞍区动脉瘤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区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对疑为鞍区动脉瘤者行CTA、MR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15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例采取介入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20例鞍区动脉瘤中19例术前诊断明确,1例误诊.15例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2例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同时保留了栽瘤动脉的通畅,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瘤栓清除术,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1例行患侧颈动脉结扎治疗术,3例介入手术治疗成功.2例保守治疗分别随访2年和4年未破裂.结论:鞍区动脉瘤诊断困难,易与鞍区肿瘤混淆,对可疑者应及时行CTA、MRA或DSA检查,确诊后选择恰当治疗方案,有明确占位效应的鞍区动脉瘤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来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鞍区动脉瘤选择介入治疗,对无症状的海绵窦段动脉瘤可随访观察.

    作者:步星耀;邢亚洲;程培训;马春晓;张建国;柴昌;周伟;李玉;郭锁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 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地检查方法.

    作者:杨群顶;王良东;孙培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痛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痛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冠心病组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痛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作者:曾小莉;袁慧;王燕;韩琳琳;刘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钛胸骨固定系统治疗胸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钛胸骨固定系统治疗胸骨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0例外伤性胸骨骨折患者进行钛胸骨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10例患者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活动受限,无再骨折及钛板松动,无后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钛胸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胸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唐兴;马海涛;赵军;倪斌;朱焕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水平与子(癎)前期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水平在子痢前期发病机制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8例子(癎)前期孕妇为子(癎)前期组(其中轻度18例,重度20例),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对照组和轻、重度子(癎)前期组孕妇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的含量,分析与子(癎)前期发病相关性.结果:(1)孕妇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在重度子痈前期组明显低于轻度子(癎)前期组(P<0.01),轻度子(癎)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孕妇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在重度子痢前期组明显低于轻度子痢前期组(P<0.01),轻度子(癎)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在重度子(癎)前期纽明显高于轻度子痢前期组(P<0.01),轻度子(癎)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子(癎)前期孕妇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的水平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新生儿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结论:孕妇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水平变化可作为预测和诊断子(癎)前期发病和疾病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丁华;黄丽萍;刘和录;张荣贵;陈望;郭海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种阴式子宫切除术式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脱垂子宫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患者151例分为全阴式子宫切除术73例(A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78例(B组),同期51例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C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6个月,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肠管及泌尿系损伤,A、B组术后疼痛较C组轻(P<0.05).住院时间较C组短(P<0.05).结论:2种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较奎阴式手术更能清晰探查盆腹腔,尤其对合并多发肌瘤、子宫体积较大者,操作性强且安全.

    作者:张瑞玲;翟慧霞;武书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报道

    淋巴瘤多发生于纵膈及浅表淋巴结.较少原发于肺内.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CT表现缺乏特征性表现.本院诊治1例PPL,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睾丸表皮样囊肿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临床资料,8例行睾丸肿瘤切除术,1例行经腹股沟睾丸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7例随访3~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术前体检及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对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时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C组)2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组(B组)20例.C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芬太尼4 μg/kg快速麻醉诱导,插入6.5号加强型气管导管.B组在C组基础上,于插管前沿舌面、会厌至声门及咽后壁喷入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4揿(4.5 mg/揿),并在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手术、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手术前、插管后1 min、术始、术始5min、术半、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及拔管后1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1 min呛咳评分及拔管后30 min麻醉不适评分.结果:B组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心率较C组降低(P<0.05);自发呼吸恢复时间、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呛咳评分较C组降低(P<0.05),患者麻醉不适评分低于C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用于声带显微手术效果优于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

    作者:程华春;贾美兰;陆珠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70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X线胸片正常略血患者病因.方法: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70例行血常规、高分辨CT、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数字减影肺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确诊64例(91.40%),其中急慢性支气管炎13例(18.57%),支气管扩张11例(15.71%)、支气管肺癌11例(15.71%).支气管内膜结核8例(11.43%).动静脉畸形5例(7.14%).心脏病4例(5.71%),肺结核2例(2.86%),支气管腺瘤2例(2.86%),肺栓塞4例(5.71%),血液病2例(2.86%),肺小血管炎2例(2.86%),原因不明6例(8.57%).结论;支气管炎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是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主要病因,老年人肺癌多见.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周凯歌;李耀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鼓室注射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78耳)给予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和沫舒坦;对照组65例(73耳)给予豉室内注射地塞来松争α-糜蛋白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骨气导差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纪尧峰;樊驰;柳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葡萄胎与胚胎停育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鏊别诊断葡萄胎与胚胎停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9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22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62例胚胎停育怠者阴道超声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及胚胎停育的符合率分别为100%、72.7%、98.4%;完全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水泡样结构,水泡回声密集,囊壁薄,回声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蜂窝状,水泡后方回声较均匀;19例(86.4%)部分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声像图表现与完全性葡萄胎相同;宫腔内均可见孕囊或胎儿及附属物结构;6例(9.7%)胚胎停育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水泡多稀疏,囊壁欠清晰,水泡后方回声杂乱,强弱不均;62例均未合并卵巢黄素囊肿.无胎盘退行性变时超声声像显示子宫多小于孕周,宫腔内无水泡样结构,若存在胎盘退行性变,可见类水泡样结构,水泡较稀疏,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水泡后方回声杂乱.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葡萄胎、胚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袁志仙;高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观察美法仑,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均接受4~6个周期治疗.在第1个周期第1周的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d和维生素C 1.0 g/d,静脉滴注,第2~5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 2次/周,第6周休息;在第2~4或2~6个周期,第1周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第1~5周接受2次/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部分缓解3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6.7%,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作者:陆进;王灵犀;查庆桂;周广政;苗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

    目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探讨漏斗胸矫形术后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型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均于术后6~9 d出院.优良7例,良好1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切口感染及支架排斥反应.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金卫国;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立替康+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依立替康+顺铂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0例中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放疗组(RT组)20例,依立替康+顺铂化疗联合放疗组(RT+C组)20例.2组放疗方法相同,RT+C组在放疗开始,放疗中、放疗结束分别给予依立替康+顺铂方案化疗,同时给予适当水化及止吐药物.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RT+C组完全缓解12例(60.0%),部分缓解8例(40.0%),有效率100%;RT组完全缓解7例(35.5%),部分缓解5例(25.0%),稳定8例(40.0%).有效率60.0%.RT+C组完全缓解及有效率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萍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雷米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时阿霉素肾痛大鼠肾脏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表达及尿蛋白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剂量治疗组[C组,5 mg/(kg·d)],大剂量治疗组[D组,10 mg/(kg·d)].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分别于4周,8周未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病理变化.免疲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脏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D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可能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的表迭减少尿蛋白.

    作者:申鹏霄;王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采用胸腔镜或配合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或肺漏气进行修补,并与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死亡及术后1年内复发病例.术后平均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4 d和10.7 d.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

    作者:魏立;陈明耀;陈重;务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碱性尿贮存温度、时间对β2微球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碱性尿不同贮存温度、时间条件下β2微球蛋白稳定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贮存温度、时间条件下碱性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各指标的稳定性.结果:4,25,37℃保存48 h内,碱性尿β2微球蛋白较少发生降解,含量稳定;25,37℃保存48 h以上,碱性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发生较大变化,结果不可靠.结论:测定碱性尿中β2微球蛋白应注意标本的保存时问及温度,4℃保存7 d或25,37℃保存48 h内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艳菊;刘吉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