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卫国;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显示8例双侧、1例单侧前庭水管扩大.7例治疗后听力无明显变化,2例听力有所提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临床厦影像学资料,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立忠;任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机制.方法:体外诱导甲硝唑耐药株.PCR扩增rdxA基因使其突变,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敏感株和耐药株蛋白质,寻找其差异性蛋白质.结果:利用倍比稀释试验构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株,其低抑菌浓度为敏感株64倍.扫描蛋白表达图谱,共得到差异性蛋白质斑点55个.结论:运用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幽门螺杆菌敏感株与甲硝唑耐药株的差异蛋白,从蛋白质水平为研究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燕;张学英;柴晓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多态性与钙拮抗剂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为期8周的降压治疗,用PCR结合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257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女127例,男130例.在女性患者中基因型AA、AG和GG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幅度及药物疗效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基因型AA和GG在降压幅度及药物疗效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山东地区高血压患者中,A1675G多态性可能不会影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效果.
作者:李传方;高东升;张绍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联合临床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临床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程度的判断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收集患者痰液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检测,根据终诊断对不同患病可能性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诊肺结核患者25例;高可能性组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21.43%、28.57%和30.36%,与低可能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可能性组涂片抗酸染色法和荧光定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低可能性组.结论:将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临床对患病可能性的判断相结合,可提高诊断肺结核的准确性.
作者:陈曼;胡启飞;祝绚;吴民泸;代娟;赖翼;段佳慧;谭积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探讨漏斗胸矫形术后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型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均于术后6~9 d出院.优良7例,良好1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切口感染及支架排斥反应.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金卫国;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A组41例(LN组)和B组36例(非LN组),比较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组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抗Clq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敏感性有所降低,但特异性明显提高.抗脂蛋白抗体、抗Clq抗体与抗双链DNA抗体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LPL=0.447,P<0.01;KClq=0.436,P<0.01).结论: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有助于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抗双链DNA抗体对狼疮性肾炎诊断的不足.
作者:程根阳;张娜;胡晓舟;刘章锁;王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癌旁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水通道蛋白5主要表达于正常乳腺和癌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组织水通道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水通道蛋白5可能在乳腺癌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和治疗靶点.
作者:姜廷枢;赵恒成;张红;徐德魁;李胜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鏊别诊断葡萄胎与胚胎停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9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22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62例胚胎停育怠者阴道超声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及胚胎停育的符合率分别为100%、72.7%、98.4%;完全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水泡样结构,水泡回声密集,囊壁薄,回声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蜂窝状,水泡后方回声较均匀;19例(86.4%)部分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声像图表现与完全性葡萄胎相同;宫腔内均可见孕囊或胎儿及附属物结构;6例(9.7%)胚胎停育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水泡多稀疏,囊壁欠清晰,水泡后方回声杂乱,强弱不均;62例均未合并卵巢黄素囊肿.无胎盘退行性变时超声声像显示子宫多小于孕周,宫腔内无水泡样结构,若存在胎盘退行性变,可见类水泡样结构,水泡较稀疏,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水泡后方回声杂乱.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葡萄胎、胚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袁志仙;高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或无肾炎病史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11例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按发病前肾功能正常时有或无肾炎病史分为有肾炎史组5例和无肾炎史组6例.比较2组发病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肾组织活检病理改变.结果:有肾炎史组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40%),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60%)、镜下血尿(40%)及高血压(40%),尿糖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氨基酸均比正常明显升高,但无肾炎病史组升高更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同时伴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肾小球病变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无肾炎病史组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100%),镜下血尿(16%),无或仅少量蛋白尿,无高血压.尿糖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氨基酸升高更为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呈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马兜铃酸肾痛患者发病前有或无肾炎病史,发病后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明显不同.无肾炎病史者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肾小管功能相关检查可协助诊断,尿糖阳性,是提示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线索.
作者:尹广;刘正钊;刘志红;胡伟新;曾彩红;陈惠萍;黎磊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未成熟心肌在结构、功能、能量代谢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与成熟心肌差异明显.目前由于低龄儿童心脏手术大规模开展,关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成为心脏外科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心脏停搏液在未成熟心肌保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耀斌;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9例次,释放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5枚,封堵器直径8~38 mm.住院时间13~33 d,平均16 d.5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脑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和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
作者:宋士秋;黄桂鹏;张健群;李温斌;王圣;王盛宇;赵铁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碱性尿不同贮存温度、时间条件下β2微球蛋白稳定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贮存温度、时间条件下碱性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各指标的稳定性.结果:4,25,37℃保存48 h内,碱性尿β2微球蛋白较少发生降解,含量稳定;25,37℃保存48 h以上,碱性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发生较大变化,结果不可靠.结论:测定碱性尿中β2微球蛋白应注意标本的保存时问及温度,4℃保存7 d或25,37℃保存48 h内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艳菊;刘吉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临床资料,8例行睾丸肿瘤切除术,1例行经腹股沟睾丸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7例随访3~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术前体检及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并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肱三头肌正中切口手术治疗的肱骨髁间并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结论:切开复住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并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选择肱三头肌正中切口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少,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好.
作者:袁奇亮;朱明生;杨林;张翀;陈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生化特点、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其中5例(6.0%)为实验室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3.6%)为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化疗前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高的患者易并发.结论: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并不罕见,前期预防及早期诊治是降低该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忠文;郭建民;杨靖;张茵;张鲁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合力推按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应用平乐郭氏合力推按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浆P物质含量;采用MacMab腰腿痛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腰腿痛症状均有缓解.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平乐郭氏舍力推按法治疗,可通过较快降低患者外用血浆P物质含量而发挥良好镇痛效果.
作者:陈汴生;尚鸿生;曹斌;户红卿;陈岚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脱垂子宫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患者151例分为全阴式子宫切除术73例(A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78例(B组),同期51例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C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6个月,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肠管及泌尿系损伤,A、B组术后疼痛较C组轻(P<0.05).住院时间较C组短(P<0.05).结论:2种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较奎阴式手术更能清晰探查盆腹腔,尤其对合并多发肌瘤、子宫体积较大者,操作性强且安全.
作者:张瑞玲;翟慧霞;武书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机、方法与意义.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从术后麻醉消失开始进行下肢自由伸屈、活动足趾、屈颈运动,逐渐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功能锻炼至完全康复.结果:按要求并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者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随访2~5年优良率88.23%.结论:术后及时合理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义;杨晓霞;关富龙;白晓丹;周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区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对疑为鞍区动脉瘤者行CTA、MR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15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例采取介入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20例鞍区动脉瘤中19例术前诊断明确,1例误诊.15例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2例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同时保留了栽瘤动脉的通畅,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瘤栓清除术,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1例行患侧颈动脉结扎治疗术,3例介入手术治疗成功.2例保守治疗分别随访2年和4年未破裂.结论:鞍区动脉瘤诊断困难,易与鞍区肿瘤混淆,对可疑者应及时行CTA、MRA或DSA检查,确诊后选择恰当治疗方案,有明确占位效应的鞍区动脉瘤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来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鞍区动脉瘤选择介入治疗,对无症状的海绵窦段动脉瘤可随访观察.
作者:步星耀;邢亚洲;程培训;马春晓;张建国;柴昌;周伟;李玉;郭锁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病理特征、诊断及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10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1例,侵袭性1例.结论:垂体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脓瘤病理诊断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诊断垂体腺瘤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志勇;陈金珍;李海;丁敏;陈芳;张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