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张学英;柴晓文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A组41例(LN组)和B组36例(非LN组),比较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组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抗Clq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敏感性有所降低,但特异性明显提高.抗脂蛋白抗体、抗Clq抗体与抗双链DNA抗体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LPL=0.447,P<0.01;KClq=0.436,P<0.01).结论: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有助于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抗双链DNA抗体对狼疮性肾炎诊断的不足.
作者:程根阳;张娜;胡晓舟;刘章锁;王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美法仑,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均接受4~6个周期治疗.在第1个周期第1周的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d和维生素C 1.0 g/d,静脉滴注,第2~5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 2次/周,第6周休息;在第2~4或2~6个周期,第1周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第1~5周接受2次/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部分缓解3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6.7%,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作者:陆进;王灵犀;查庆桂;周广政;苗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临床价值.方法:127例前列腺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82例和恶性结节组45例,比较2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声像图及结节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恶性结节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高于良性结节组(P<0.01).良性结节内回声偏强,境界清晰,有假包膜,血供稀疏呈条状或枯枝状分布.恶性结节回声偏低、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状外侵、局部血流信号丰富而不对称.恶性结节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于良性结节,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和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之比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可提高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作者:温赐祥;陈雪松;梁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鏊别诊断葡萄胎与胚胎停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9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22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62例胚胎停育怠者阴道超声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及胚胎停育的符合率分别为100%、72.7%、98.4%;完全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水泡样结构,水泡回声密集,囊壁薄,回声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蜂窝状,水泡后方回声较均匀;19例(86.4%)部分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声像图表现与完全性葡萄胎相同;宫腔内均可见孕囊或胎儿及附属物结构;6例(9.7%)胚胎停育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水泡多稀疏,囊壁欠清晰,水泡后方回声杂乱,强弱不均;62例均未合并卵巢黄素囊肿.无胎盘退行性变时超声声像显示子宫多小于孕周,宫腔内无水泡样结构,若存在胎盘退行性变,可见类水泡样结构,水泡较稀疏,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水泡后方回声杂乱.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葡萄胎、胚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袁志仙;高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惠儿5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观察组)和单独治疗组23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注射,疗程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结果:观察组显效率、24 h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感觉障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控制好激素不良反应前提下,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株-巴利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作者:张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症状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患者57例给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96.5%,术后3 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术后1个月内复发2例,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室性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访期间心悸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0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7例完成调查,尿失禁发生率18.93%(96/507);阴道助产、孕期尿失禁、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是产后发生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阴道助产、孕期合并尿失禁及巨大儿可增加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剖宫产及孕期和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利晓;张建好;孟路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生化特点、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其中5例(6.0%)为实验室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3.6%)为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化疗前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高的患者易并发.结论: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并不罕见,前期预防及早期诊治是降低该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忠文;郭建民;杨靖;张茵;张鲁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红霉素预适应对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结果: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脑皮层红霉素缺血组表达高于缺血组(P<0.05),红霉素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红霉素预适应促进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保护脑组织,避免损伤.
作者:李娜;郭宗泽;李光宇;陆威成;张伟新;王运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妊娠期卵巢恶性肿瘤主要为上皮性癌和生殖细胞肿瘤,且大部分为生殖细胞恶性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OGCT)[1-2].卵巢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是OGCE之一.EST发生率居妊娠合并OGCT首位[3],其次为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妊娠期间发生未成熟畸胎瘤概率为0.07%[4].本院1995-2008年收治妊娠合并OGCT 2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大面积7 cm×10 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作者:单乐群;马保安;张勇;郑联合;李军;王育才;李钊;孙嗣国;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机、方法与意义.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从术后麻醉消失开始进行下肢自由伸屈、活动足趾、屈颈运动,逐渐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功能锻炼至完全康复.结果:按要求并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者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随访2~5年优良率88.23%.结论:术后及时合理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义;杨晓霞;关富龙;白晓丹;周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时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泌尿、生殖道感染者405例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率49.38%(200/405),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率37.53%(152/405)、人型支原体阳性率2.72%(11/405)、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9.14%(37/405);男性培养阳性率28.73%(25/87),女性培养阳性率55.03%(175/3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P<0.01);耐药率交沙霉素3.5%、强力霉素4.5%、美满霉素5.5%,壮观霉素9.5%、司帕霉素12.9%、克拉霉素21.5%、阿奇霉素21.5%、罗红霉素43.0%、环丙沙星53.5%、氧氟沙星79.0%.结论:解脲支原体是常见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作者:徐鸿绪;黄健宇;何穗文;杜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 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地检查方法.
作者:杨群顶;王良东;孙培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病理特征、诊断及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10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1例,侵袭性1例.结论:垂体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脓瘤病理诊断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诊断垂体腺瘤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志勇;陈金珍;李海;丁敏;陈芳;张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和病灶处脓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探讨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免疫状态.方法:对30例结核病组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病灶处脓液标本各30份应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20份作对照.结果:结核病组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组病灶处CD4+淋巴细胞数高于时照组(P<0.01),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结核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减少,而局部病灶中CD4+细胞增加.
作者:吴玉海;白剑;张俊;李绍龙;刘海东;刘书林;张健飞;杨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42例(观察组),健康体检者77例(对照组),应用斑点法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ELISA法检测抗α-fodrin蛋白抗体.结果: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观察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4%、40.5%、33.3%,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9%、7.8%.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观察组中的特异性分别为84.4%、96.1%、92.2%.观察组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阴性者,抗α-fodrin蛋白抗体的阳性率达41.7%.抗SSA抗体、SSB抗体联合抗α-fodrin蛋白抗体检测,可使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提高至83.3%.结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联合抗α-fodrin蛋白抗体检测,可提高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抗SSB抗体及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均有较高特异性.
作者:常新;丁翔;任义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依立替康+顺铂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0例中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放疗组(RT组)20例,依立替康+顺铂化疗联合放疗组(RT+C组)20例.2组放疗方法相同,RT+C组在放疗开始,放疗中、放疗结束分别给予依立替康+顺铂方案化疗,同时给予适当水化及止吐药物.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RT+C组完全缓解12例(60.0%),部分缓解8例(40.0%),有效率100%;RT组完全缓解7例(35.5%),部分缓解5例(25.0%),稳定8例(40.0%).有效率60.0%.RT+C组完全缓解及有效率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萍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纽)各80例,均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松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麻黄碱用量、催产素用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余观察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训宫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杨东;姚尚龙;武庆平;傅润乔;徐铭军;沈晓凤;徐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联合临床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临床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程度的判断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收集患者痰液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检测,根据终诊断对不同患病可能性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诊肺结核患者25例;高可能性组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21.43%、28.57%和30.36%,与低可能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可能性组涂片抗酸染色法和荧光定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低可能性组.结论:将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临床对患病可能性的判断相结合,可提高诊断肺结核的准确性.
作者:陈曼;胡启飞;祝绚;吴民泸;代娟;赖翼;段佳慧;谭积善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