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髓性白血病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

刘忠文;郭建民;杨靖;张茵;张鲁芳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 肿瘤溶解综合征,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生化特点、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其中5例(6.0%)为实验室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3.6%)为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化疗前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高的患者易并发.结论: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并不罕见,前期预防及早期诊治是降低该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9例次,释放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5枚,封堵器直径8~38 mm.住院时间13~33 d,平均16 d.5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脑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和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

    作者:宋士秋;黄桂鹏;张健群;李温斌;王圣;王盛宇;赵铁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钙拮抗剂降压效果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多态性与钙拮抗剂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为期8周的降压治疗,用PCR结合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257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女127例,男130例.在女性患者中基因型AA、AG和GG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幅度及药物疗效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基因型AA和GG在降压幅度及药物疗效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山东地区高血压患者中,A1675G多态性可能不会影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效果.

    作者:李传方;高东升;张绍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垂体腺瘤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病理特征、诊断及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10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1例,侵袭性1例.结论:垂体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脓瘤病理诊断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诊断垂体腺瘤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志勇;陈金珍;李海;丁敏;陈芳;张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源性心脏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关系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凝固法检测5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同时用电镜观察其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结果:缓解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急性加重期均明显延长(P<0.01),凝血酶时间较急性加重期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1),棘形红细胞减少明显(P<0.0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好转与凝血功能恢复及棘形红细胞比例减少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及棘形红细胞的检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洁;李明;高永友;陈琦;李德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红霉素预适应对局部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红霉素预适应对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结果: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脑皮层红霉素缺血组表达高于缺血组(P<0.05),红霉素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红霉素预适应促进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保护脑组织,避免损伤.

    作者:李娜;郭宗泽;李光宇;陆威成;张伟新;王运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与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本文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冯青芝;马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报道

    淋巴瘤多发生于纵膈及浅表淋巴结.较少原发于肺内.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CT表现缺乏特征性表现.本院诊治1例PPL,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生化特点、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其中5例(6.0%)为实验室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3.6%)为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化疗前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高的患者易并发.结论: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并不罕见,前期预防及早期诊治是降低该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忠文;郭建民;杨靖;张茵;张鲁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次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6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14例,绝经46例,均未发生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妊娠38例均顺利妊娠至足月分娩,无胎盘粘连及植入.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芦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癌旁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水通道蛋白5主要表达于正常乳腺和癌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组织水通道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水通道蛋白5可能在乳腺癌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和治疗靶点.

    作者:姜廷枢;赵恒成;张红;徐德魁;李胜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马兜铃酸肾病临床及病理改变多样性

    目的:探讨有或无肾炎病史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11例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按发病前肾功能正常时有或无肾炎病史分为有肾炎史组5例和无肾炎史组6例.比较2组发病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肾组织活检病理改变.结果:有肾炎史组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40%),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60%)、镜下血尿(40%)及高血压(40%),尿糖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氨基酸均比正常明显升高,但无肾炎病史组升高更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同时伴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肾小球病变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无肾炎病史组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100%),镜下血尿(16%),无或仅少量蛋白尿,无高血压.尿糖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氨基酸升高更为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呈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马兜铃酸肾痛患者发病前有或无肾炎病史,发病后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明显不同.无肾炎病史者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肾小管功能相关检查可协助诊断,尿糖阳性,是提示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线索.

    作者:尹广;刘正钊;刘志红;胡伟新;曾彩红;陈惠萍;黎磊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碱性尿贮存温度、时间对β2微球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碱性尿不同贮存温度、时间条件下β2微球蛋白稳定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贮存温度、时间条件下碱性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各指标的稳定性.结果:4,25,37℃保存48 h内,碱性尿β2微球蛋白较少发生降解,含量稳定;25,37℃保存48 h以上,碱性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发生较大变化,结果不可靠.结论:测定碱性尿中β2微球蛋白应注意标本的保存时问及温度,4℃保存7 d或25,37℃保存48 h内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艳菊;刘吉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痛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痛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冠心病组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痛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作者:曾小莉;袁慧;王燕;韩琳琳;刘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70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X线胸片正常略血患者病因.方法: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70例行血常规、高分辨CT、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数字减影肺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确诊64例(91.40%),其中急慢性支气管炎13例(18.57%),支气管扩张11例(15.71%)、支气管肺癌11例(15.71%).支气管内膜结核8例(11.43%).动静脉畸形5例(7.14%).心脏病4例(5.71%),肺结核2例(2.86%),支气管腺瘤2例(2.86%),肺栓塞4例(5.71%),血液病2例(2.86%),肺小血管炎2例(2.86%),原因不明6例(8.57%).结论;支气管炎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是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主要病因,老年人肺癌多见.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周凯歌;李耀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对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临床价值.方法:127例前列腺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82例和恶性结节组45例,比较2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声像图及结节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恶性结节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高于良性结节组(P<0.01).良性结节内回声偏强,境界清晰,有假包膜,血供稀疏呈条状或枯枝状分布.恶性结节回声偏低、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状外侵、局部血流信号丰富而不对称.恶性结节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于良性结节,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和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之比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可提高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作者:温赐祥;陈雪松;梁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惠儿5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观察组)和单独治疗组23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注射,疗程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结果:观察组显效率、24 h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感觉障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控制好激素不良反应前提下,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株-巴利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作者:张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采用胸腔镜或配合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或肺漏气进行修补,并与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死亡及术后1年内复发病例.术后平均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4 d和10.7 d.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

    作者:魏立;陈明耀;陈重;务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症状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患者57例给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96.5%,术后3 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术后1个月内复发2例,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室性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访期间心悸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意义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A组41例(LN组)和B组36例(非LN组),比较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组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抗Clq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敏感性有所降低,但特异性明显提高.抗脂蛋白抗体、抗Clq抗体与抗双链DNA抗体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LPL=0.447,P<0.01;KClq=0.436,P<0.01).结论: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有助于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lq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抗双链DNA抗体对狼疮性肾炎诊断的不足.

    作者:程根阳;张娜;胡晓舟;刘章锁;王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初产妇产后发生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0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7例完成调查,尿失禁发生率18.93%(96/507);阴道助产、孕期尿失禁、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是产后发生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阴道助产、孕期合并尿失禁及巨大儿可增加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剖宫产及孕期和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利晓;张建好;孟路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