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方;高东升;张绍辉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临床价值.方法:127例前列腺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82例和恶性结节组45例,比较2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声像图及结节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恶性结节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高于良性结节组(P<0.01).良性结节内回声偏强,境界清晰,有假包膜,血供稀疏呈条状或枯枝状分布.恶性结节回声偏低、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状外侵、局部血流信号丰富而不对称.恶性结节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于良性结节,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和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之比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经直肠超声可提高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作者:温赐祥;陈雪松;梁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脱垂子宫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患者151例分为全阴式子宫切除术73例(A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78例(B组),同期51例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C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6个月,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肠管及泌尿系损伤,A、B组术后疼痛较C组轻(P<0.05).住院时间较C组短(P<0.05).结论:2种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较奎阴式手术更能清晰探查盆腹腔,尤其对合并多发肌瘤、子宫体积较大者,操作性强且安全.
作者:张瑞玲;翟慧霞;武书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凝固法检测5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同时用电镜观察其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结果:缓解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急性加重期均明显延长(P<0.01),凝血酶时间较急性加重期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1),棘形红细胞减少明显(P<0.0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好转与凝血功能恢复及棘形红细胞比例减少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及棘形红细胞的检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洁;李明;高永友;陈琦;李德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42例(观察组),健康体检者77例(对照组),应用斑点法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ELISA法检测抗α-fodrin蛋白抗体.结果: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观察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4%、40.5%、33.3%,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9%、7.8%.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观察组中的特异性分别为84.4%、96.1%、92.2%.观察组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阴性者,抗α-fodrin蛋白抗体的阳性率达41.7%.抗SSA抗体、SSB抗体联合抗α-fodrin蛋白抗体检测,可使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提高至83.3%.结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联合抗α-fodrin蛋白抗体检测,可提高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抗SSB抗体及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均有较高特异性.
作者:常新;丁翔;任义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现代根管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行根管治疗要求的前后牙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0例,观察组应用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治疗技术治疗;2组均用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和患者感觉评价根管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根管预备时间缩短,预备过程中未发生并发症,无牙胶尖超充及欠充发生.对照组器械折断5例,4个根管在根尖1/3处有台阶形成,4个根管有少量糊剂超充,无牙胶尖超充.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程序,较传统根管治疗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根管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吴德宏;吴孔兴;邓凤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 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地检查方法.
作者:杨群顶;王良东;孙培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探讨漏斗胸矫形术后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型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均于术后6~9 d出院.优良7例,良好1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切口感染及支架排斥反应.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金卫国;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依立替康+顺铂联合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0例中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放疗组(RT组)20例,依立替康+顺铂化疗联合放疗组(RT+C组)20例.2组放疗方法相同,RT+C组在放疗开始,放疗中、放疗结束分别给予依立替康+顺铂方案化疗,同时给予适当水化及止吐药物.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RT+C组完全缓解12例(60.0%),部分缓解8例(40.0%),有效率100%;RT组完全缓解7例(35.5%),部分缓解5例(25.0%),稳定8例(40.0%).有效率60.0%.RT+C组完全缓解及有效率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萍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交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合并肺外并发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舍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肺外损害,少见皮肤损害、反复发作哮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有效,有严重并发症者可并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多侵犯肺部,常并发全身其他系统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可避免漏诊、误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世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和病灶处脓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探讨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免疫状态.方法:对30例结核病组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病灶处脓液标本各30份应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20份作对照.结果:结核病组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组病灶处CD4+淋巴细胞数高于时照组(P<0.01),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结核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减少,而局部病灶中CD4+细胞增加.
作者:吴玉海;白剑;张俊;李绍龙;刘海东;刘书林;张健飞;杨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时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C组)2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组(B组)20例.C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芬太尼4 μg/kg快速麻醉诱导,插入6.5号加强型气管导管.B组在C组基础上,于插管前沿舌面、会厌至声门及咽后壁喷入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4揿(4.5 mg/揿),并在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手术、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手术前、插管后1 min、术始、术始5min、术半、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及拔管后1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1 min呛咳评分及拔管后30 min麻醉不适评分.结果:B组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心率较C组降低(P<0.05);自发呼吸恢复时间、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呛咳评分较C组降低(P<0.05),患者麻醉不适评分低于C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用于声带显微手术效果优于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
作者:程华春;贾美兰;陆珠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次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6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14例,绝经46例,均未发生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妊娠38例均顺利妊娠至足月分娩,无胎盘粘连及植入.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芦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纽)各80例,均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松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麻黄碱用量、催产素用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余观察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训宫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杨东;姚尚龙;武庆平;傅润乔;徐铭军;沈晓凤;徐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显示8例双侧、1例单侧前庭水管扩大.7例治疗后听力无明显变化,2例听力有所提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临床厦影像学资料,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立忠;任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老年患者100例(130牙)的临床资抖.结果:术后1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16.92%(22/130),随访2年,有效率90.64%.结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炙疗效可靠.
作者:李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鏊别诊断葡萄胎与胚胎停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9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22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62例胚胎停育怠者阴道超声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及胚胎停育的符合率分别为100%、72.7%、98.4%;完全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水泡样结构,水泡回声密集,囊壁薄,回声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蜂窝状,水泡后方回声较均匀;19例(86.4%)部分性葡萄胎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声像图表现与完全性葡萄胎相同;宫腔内均可见孕囊或胎儿及附属物结构;6例(9.7%)胚胎停育超声声像显示宫腔内见水泡样结构,水泡多稀疏,囊壁欠清晰,水泡后方回声杂乱,强弱不均;62例均未合并卵巢黄素囊肿.无胎盘退行性变时超声声像显示子宫多小于孕周,宫腔内无水泡样结构,若存在胎盘退行性变,可见类水泡样结构,水泡较稀疏,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水泡后方回声杂乱.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葡萄胎、胚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袁志仙;高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痛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痛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冠心病组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痛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作者:曾小莉;袁慧;王燕;韩琳琳;刘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0.4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王云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胃肠黏膜pH变化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根据转归不同分为3组:存活组28例;休克死亡组12例(于入院24 h内死亡,死亡原因为不可逆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组4例(治疗24 h以上,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采用胃管法监测其胃肠黏膜pH变化,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初次胃肠黏膜pH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存活组胃肠黏膜p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黏膜pH变化可直接反映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并改善预后.
作者:孙毅;郎新玲;司徒超;农淑萍;靳艳;黄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0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7例完成调查,尿失禁发生率18.93%(96/507);阴道助产、孕期尿失禁、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是产后发生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阴道助产、孕期合并尿失禁及巨大儿可增加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剖宫产及孕期和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利晓;张建好;孟路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