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曾小莉;袁慧;王燕;韩琳琳;刘洁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胰岛素, 血脂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痛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痛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冠心病组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痛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化脓性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变化特征

    目的:检测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和病灶处脓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探讨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免疫状态.方法:对30例结核病组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病灶处脓液标本各30份应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20份作对照.结果:结核病组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组病灶处CD4+淋巴细胞数高于时照组(P<0.01),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结核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减少,而局部病灶中CD4+细胞增加.

    作者:吴玉海;白剑;张俊;李绍龙;刘海东;刘书林;张健飞;杨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报道

    淋巴瘤多发生于纵膈及浅表淋巴结.较少原发于肺内.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CT表现缺乏特征性表现.本院诊治1例PPL,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机、方法与意义.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从术后麻醉消失开始进行下肢自由伸屈、活动足趾、屈颈运动,逐渐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功能锻炼至完全康复.结果:按要求并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者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随访2~5年优良率88.23%.结论:术后及时合理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义;杨晓霞;关富龙;白晓丹;周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大面积7 cm×10 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作者:单乐群;马保安;张勇;郑联合;李军;王育才;李钊;孙嗣国;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128例)与死亡组(29例),按病因分为脑梗死组113例和脑出血组44例.比较各组患者发病第1、7、14、21天的血压、神经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天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加,存活组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血压下降、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随神经功能评分恶化呈上升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压、神经功能评分、常规生化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转归和预后.

    作者:周伟君;车在前;陈尔真;陆一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老年患者100例(130牙)的临床资抖.结果:术后1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16.92%(22/130),随访2年,有效率90.64%.结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老年慢性根尖周炙疗效可靠.

    作者:李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分析

    妊娠期卵巢恶性肿瘤主要为上皮性癌和生殖细胞肿瘤,且大部分为生殖细胞恶性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OGCT)[1-2].卵巢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是OGCE之一.EST发生率居妊娠合并OGCT首位[3],其次为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妊娠期间发生未成熟畸胎瘤概率为0.07%[4].本院1995-2008年收治妊娠合并OGCT 2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

    目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探讨漏斗胸矫形术后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型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均于术后6~9 d出院.优良7例,良好1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切口感染及支架排斥反应.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金卫国;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症状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患者57例给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96.5%,术后3 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术后1个月内复发2例,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室性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访期间心悸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初产妇产后发生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0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7例完成调查,尿失禁发生率18.93%(96/507);阴道助产、孕期尿失禁、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是产后发生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阴道助产、孕期合并尿失禁及巨大儿可增加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剖宫产及孕期和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利晓;张建好;孟路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现代根管治疗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现代根管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行根管治疗要求的前后牙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0例,观察组应用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治疗技术治疗;2组均用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和患者感觉评价根管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根管预备时间缩短,预备过程中未发生并发症,无牙胶尖超充及欠充发生.对照组器械折断5例,4个根管在根尖1/3处有台阶形成,4个根管有少量糊剂超充,无牙胶尖超充.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程序,较传统根管治疗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根管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吴德宏;吴孔兴;邓凤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9例报道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显示8例双侧、1例单侧前庭水管扩大.7例治疗后听力无明显变化,2例听力有所提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临床厦影像学资料,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立忠;任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 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地检查方法.

    作者:杨群顶;王良东;孙培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与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本文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冯青芝;马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因清宫术时阴道大量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余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中2例给予甲氧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4例行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结论: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B超引导下清宫及开腹手术均是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俊;张菊新;李金凤;周化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纽)各80例,均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松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麻黄碱用量、催产素用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余观察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训宫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杨东;姚尚龙;武庆平;傅润乔;徐铭军;沈晓凤;徐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雷米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时阿霉素肾痛大鼠肾脏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表达及尿蛋白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剂量治疗组[C组,5 mg/(kg·d)],大剂量治疗组[D组,10 mg/(kg·d)].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分别于4周,8周未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病理变化.免疲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脏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D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可能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8的表迭减少尿蛋白.

    作者:申鹏霄;王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对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时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C组)2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组(B组)20例.C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芬太尼4 μg/kg快速麻醉诱导,插入6.5号加强型气管导管.B组在C组基础上,于插管前沿舌面、会厌至声门及咽后壁喷入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4揿(4.5 mg/揿),并在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手术、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手术前、插管后1 min、术始、术始5min、术半、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及拔管后1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1 min呛咳评分及拔管后30 min麻醉不适评分.结果:B组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心率较C组降低(P<0.05);自发呼吸恢复时间、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呛咳评分较C组降低(P<0.05),患者麻醉不适评分低于C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用于声带显微手术效果优于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

    作者:程华春;贾美兰;陆珠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观察美法仑,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均接受4~6个周期治疗.在第1个周期第1周的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d和维生素C 1.0 g/d,静脉滴注,第2~5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 2次/周,第6周休息;在第2~4或2~6个周期,第1周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第1~5周接受2次/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部分缓解3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6.7%,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作者:陆进;王灵犀;查庆桂;周广政;苗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70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X线胸片正常略血患者病因.方法: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70例行血常规、高分辨CT、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数字减影肺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确诊64例(91.40%),其中急慢性支气管炎13例(18.57%),支气管扩张11例(15.71%)、支气管肺癌11例(15.71%).支气管内膜结核8例(11.43%).动静脉畸形5例(7.14%).心脏病4例(5.71%),肺结核2例(2.86%),支气管腺瘤2例(2.86%),肺栓塞4例(5.71%),血液病2例(2.86%),肺小血管炎2例(2.86%),原因不明6例(8.57%).结论;支气管炎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是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主要病因,老年人肺癌多见.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周凯歌;李耀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