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

周伟君;车在前;陈尔真;陆一鸣

关键词:脑卒中, 血压, 神经功能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128例)与死亡组(29例),按病因分为脑梗死组113例和脑出血组44例.比较各组患者发病第1、7、14、21天的血压、神经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天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加,存活组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血压下降、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随神经功能评分恶化呈上升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压、神经功能评分、常规生化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转归和预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性休克早期胃肠黏膜pH变化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胃肠黏膜pH变化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根据转归不同分为3组:存活组28例;休克死亡组12例(于入院24 h内死亡,死亡原因为不可逆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组4例(治疗24 h以上,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采用胃管法监测其胃肠黏膜pH变化,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初次胃肠黏膜pH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存活组胃肠黏膜p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黏膜pH变化可直接反映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并改善预后.

    作者:孙毅;郎新玲;司徒超;农淑萍;靳艳;黄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观察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时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泌尿、生殖道感染者405例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率49.38%(200/405),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率37.53%(152/405)、人型支原体阳性率2.72%(11/405)、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9.14%(37/405);男性培养阳性率28.73%(25/87),女性培养阳性率55.03%(175/3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P<0.01);耐药率交沙霉素3.5%、强力霉素4.5%、美满霉素5.5%,壮观霉素9.5%、司帕霉素12.9%、克拉霉素21.5%、阿奇霉素21.5%、罗红霉素43.0%、环丙沙星53.5%、氧氟沙星79.0%.结论:解脲支原体是常见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作者:徐鸿绪;黄健宇;何穗文;杜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垂体腺瘤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病理特征、诊断及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10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1例,侵袭性1例.结论:垂体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脓瘤病理诊断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诊断垂体腺瘤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志勇;陈金珍;李海;丁敏;陈芳;张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次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6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14例,绝经46例,均未发生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妊娠38例均顺利妊娠至足月分娩,无胎盘粘连及植入.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芦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

    目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探讨漏斗胸矫形术后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型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均于术后6~9 d出院.优良7例,良好1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切口感染及支架排斥反应.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金卫国;史宏灿;束余声;石维平;陆世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纽)各80例,均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松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麻黄碱用量、催产素用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余观察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训宫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杨东;姚尚龙;武庆平;傅润乔;徐铭军;沈晓凤;徐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联合抗体检测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目的:探讨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42例(观察组),健康体检者77例(对照组),应用斑点法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ELISA法检测抗α-fodrin蛋白抗体.结果: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观察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4%、40.5%、33.3%,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9%、7.8%.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观察组中的特异性分别为84.4%、96.1%、92.2%.观察组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阴性者,抗α-fodrin蛋白抗体的阳性率达41.7%.抗SSA抗体、SSB抗体联合抗α-fodrin蛋白抗体检测,可使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提高至83.3%.结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联合抗α-fodrin蛋白抗体检测,可提高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抗SSB抗体及抗α-fodrin蛋白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均有较高特异性.

    作者:常新;丁翔;任义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症状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患者57例给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96.5%,术后3 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术后1个月内复发2例,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室性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访期间心悸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0.4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王云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 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地检查方法.

    作者:杨群顶;王良东;孙培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观察美法仑,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均接受4~6个周期治疗.在第1个周期第1周的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d和维生素C 1.0 g/d,静脉滴注,第2~5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 2次/周,第6周休息;在第2~4或2~6个周期,第1周1~4 d给予美法仑0.1 mg/(kg·d)口服,第1~5周接受2次/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部分缓解3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6.7%,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作者:陆进;王灵犀;查庆桂;周广政;苗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生化特点、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其中5例(6.0%)为实验室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3.6%)为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化疗前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高的患者易并发.结论: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并不罕见,前期预防及早期诊治是降低该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忠文;郭建民;杨靖;张茵;张鲁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马兜铃酸肾病临床及病理改变多样性

    目的:探讨有或无肾炎病史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11例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按发病前肾功能正常时有或无肾炎病史分为有肾炎史组5例和无肾炎史组6例.比较2组发病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肾组织活检病理改变.结果:有肾炎史组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40%),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60%)、镜下血尿(40%)及高血压(40%),尿糖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氨基酸均比正常明显升高,但无肾炎病史组升高更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同时伴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肾小球病变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无肾炎病史组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100%),镜下血尿(16%),无或仅少量蛋白尿,无高血压.尿糖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氨基酸升高更为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呈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马兜铃酸肾痛患者发病前有或无肾炎病史,发病后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明显不同.无肾炎病史者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肾小管功能相关检查可协助诊断,尿糖阳性,是提示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线索.

    作者:尹广;刘正钊;刘志红;胡伟新;曾彩红;陈惠萍;黎磊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回汉族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用量分析

    目的:观察回汉族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的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5例(94.6%),死亡2例(5.4%);男性患者阿托品用量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患者阿托品用量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救治回族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适当加大阿托品剂量.

    作者:陈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癌旁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水通道蛋白5主要表达于正常乳腺和癌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组织水通道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水通道蛋白5可能在乳腺癌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和治疗靶点.

    作者:姜廷枢;赵恒成;张红;徐德魁;李胜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未成熟心肌在结构、功能、能量代谢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与成熟心肌差异明显.目前由于低龄儿童心脏手术大规模开展,关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成为心脏外科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心脏停搏液在未成熟心肌保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耀斌;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9例次,释放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5枚,封堵器直径8~38 mm.住院时间13~33 d,平均16 d.5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脑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和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

    作者:宋士秋;黄桂鹏;张健群;李温斌;王圣;王盛宇;赵铁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与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本文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冯青芝;马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对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时声带显微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C组)2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组(B组)20例.C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芬太尼4 μg/kg快速麻醉诱导,插入6.5号加强型气管导管.B组在C组基础上,于插管前沿舌面、会厌至声门及咽后壁喷入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4揿(4.5 mg/揿),并在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手术、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手术前、插管后1 min、术始、术始5min、术半、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及拔管后1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自发呼吸恢复、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1 min呛咳评分及拔管后30 min麻醉不适评分.结果:B组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心率较C组降低(P<0.05);自发呼吸恢复时间、警觉/镇静评分4分、拔管后呛咳评分较C组降低(P<0.05),患者麻醉不适评分低于C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质量分数为7%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用于声带显微手术效果优于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

    作者:程华春;贾美兰;陆珠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钛胸骨固定系统治疗胸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钛胸骨固定系统治疗胸骨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0例外伤性胸骨骨折患者进行钛胸骨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10例患者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活动受限,无再骨折及钛板松动,无后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钛胸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胸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唐兴;马海涛;赵军;倪斌;朱焕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