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氟尿嘧啶同步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32例临床观察

曲智锋;徐远;王培;穆双锋;李敬霞

关键词:责门癌, 同步化放疗, 5-氟尿嘧啶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贲门癌同步化、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局部晚期贲门癌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大野前后对穿照射至40 Gy.对残存病灶缩野照射至60 Gy,放疗同时以亚叶酸钙200 mg/d+5-氟尿嘧啶500 mg/d,持续4 h静脉滴注,5次/周,隅周应用;同步化放疗结束后再以顺铂+5-氟尿嘧啶的DF方案连续化疗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4例(12.5%),部分缓解22例(68.8%),无变化5例(15.6%)、疾病进展1例(3.1%).总有效率81.3%;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1%、18.8%;放、化疗期间Ⅱ~Ⅲ级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9%和53.1%,Ⅰ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46.9%.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晚期贲门癌患者,基于5-氟尿嘧啶的同步化、放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良好耐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20 μ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蔡小健;于小勇;马茂原;夏存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观察脑出血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后影像学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于发病后6~24 h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均于发病后9~11 d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2组血肿周围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对侧对称区表现弥散系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影像学不仅可提供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可提供功能上的客观指标.

    作者:钟高贤;查运红;缪学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注射醋酸泼尼松龙,n=42)与对照组(n=18).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其X线,MRI、光镜、透射电镜下骨组织及骨细胞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镜观察模型组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骨小粱断裂,死骨形成,部分关节软骨区域性坏死;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肥大脂肪细胞增多,后期脂肪细胞液化坏死或呈凝固性坏死、基质水肿、出血.透射电镜观察骨细胞坏死及成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骨细胞增多.结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能是骨细胞坏死和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程少华;崔超;常巍;赵伦华;汤显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骨桥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上皮性肿瘤中的不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骨桥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呈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骨桥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范银芬;尚艳红;李筱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69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值.结果: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组中的敏感性为78.7%;治疗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和/或转移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琳巴结转移、漫润肌层深度有关,与病理分级和肿瘤生长方式无相关性.结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及预后监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黄玲莎;黄文成;刘志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本刊对量和单位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钠素、N-末端脑钠素前体与心力衰竭

    脑钠紊可用于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可鉴别心源性及肺源性哮喘,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本文对脑钠素的机制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月春;买苏木·马合木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入院后确诊时间分为2组,A组(17例)八院后48 h内确诊.B组(15例)八院后48 h后确诊;分析时比2组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腹痛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P<0.05).结论:及早诊断是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寇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5例于外伤后1 h内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包块;余25例外伤后1 h内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膜后血肿,腹腔未见积液或积气,于外伤后2~4 h连续多次检查后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低回声包块,少量积液,腹腔肠管胀气.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志华;白娇;雷琳;彭月享;郑东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12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是一种经济、安全地治疗方法.

    作者:陈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位好,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绪论:小型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颔骨骨折效果可靠.

    作者:田荣祥;任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大肠腺瘤性息肉及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65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大肠腺瘤性息肉379例957枚,检出率6.70%;30例32枚发生癌变,癌变率3.34%.大肠腺瘤癌变率随患者年龄和腺瘤直径增大而增加;无蒂腺瘤癌变率高于有蒂腺瘤癌(P<0.05).癌变率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组分别为0.61%、5.02%、14.96%,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腺瘤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组织学类型有关.

    作者:王水红;马应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astleman病引起副肿瘤性天疱疮的系统性损害

    目的:分析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系统性损害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伴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皮肤、黏膜损害,患者还有呼吸、消化、神经等多系统受累.手术切除Castleman瘤后皮损好转,但术后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均加重.结论: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可出现多系统损害,手术切除Castleman瘤后皮损改善,但其他系统损害短期内可加重.

    作者:唐旭华;黄尾全;凌宏忠;章星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左颈部异位胸腺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呈持续性,无畏寒发热、声音嘶哑、胸闷气促、呛咳、四肢无力及麻木.1个月间肿块无明显增大,但疼痛无缓解.

    作者:潘海涛;吴伟;孙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探讨及预防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患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复查脑部CT提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50例(57.47%),广泛性脑挫裂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2例(25.29%),大脑半球外伤性大面积梗死急性脑肿胀7例(8.05%).创伤性休克及术中有明显低血压压低氧血症8例(9.20%);87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再次手术19例,死亡34例,病死率39.10%.结论:继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广泛性脑挫裂伤、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预防低血压休克,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彻底清除血肿及挫伤脑组织,充分减压,及时清除迟发性血肿,降低颅内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可预防厦治疗术中脑膨出.

    作者:张万宏;李延翠;张文学;吴恒浩;张海军;郑占强;李革军;刘俊超;郑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时照组)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水平.分析2种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时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附睾分泌蛋白4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9%.100.0%;癌胚抗原125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85.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82.5%.结论: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一种较理想的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标志物,联合癌胚抗原125检测可提高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锋;廖予妹;王武亮;黄冬梅;樊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种气管切开术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气管切开术(PT组)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常规组)各142例.对2组手术时间及与操作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操作时间短(P<0.05),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晚期并发症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安全、简便、快速、损伤小,可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

    作者:易有峰;王晓娟;陈有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通脉颗粒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脉颗粒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舍量治疗后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0%和7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脉颗粒可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并可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

    作者:张策;任明芬;刘建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9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49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吻合道填客止血纱布,仅吻合前辩并悬吊于骨膜上.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治愈48例(97.96%).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庄文英;郑红;詹文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