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黄玲莎;黄文成;刘志民
目的:探讨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支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指标等因素的变化.结果: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死亡4例(3.1%),心力衰竭9例(6.9%),心律失常20例(15.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但术前肌钙蛋白Ⅰ应尽量接近或达到正常,急性期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急性期手术.
作者:于建波;黄方炯;郭雅莲;韩博;邹以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入院后确诊时间分为2组,A组(17例)八院后48 h内确诊.B组(15例)八院后48 h后确诊;分析时比2组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腹痛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P<0.05).结论:及早诊断是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寇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CHOP、CHOEP和RCHOP 3种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依据化疗方案分为CHOP组7例、CHOEP组8例、RCHOP 10例,比较3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结果:CHOEP组、RCHOP组3年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CHOP组(P<0.05);RCHOP组与CHOEP组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HOEP和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疗效优于CHOP方案.
作者:任振波;侯毅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骨桥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上皮性肿瘤中的不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骨桥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呈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骨桥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范银芬;尚艳红;李筱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6~80(60.75±9.54)分提高至随访时85~100(95.89±6.24)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对关节腔内干扰较小,利于重建韧带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贺喜顺;李付彬;徐向峰;远东涛;代彭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BV-DNA、Pre-S1、HBeAg和HBeAb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HBV-DNA阳性200例,Pre-S1阳性182例,HBeAg阳性76例.HBV-DNA阳性患者Pre-S1与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00%和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e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中,仅HBeAg阴性而HBeAb阳性组Pre-S1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拷贝数<106时,Pre-S1阳性率高于HBeAg(P<0.05).结论: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也增加;Pre-S1检测可作为HBV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评估,以及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诊疗的辅助指标.
作者:魏东;何宗忠;裘宇容;王强;陈宇;藉会彩;温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荆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177例重症手足口痛患几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小剂量组6l例和大剂量组51例,分别给予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以及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3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及好转率.结果:大剂量组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与小荆量组(P<0.05).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P<0.01),好转率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组(P<0.05),对照组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痛并未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大剂量应用可增加惠儿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发生率.
作者:李玉萍;马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为17α-羟化酶缺陷症,具有高血压,低血钾等临床表现,余为21α-羟化酶缺乏症.1例表现为假性性早熟,余5例表现为两性畸形(2例阴蒂肥大已行阴蒂成型术,2例阴唇、阴茎均存在,1例外生殖器辩别不清).3例有不同程度皮肤、黏膜色素沉着.24h尿17-羟孕酮、17-酮类固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CT扫描均示有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疽尽早诊断、尽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者改善男性化、性早熟等症状,保证惠几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郑瑞芝;赵志刚;汪艳芳;李德霞;袁慧娟;张会峰;苏永;虎子颖;王遂军;李俊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30例胸腹主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置换的患者,测定同期血清磷酸肌酸激酶、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术前、术后72 h和出院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评分.结果:1例发生脊髓损伤,2例发生脑损伤,1例发生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其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均在术后2 h显著升高.各时问点血清肌酸激酶校正的S100B蛋白浓度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相应的单纯S100B蛋白浓度水平低.结论:胸腹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清同期磷酸肌酸激酶校正的S100B蛋白水平未见比单纯S100B蛋白对于脑损伤诊断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血清S100B蛋白比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脑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血清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比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脊髓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吴海燕;杨禁非;孙东;许尚栋;蔡克强;吴强;于建波;刘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存在状况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88例正畸患者,分析其X线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住定位片,并测量ANB角的大小.结果:上颌较下颌更容易发生第三磨牙缺失,上颌右侧第三磨牙缺失率高于左侧.上颌第三磨牙全部缺失与下颌第三磨牙全部缺失患者的A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磨牙全部存在与第三磨牙全部缺失患者A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状骨面型的分类可能与第三磨牙存在状况有关,第三磨牙存在状况对错合畸形诊断和治疗方案确立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亮;米丛波;朱婷婷;韩蕊;潘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下三维重建和CT仿真胃镜显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增强扫描,再行CT仿真胃镜以及基于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像及透明显像的三维显像.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标准进行胃癌TNM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CT仿真胃镜结合三维显像对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为89.7%.对胃癌术前T,N,M和TNM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8%,74.2%,96.9%和78.1%.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着较高一致性.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可根治性手术切除判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和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下CT仿真胃镜和三维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英强;姬社青;龚建平;胡道予;陈淅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5例于外伤后1 h内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包块;余25例外伤后1 h内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膜后血肿,腹腔未见积液或积气,于外伤后2~4 h连续多次检查后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低回声包块,少量积液,腹腔肠管胀气.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志华;白娇;雷琳;彭月享;郑东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69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值.结果: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组中的敏感性为78.7%;治疗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和/或转移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琳巴结转移、漫润肌层深度有关,与病理分级和肿瘤生长方式无相关性.结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及预后监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黄玲莎;黄文成;刘志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呈持续性,无畏寒发热、声音嘶哑、胸闷气促、呛咳、四肢无力及麻木.1个月间肿块无明显增大,但疼痛无缓解.
作者:潘海涛;吴伟;孙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位好,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绪论:小型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颔骨骨折效果可靠.
作者:田荣祥;任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时照组)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水平.分析2种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时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附睾分泌蛋白4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9%.100.0%;癌胚抗原125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85.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82.5%.结论: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一种较理想的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标志物,联合癌胚抗原125检测可提高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锋;廖予妹;王武亮;黄冬梅;樊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为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采集静脉血栓测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含量;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全身麻醉用药量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均无异常波动,而对照组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全身麻醉药用量和术毕清醒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可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对生理干扰小,术毕清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宋杰;孙明丽;李运智;丁保峰;潘振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等剂量布比卡因、丁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丁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各30例,3组均采用重比重配方,椎间穿刺点相同.比较3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布比卡因组、丁卡因组长(P<0.05);丁卡因组较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大感觉阻滞平面广(P<0.05),大阻滞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短(P<0.05),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结论:等剂量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较丁卡因适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子宫全切术.
作者:吕志瑞;姜丽华;吴成富;涂立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