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

任振波;侯毅锐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摘要:目的:比较CHOP、CHOEP和RCHOP 3种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依据化疗方案分为CHOP组7例、CHOEP组8例、RCHOP 10例,比较3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结果:CHOEP组、RCHOP组3年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CHOP组(P<0.05);RCHOP组与CHOEP组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HOEP和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疗效优于CHOP方案.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在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3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于次日及规律治疗7 d后隔夜空腹状态下提前15 min口服2 mg瑞格列奈,再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分别定义为A,B,C组.各组均抽取空腹、30 min和120 min静脉血,测定血糖、真胰岛素及放射免疫性胰岛素,并计算真胰岛素/放射免疫性胰岛素值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30 min时,3组真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胰岛素/放射免疫性胰岛素值C组>B组>A组(P<0.05);C,B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瑞格列奈能够显著增加早时相真胰岛素释放量及真胰岛素/放射免疫性胰岛素值;瑞格列奈联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较常规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和储备功能.

    作者:史晓阳;赵志刚;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王遂军;虎子颖;苏永;郑瑞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标记物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30例胸腹主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置换的患者,测定同期血清磷酸肌酸激酶、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术前、术后72 h和出院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评分.结果:1例发生脊髓损伤,2例发生脑损伤,1例发生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其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均在术后2 h显著升高.各时问点血清肌酸激酶校正的S100B蛋白浓度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相应的单纯S100B蛋白浓度水平低.结论:胸腹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清同期磷酸肌酸激酶校正的S100B蛋白水平未见比单纯S100B蛋白对于脑损伤诊断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血清S100B蛋白比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脑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血清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比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脊髓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吴海燕;杨禁非;孙东;许尚栋;蔡克强;吴强;于建波;刘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为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采集静脉血栓测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含量;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全身麻醉用药量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均无异常波动,而对照组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全身麻醉药用量和术毕清醒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可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对生理干扰小,术毕清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宋杰;孙明丽;李运智;丁保峰;潘振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6~80(60.75±9.54)分提高至随访时85~100(95.89±6.24)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对关节腔内干扰较小,利于重建韧带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贺喜顺;李付彬;徐向峰;远东涛;代彭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大肠腺瘤性息肉及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65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大肠腺瘤性息肉379例957枚,检出率6.70%;30例32枚发生癌变,癌变率3.34%.大肠腺瘤癌变率随患者年龄和腺瘤直径增大而增加;无蒂腺瘤癌变率高于有蒂腺瘤癌(P<0.05).癌变率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组分别为0.61%、5.02%、14.96%,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腺瘤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组织学类型有关.

    作者:王水红;马应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弥漫性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例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DPPK)是先天性掌跖角化病中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又分为弥漫性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DEPPK)和弥漫性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non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DNEPPK).DEPPK和DNEPPK临床表现相似,但组织病理和遗传基础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DNEPPK的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对1例DNEPPK患者及其家系情况进行报道.

    作者:王娟;王应太;廖世秀;王莉;康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气分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危险因素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用于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气分析各种指标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应用ROS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碱剩余、阴离子间隙、年龄等指标与预后关系密切,APACHEⅡ及碱剩余曲线面积大.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在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改变,其中碱剩余在预后判断中价值大.

    作者:韦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干闭合性骨折惠儿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6~12个月拔除髓内钉,未发生明显肢体短缩及过度生长、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断钉及临近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弹性髓内钉交叉固定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拔钉简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小儿长管状骨尤其是股骨骨折的内固定.

    作者:李文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例股骨近端骨样骨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股骨头,3例位于股骨颈,1例位于小转子,1例位于转子下.X线平片4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瘤巢影,周围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其中3例可见点状钙化.CT检查4例均显示类圆形透亮瘤巢影,周围伴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瘤巢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检查2例,均显示瘤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瘤巢中央可见点状钙化,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股骨近端骨样骨瘤与其他部位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相似,X线平片结合CT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作者:黄耀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客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并进行比较.结果:耱尿病组血糖控制前、后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血糖控制后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较控制前降低(P<0.01);糖尿病组血糖控制前、后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时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玲;吴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下三维重建和CT仿真胃镜显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增强扫描,再行CT仿真胃镜以及基于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像及透明显像的三维显像.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标准进行胃癌TNM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CT仿真胃镜结合三维显像对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为89.7%.对胃癌术前T,N,M和TNM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8%,74.2%,96.9%和78.1%.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着较高一致性.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可根治性手术切除判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和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下CT仿真胃镜和三维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英强;姬社青;龚建平;胡道予;陈淅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种气管切开术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气管切开术(PT组)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常规组)各142例.对2组手术时间及与操作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操作时间短(P<0.05),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晚期并发症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安全、简便、快速、损伤小,可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

    作者:易有峰;王晓娟;陈有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注射醋酸泼尼松龙,n=42)与对照组(n=18).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其X线,MRI、光镜、透射电镜下骨组织及骨细胞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镜观察模型组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骨小粱断裂,死骨形成,部分关节软骨区域性坏死;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肥大脂肪细胞增多,后期脂肪细胞液化坏死或呈凝固性坏死、基质水肿、出血.透射电镜观察骨细胞坏死及成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骨细胞增多.结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能是骨细胞坏死和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程少华;崔超;常巍;赵伦华;汤显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为17α-羟化酶缺陷症,具有高血压,低血钾等临床表现,余为21α-羟化酶缺乏症.1例表现为假性性早熟,余5例表现为两性畸形(2例阴蒂肥大已行阴蒂成型术,2例阴唇、阴茎均存在,1例外生殖器辩别不清).3例有不同程度皮肤、黏膜色素沉着.24h尿17-羟孕酮、17-酮类固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CT扫描均示有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疽尽早诊断、尽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者改善男性化、性早熟等症状,保证惠几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郑瑞芝;赵志刚;汪艳芳;李德霞;袁慧娟;张会峰;苏永;虎子颖;王遂军;李俊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时照组)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癌胚抗原125水平.分析2种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时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附睾分泌蛋白4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9%.100.0%;癌胚抗原125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85.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5%,82.5%.结论: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一种较理想的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标志物,联合癌胚抗原125检测可提高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锋;廖予妹;王武亮;黄冬梅;樊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astleman病引起副肿瘤性天疱疮的系统性损害

    目的:分析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系统性损害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伴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皮肤、黏膜损害,患者还有呼吸、消化、神经等多系统受累.手术切除Castleman瘤后皮损好转,但术后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均加重.结论: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可出现多系统损害,手术切除Castleman瘤后皮损改善,但其他系统损害短期内可加重.

    作者:唐旭华;黄尾全;凌宏忠;章星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支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指标等因素的变化.结果:1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30 d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死亡4例(3.1%),心力衰竭9例(6.9%),心律失常20例(15.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30 d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但术前肌钙蛋白Ⅰ应尽量接近或达到正常,急性期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急性期手术.

    作者:于建波;黄方炯;郭雅莲;韩博;邹以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DNA及e抗原、抗体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BV-DNA、Pre-S1、HBeAg和HBeAb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HBV-DNA阳性200例,Pre-S1阳性182例,HBeAg阳性76例.HBV-DNA阳性患者Pre-S1与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00%和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e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中,仅HBeAg阴性而HBeAb阳性组Pre-S1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拷贝数<106时,Pre-S1阳性率高于HBeAg(P<0.05).结论: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也增加;Pre-S1检测可作为HBV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评估,以及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诊疗的辅助指标.

    作者:魏东;何宗忠;裘宇容;王强;陈宇;藉会彩;温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位好,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绪论:小型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颔骨骨折效果可靠.

    作者:田荣祥;任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第三磨牙存在状况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存在状况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88例正畸患者,分析其X线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住定位片,并测量ANB角的大小.结果:上颌较下颌更容易发生第三磨牙缺失,上颌右侧第三磨牙缺失率高于左侧.上颌第三磨牙全部缺失与下颌第三磨牙全部缺失患者的A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磨牙全部存在与第三磨牙全部缺失患者A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状骨面型的分类可能与第三磨牙存在状况有关,第三磨牙存在状况对错合畸形诊断和治疗方案确立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亮;米丛波;朱婷婷;韩蕊;潘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