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陈莹

关键词: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12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是一种经济、安全地治疗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例股骨近端骨样骨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股骨头,3例位于股骨颈,1例位于小转子,1例位于转子下.X线平片4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瘤巢影,周围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其中3例可见点状钙化.CT检查4例均显示类圆形透亮瘤巢影,周围伴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瘤巢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检查2例,均显示瘤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瘤巢中央可见点状钙化,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股骨近端骨样骨瘤与其他部位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相似,X线平片结合CT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作者:黄耀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钠素、N-末端脑钠素前体与心力衰竭

    脑钠紊可用于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可鉴别心源性及肺源性哮喘,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本文对脑钠素的机制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月春;买苏木·马合木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胎儿肾积水超声声像观察

    目的:观察Ⅰ~Ⅲ级胎儿肾积水产前超声声像特点.探讨肾积水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胎儿肾积水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起声诊断Ⅰ级肾积水34例,8例分娩前肾积水消失,z6例随访过程中肾积水消失;Ⅱ级肾积水9例.6例随访过程中肾积水消失,余3例出生后静脉肾孟造影诊断输尿管走行异常2例,输尿管末端狭窄1例;Ⅲ级肾积水7例,合并羊水过少4例,其中3例因合并其他畸形而终止妊娠,余4例出生后静脉肾孟造影诊断肾孟输尿管移行部狭窄2例,输尿管末端狭窄1例,输尿管走行异常1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了解肾积水程度,有助于判断胎儿预后.

    作者:史世纪;杨艳清;张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探讨及预防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患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复查脑部CT提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50例(57.47%),广泛性脑挫裂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2例(25.29%),大脑半球外伤性大面积梗死急性脑肿胀7例(8.05%).创伤性休克及术中有明显低血压压低氧血症8例(9.20%);87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再次手术19例,死亡34例,病死率39.10%.结论:继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广泛性脑挫裂伤、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预防低血压休克,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彻底清除血肿及挫伤脑组织,充分减压,及时清除迟发性血肿,降低颅内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可预防厦治疗术中脑膨出.

    作者:张万宏;李延翠;张文学;吴恒浩;张海军;郑占强;李革军;刘俊超;郑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6~80(60.75±9.54)分提高至随访时85~100(95.89±6.24)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对关节腔内干扰较小,利于重建韧带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贺喜顺;李付彬;徐向峰;远东涛;代彭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大肠腺瘤性息肉及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65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大肠腺瘤性息肉379例957枚,检出率6.70%;30例32枚发生癌变,癌变率3.34%.大肠腺瘤癌变率随患者年龄和腺瘤直径增大而增加;无蒂腺瘤癌变率高于有蒂腺瘤癌(P<0.05).癌变率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组分别为0.61%、5.02%、14.96%,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腺瘤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组织学类型有关.

    作者:王水红;马应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为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采集静脉血栓测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含量;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全身麻醉用药量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均无异常波动,而对照组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全身麻醉药用量和术毕清醒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可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对生理干扰小,术毕清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宋杰;孙明丽;李运智;丁保峰;潘振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种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CHOP、CHOEP和RCHOP 3种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依据化疗方案分为CHOP组7例、CHOEP组8例、RCHOP 10例,比较3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结果:CHOEP组、RCHOP组3年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CHOP组(P<0.05);RCHOP组与CHOEP组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HOEP和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疗效优于CHOP方案.

    作者:任振波;侯毅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痛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加心法检测24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2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痛变患者以及31例健康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检测血清脂联素、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等相关指标,分析脂联素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视网膜病变呈明显负相关.结论:低脂联素血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顾蕾;姚孝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位好,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绪论:小型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颔骨骨折效果可靠.

    作者:田荣祥;任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本刊对量和单位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纤维胆管镜经膈肌诊治胸腹联合伤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胆管镜经膈肌诊治胸腹联合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纤维胆管镜经膈肌探壹胸腔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邹文贵;陆文明;何南飞;张杨;吕孟;梁海峰;武江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部B超联合宫腔镜在疑难取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B超联合宫腔镜在疑难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取环失败29例,节育环嵌顿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镜下取出宫内节育器37例,宫腔镜电切粘连组织后取出2例,宫、腹腔镜联合下取出2例.开腹取出1例.结论:腹部B超联合宫腔镜下疑难取环安全、有效.

    作者:张凤芝;王宝金;有凤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标记物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30例胸腹主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置换的患者,测定同期血清磷酸肌酸激酶、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术前、术后72 h和出院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评分.结果:1例发生脊髓损伤,2例发生脑损伤,1例发生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其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均在术后2 h显著升高.各时问点血清肌酸激酶校正的S100B蛋白浓度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相应的单纯S100B蛋白浓度水平低.结论:胸腹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清同期磷酸肌酸激酶校正的S100B蛋白水平未见比单纯S100B蛋白对于脑损伤诊断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血清S100B蛋白比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脑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血清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比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脊髓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吴海燕;杨禁非;孙东;许尚栋;蔡克强;吴强;于建波;刘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12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是一种经济、安全地治疗方法.

    作者:陈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DNA及e抗原、抗体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BV-DNA、Pre-S1、HBeAg和HBeAb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HBV-DNA阳性200例,Pre-S1阳性182例,HBeAg阳性76例.HBV-DNA阳性患者Pre-S1与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00%和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e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中,仅HBeAg阴性而HBeAb阳性组Pre-S1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拷贝数<106时,Pre-S1阳性率高于HBeAg(P<0.05).结论: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也增加;Pre-S1检测可作为HBV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评估,以及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诊疗的辅助指标.

    作者:魏东;何宗忠;裘宇容;王强;陈宇;藉会彩;温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下三维重建和CT仿真胃镜显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增强扫描,再行CT仿真胃镜以及基于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像及透明显像的三维显像.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标准进行胃癌TNM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CT仿真胃镜结合三维显像对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为89.7%.对胃癌术前T,N,M和TNM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8%,74.2%,96.9%和78.1%.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着较高一致性.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可根治性手术切除判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和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下CT仿真胃镜和三维显像对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英强;姬社青;龚建平;胡道予;陈淅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观察脑出血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后影像学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于发病后6~24 h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均于发病后9~11 d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2组血肿周围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对侧对称区表现弥散系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影像学不仅可提供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可提供功能上的客观指标.

    作者:钟高贤;查运红;缪学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左颈部异位胸腺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块伴疼痛,呈持续性,无畏寒发热、声音嘶哑、胸闷气促、呛咳、四肢无力及麻木.1个月间肿块无明显增大,但疼痛无缓解.

    作者:潘海涛;吴伟;孙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治现状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本文就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流行病学和诊治现状等作一综述.

    作者:彭欣;徐蓉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