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球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8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A组(有斑块)和脑梗死B组(无斑块),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有斑块)和对照B组(无斑块).测定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斑块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薛燕平;李玲;任倩;高金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情况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6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量的表达(P<0.01).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元增;孙培春;吴刚;廖晓南;薛英明;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相关性仍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持续高血糖、空腹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此类惠者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干预的结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鼻肿瘤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惠者采用鼻唇沟临位皮瓣、岛状皮瓣或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结果:14例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例因皮瓣远端青紫肿胀,给予抗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经局部对症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实用简便,术后鼻外型满意,是鼻缺损有效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郭洪耀;刘寅霞;林彬;周景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300 mg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后按试验方案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药300 mg后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4.0±0.9)h,Cmax,(545.0±232.9)/μg/L,AUC0-t(2 987±1 185)μg·h/L,AUC0-∞(3 053±1 209)μg·h/L,t1/2 (3.6±1.1)h,Vd(589.6±234.8)L,CL(121±68)L/h.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吸收明显滞后于普通片,显示出缓释特征,但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其他剂型相近.
作者:秦玉花;王睿;赵红卫;柴栋;翟保平;张伟;赵宁民;赵钰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对不良孕产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明确畸变核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取受检者外周血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镜下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显微摄影分析10个核型.结果:1 065例生殖异常患者中,不良孕产者染色体畸变核型79例(7.4%).其中常染色体畸变36例(3.4%),性染色体畸变43例(4.0%).36例常染色体畸变核型中,结构畸变率[30例(83.3%)]>多态性率[6例(16.7%)]>数目畸变率(O例).43例性染色体畸变核型中,多态性率[32例(74.4%)]>数目畸变率[11例(25.6%)]>结构畸变率(0例).结论:不良孕产患者常染色体畸变特点以结构畸变为主,性染色体畸变特点以多态性为主.
作者:范洪;纪洪猛;高秀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3种麻醉诱导方法对咽喉部手术忘儿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及质量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年龄3~14岁,择期行腺样体切除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惠儿48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舒芬太尼0.2 μg/kg组(S1组)和舒芬太尼0.3μg/kg组(S2组),每组各16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间、复苏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节点[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K组T1,T2,T3,T4心率较T0显著性增快(P<0.05),T2,T3平均动脉压较T0显著性升高(P<0.05);S1组T2,T3,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T2,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T1平均动脉压较T0降低(P<0.05),而T2,T3,T4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S2组拔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较K组缩短(P<0.05),S1组拔气管导管时间短于S2组(P<0.05);3纽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儿童咽喉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拔气管导管时间和复苏时间缩短.
作者:章赛吉;金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26例胸部CT检查均未见肺曲菌球等特征性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例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结石样或结晶样异物阻塞管口或突向管腔5例,类似肿瘤样新生物阻塞受累管腔2例.受累支气管壁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3例,菜花样或肉瘤样新生物堵塞或突出管腔10例.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胸部CT诊断敏感性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片及活检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邹晓春;朱辉;王可;杨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腰大池脑眷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李震;齐心;陈鹏;周珂;车彦军;陈兴;张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危重症,病死率较高.本文从临床病理角度概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引起猝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借鉴.
作者:郝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倒割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患者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超声诊断22例,误诊2例.声像图特征:子宫峡部前壁原手术切口四周呈椭圆形孕囊状回声或混合性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向子宫浆膜面隆起,妊娠物与膀胱阃子宫肌层变薄,分界不清,局部血流丰富,呈低速低阻型血流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超有助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诊断.
作者:杨春梅;范俊萍;曹学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甲氨喋呤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15 m步行时间、VAS评分厦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M)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09%,对照组60.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作者:罗明付;王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应用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六切面法产前常规检查妊娠中、晚期孕妇28 912例,胎儿疑有心脏病者加行大动脉短轴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扫查,观察内部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并与尸体解剖和产后超声随访对照.结果:产前筛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78例,漏、误诊6例,3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随访闭合.结论:产前超声可用于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分阶段动态产前超声检查可减少某些渐进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漏诊.
作者:姚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占心房颤动的绝大多数,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对血栓栓塞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有选择地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血液标志物、心电图f波、起声心动图、64排CT及临床因素等方面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寻找肺鳞状细胞癌早期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共识别出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5个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结论:建立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鉴定出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崭新方法.
作者:张海生;付月云;彭燕;马胜喜;刘德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共别除肌瘤85个,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89.15±16.41)min,出血量(102.31±34.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28±1.24)h.术后住院(3.86±1.32)d,术后患病率7.1%.无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肌瘤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机能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 328例滑膜炎患者关节镜下行病变滑膜切除术,术后送病理明确诊断.结果:随访1 287例,随访时间3~78个月,平均25个月,优良率93.0%.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是滑膜炎保守治疗无效者较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李文辉;许建中;王义生;殷力;李军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兔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模型,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牙周炎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牙周炎+动脉粥样硬化(D组),分别检测牙周指标、血脂指标及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于12周末处死动物,拍X线片观察实验牙(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吸收情况,观察升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D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A,C组(P<0.01),X线片见实验牙牙槽骨吸收明显;C,D组血脂指标均高于A,B组(P<0.01),病理见C,D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D组病变较C组更严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D组高,C,B,A组依次减少.结论:牙周炎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可能与牙周炎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张源明;周晓欢;钟良军;高云;倪佳;徐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多导睡眠图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及低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刘翠玲;李耀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4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39例为医源性所致(双侧损伤2例,单侧37例),3例为外伤所致(均为单侧损伤),给予单纯松解粘连、剪除缝线、输尿管损伤段切除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Boari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膀胱再植腰大肌固定术等方法治疗.术后28 d内发现榆尿管损伤39例患者37倒一期修复输尿管损伤,2例因感染且无明显梗阻,未及时行尿流改道,4个月后一期手术修复输尿管成功;3例手术28 d后发现损伤者,先行经皮微肾镜肾造瘘术,3~12个月亦行一期修复输尿管手术.结果:无1例肾脏切除.42例一期修复榆尿管损伤;40例随访6个月~9年,伤侧肾盂、输尿管无积水,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输尿管损伤一期修补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可预防,并可早期发现.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