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早期诊断肺鳞状细胞癌价值

张海生;付月云;彭燕;马胜喜;刘德义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摘要:目的:建立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寻找肺鳞状细胞癌早期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共识别出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5个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结论:建立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鉴定出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崭新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鼻唇沟皮瓣修复鼻肿瘤切除后缺损15例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鼻肿瘤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惠者采用鼻唇沟临位皮瓣、岛状皮瓣或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结果:14例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例因皮瓣远端青紫肿胀,给予抗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经局部对症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实用简便,术后鼻外型满意,是鼻缺损有效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郭洪耀;刘寅霞;林彬;周景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及对淋巴结转移作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情况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6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量的表达(P<0.01).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元增;孙培春;吴刚;廖晓南;薛英明;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占心房颤动的绝大多数,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对血栓栓塞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有选择地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血液标志物、心电图f波、起声心动图、64排CT及临床因素等方面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腰大池脑眷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李震;齐心;陈鹏;周珂;车彦军;陈兴;张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予化疗方案为:多西紫杉醇80 mg/m2,奥沙利铂125 mg/m2,5-氟尿嘧啶5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每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57.69%,中住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周围神经毒性.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盛贤能;刘宏斌;韩晓鹏;朱万坤;苏琳;李新源;李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92例结节病诊断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2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节病男:女比为1:1.48,年龄22~69岁,40~60岁占66.31%.以咳嗽、胸闷气短就诊者分别占55.43%,41.30%;肺外表现以皮肤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胸部影像学以双肺门及纵膈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5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肺浸润,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影像学分期以Ⅰ,Ⅱ期为主.53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增高.约1/3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余经浅表淋巴结、皮下结节、纵膈镜下或CT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或开胸肺组织活检确诊.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应用胸部影像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等相关辅助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作者:张新红;冯华松;段蕴铀;张春阳;李泳群;聂舟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倒割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患者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超声诊断22例,误诊2例.声像图特征:子宫峡部前壁原手术切口四周呈椭圆形孕囊状回声或混合性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向子宫浆膜面隆起,妊娠物与膀胱阃子宫肌层变薄,分界不清,局部血流丰富,呈低速低阻型血流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超有助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诊断.

    作者:杨春梅;范俊萍;曹学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调强放疗技术提高乳腺癌椎体转移治疗剂量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荆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清;陈音;查元梓;王为;姚原;周晴;夏士安;蒋马伟;王雅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种微创术式治疗卵巢囊肿4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微创治疗术式,总结2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186例(经阴道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患者232例(腹腔镜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结果:经阴道组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各有优缺点,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的优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更适宜于无性生活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术前考虑有粘连的囊肿.

    作者:王兴旺;张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检测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酸排泄分数,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和大量白蛋白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尿酸<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360μmol/L),将患者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排序,等分为4组,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2)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5.3±76.8)μmol/L、(300.1±101.3)μmol/L、(342.4±103.8)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值等分4组的异常尿白蛋白患病率分别是19.4%,20.0%,22.5%,34.8%.(3)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及平均动脉压进入方程,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分级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的相对危险度为1.158,P=0.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独立相关,可反映肾脏的早期病变.

    作者:杨旭光;赵志刚;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虎子颖;王遂军;苏永;郑瑞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喉部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喉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喉部血管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平阳霉素、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可提高喉部血管瘤治愈率.

    作者:罗四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动力髋加防旋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加防旋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常规手术入路安放动力髋钢板及螺钉,在平行于动力髋主钉上方植入直径6.5 mm松质骨拉力螺钉.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固定牢固,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6%.结论:动力髋加防旋钉使骨折固定牢靠,可有效防止骨折旋转,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冯治华;罗方;张建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计算机X线成像在婴幼儿床边胸部摄影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成像在婴幼儿床边胸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床边胸部计算机X线成像检查婴幼儿200例(观察组),同期行传统X线胸片检查婴幼儿200例(对照组),比较2组影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图像甲级片率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计算机X线成像可提高图像质量和病变诊断符合率.

    作者:刘广琥;刘洪;李逢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表达动态变化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试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试验组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后喂养高脂饮食,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于6,12,18周分别处死动物,分离腹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膜斑块的中下部分;巨噬细胞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巨噬细胞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作者:于熙滢;魏林;李晓光;刘洋;班翔;曹海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特异性针对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siRNA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并筛选携带针对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的pSUPERretro-GFP/Neo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及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筛选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3个阳性克隆及1个阴性克隆序列,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SUPERretro-GFP/Neo,并用RT-PCR和测序鉴定,将其转染至胰岛素-1细胞中,Westernblot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表达,鉴定其转染效率.结果:菌落RT-PCR及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序列正确,并能成功转染到胰岛素-1细胞株中,Western blot筛选佳抑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特异性沉默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的pSUPERretro-GFP/Neo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为深入探讨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的抗凋亡作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作者:梁华晟;薛耀明;钟宇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1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加量.结果:冠心病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逐渐增大(P<0.01);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高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黄佐贵;杜国伟;殷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肠梗阻患者36例均行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比较2种方法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88.9%,94.4%;梗阻部位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5.9%.86.2%;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0.6%,88.9%;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5.0%,87.5%.结论:CT在诊断肠梗阻病因、有否绞窄方面优于腹部X线平片.

    作者:刘建东;李建国;孙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兔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模型建立及研究

    目的:建立兔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模型,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牙周炎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牙周炎+动脉粥样硬化(D组),分别检测牙周指标、血脂指标及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于12周末处死动物,拍X线片观察实验牙(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吸收情况,观察升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D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A,C组(P<0.01),X线片见实验牙牙槽骨吸收明显;C,D组血脂指标均高于A,B组(P<0.01),病理见C,D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D组病变较C组更严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D组高,C,B,A组依次减少.结论:牙周炎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可能与牙周炎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张源明;周晓欢;钟良军;高云;倪佳;徐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43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手术后及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胃镜直视与病理结果相符率62.79%(27/43),术前与术后病理相符率95.35%(41/43).结论:胃镜、病理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关键,手术治疗可了解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利于判断预后,提高惠者生存率.

    作者:杨丹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支气管黏膜受累结节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结节病支气管黏膜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黏膜活检阳性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因呼吸系统症状就诊者22例(84.6%),因肺外症状就诊者3例(11.5%),存在胸腔外器官受累9例.有咳嗽症状者24例(92.3%),临床分期21例为Ⅱ期(80.8%).接受药物治疗22例(84.6%).结论:支气管黏膜受累结节病临床分期以Ⅱ期多见,多数因出现临床症状需接受药物治疗.

    作者:丁新民;冯华松;周筠;宁浩勇;彭朝胜;孟激光;聂舟山;段蕴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