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平;李玲;任倩;高金丽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喉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喉部血管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平阳霉素、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可提高喉部血管瘤治愈率.
作者:罗四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相关性仍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持续高血糖、空腹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此类惠者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干预的结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构建负载人恶性黑素瘤相关抗原gp100抗原肤的HLA-A*2402四聚体并进行鉴定,为分析gp100抗原肽诱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创造条件.方法:以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的HLA-A*2402重链胞外域融合蛋白、人β2-微球蛋白、gp100 VYFFLPDHL抗原肽、PE-链亲和素为材料,制备HLA-A*2402/VYF四聚体;非还原SDS-PAGE鉴定四聚体四聚化程度;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HLA-A*240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gp100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结果:HLA-A*2402/VYF四聚体形成率为83%,所制备的四聚体具有与HLA-A*2402+供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结合活性,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为外周血总CD8+T细胞的0.02%~0.06%.结论:成功制备HLA-A*2402/VYF四聚体并用于检测gp100特异性CD8+T细胞,为研究HLA-A*2402+黑素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机制及疗效监测创造了条件.
作者:刘毅;徐丽慧;何贤辉;孙建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情况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6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量的表达(P<0.01).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元增;孙培春;吴刚;廖晓南;薛英明;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89例113个病灶,选择动脉相灌注特征、超声造影增强后肿瘤大小变化等生物学参数进行观察.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并与分级对照,部分病例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依超声造影改变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灌注显像分为4型:树枝型、混合型、环绕型、网络型.综合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病理、微血管密度、预后等多个参数,树枝型为浸润性生长,环绕型为膨胀性生长,其余2型介于二者之间为过渡型.结论:超声造影动脉期灌注显像特征及强化后肿瘤大小及轮廓的变化,反映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生长方式及微血管密度与部位,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生物学行为方法.
作者:杨龙;王绮;吴刚;袁建军;郝远瑞;田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在实验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肝硬化组、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正常组和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每组各8只.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及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炔丙基甘氨酸30 mg/(kg·d),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大鼠每日腹腔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炔丙基甘氨酸干预1周后.采用门静脉导管法测量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门静脉胱硫醚-γ-裂解酶表达.结果:炔丙基甘氨酸干预1周后,正常组与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较正常组升高(P<0.05),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较肝硬化组、正常组均升高(P<0.05).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含量与门静脉胱硫醚-γ-裂解酶蛋白含量在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肝硬化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较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均降低(P<0.05).结论:内源性硫化氢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保护性调节作用.
作者:李文娟;郑勇;陈卫刚;刘清华;张宁;宋丽秀;刘维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及缺血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检测其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UA组、AMI组(P<0.01);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郭宗强;王晓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鼻肿瘤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惠者采用鼻唇沟临位皮瓣、岛状皮瓣或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结果:14例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例因皮瓣远端青紫肿胀,给予抗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经局部对症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实用简便,术后鼻外型满意,是鼻缺损有效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郭洪耀;刘寅霞;林彬;周景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6倒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100%)、左侧气胸(100%)、心包炎(93.3%)、肝硬化腹水(89.5%)、左侧肺炎(87,5%)、心功能不全(78.1%)、胸腔积液(68.2%)、前壁心肌梗死(61.9%)患者治疗后左胸导联低电压消失明显;各疾病伴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100%)、前侧壁心肌梗死(100%)、左侧气胸(94.4%)和肺源性心脏病(92.3%)患者易伴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结论: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是治疗后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不易消失的主要原因;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较高;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合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查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4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39例为医源性所致(双侧损伤2例,单侧37例),3例为外伤所致(均为单侧损伤),给予单纯松解粘连、剪除缝线、输尿管损伤段切除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Boari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膀胱再植腰大肌固定术等方法治疗.术后28 d内发现榆尿管损伤39例患者37倒一期修复输尿管损伤,2例因感染且无明显梗阻,未及时行尿流改道,4个月后一期手术修复输尿管成功;3例手术28 d后发现损伤者,先行经皮微肾镜肾造瘘术,3~12个月亦行一期修复输尿管手术.结果:无1例肾脏切除.42例一期修复榆尿管损伤;40例随访6个月~9年,伤侧肾盂、输尿管无积水,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输尿管损伤一期修补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可预防,并可早期发现.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共别除肌瘤85个,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89.15±16.41)min,出血量(102.31±34.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28±1.24)h.术后住院(3.86±1.32)d,术后患病率7.1%.无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肌瘤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机能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加防旋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常规手术入路安放动力髋钢板及螺钉,在平行于动力髋主钉上方植入直径6.5 mm松质骨拉力螺钉.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固定牢固,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6%.结论:动力髋加防旋钉使骨折固定牢靠,可有效防止骨折旋转,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冯治华;罗方;张建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依据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周内通过复查头颅CT或者MRI,比较2组出血性转化发病率.结果:研究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增加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作者:毛曼韬;周祥俊;王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寻找肺鳞状细胞癌早期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共识别出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5个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结论:建立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鉴定出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崭新方法.
作者:张海生;付月云;彭燕;马胜喜;刘德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26例胸部CT检查均未见肺曲菌球等特征性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例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结石样或结晶样异物阻塞管口或突向管腔5例,类似肿瘤样新生物阻塞受累管腔2例.受累支气管壁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3例,菜花样或肉瘤样新生物堵塞或突出管腔10例.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胸部CT诊断敏感性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片及活检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邹晓春;朱辉;王可;杨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提高对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认识,以心房颤动为主心律失常者常规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措施.
作者:任爱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明确治疗6个月内死亡28例,12个月内死亡35例,完成9个月抗结核治疗13例,治愈8例,好转5例,4例经反复抗结核、抗病毒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李丙喜;郭家枫;刘彦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占心房颤动的绝大多数,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对血栓栓塞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有选择地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血液标志物、心电图f波、起声心动图、64排CT及临床因素等方面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运动血压反应厦运动血压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老年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0例,阴性50例;阳性组运动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安静时收缩压、运动高峰及运动后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阴性组(P<0.05),安静时舒张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运动时间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安静、运动高峰及运动后血压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结论:剧烈运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独立危险因素,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运动高血压危险性高于阴性者,以舒张压增高为主.
作者:秦巧云;仵荣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3种麻醉诱导方法对咽喉部手术忘儿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及质量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年龄3~14岁,择期行腺样体切除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惠儿48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舒芬太尼0.2 μg/kg组(S1组)和舒芬太尼0.3μg/kg组(S2组),每组各16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间、复苏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节点[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K组T1,T2,T3,T4心率较T0显著性增快(P<0.05),T2,T3平均动脉压较T0显著性升高(P<0.05);S1组T2,T3,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T2,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T1平均动脉压较T0降低(P<0.05),而T2,T3,T4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S2组拔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较K组缩短(P<0.05),S1组拔气管导管时间短于S2组(P<0.05);3纽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儿童咽喉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拔气管导管时间和复苏时间缩短.
作者:章赛吉;金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