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郑勇;陈卫刚;刘清华;张宁;宋丽秀;刘维国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情况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6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量的表达(P<0.01).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元增;孙培春;吴刚;廖晓南;薛英明;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依据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周内通过复查头颅CT或者MRI,比较2组出血性转化发病率.结果:研究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增加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作者:毛曼韬;周祥俊;王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试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试验组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后喂养高脂饮食,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于6,12,18周分别处死动物,分离腹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膜斑块的中下部分;巨噬细胞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巨噬细胞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作者:于熙滢;魏林;李晓光;刘洋;班翔;曹海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及缺血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检测其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UA组、AMI组(P<0.01);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郭宗强;王晓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检测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酸排泄分数,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和大量白蛋白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尿酸<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360μmol/L),将患者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排序,等分为4组,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2)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5.3±76.8)μmol/L、(300.1±101.3)μmol/L、(342.4±103.8)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值等分4组的异常尿白蛋白患病率分别是19.4%,20.0%,22.5%,34.8%.(3)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及平均动脉压进入方程,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分级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的相对危险度为1.158,P=0.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独立相关,可反映肾脏的早期病变.
作者:杨旭光;赵志刚;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虎子颖;王遂军;苏永;郑瑞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对不良孕产患者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明确畸变核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取受检者外周血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镜下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显微摄影分析10个核型.结果:1 065例生殖异常患者中,不良孕产者染色体畸变核型79例(7.4%).其中常染色体畸变36例(3.4%),性染色体畸变43例(4.0%).36例常染色体畸变核型中,结构畸变率[30例(83.3%)]>多态性率[6例(16.7%)]>数目畸变率(O例).43例性染色体畸变核型中,多态性率[32例(74.4%)]>数目畸变率[11例(25.6%)]>结构畸变率(0例).结论:不良孕产患者常染色体畸变特点以结构畸变为主,性染色体畸变特点以多态性为主.
作者:范洪;纪洪猛;高秀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微创治疗术式,总结2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186例(经阴道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患者232例(腹腔镜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结果:经阴道组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各有优缺点,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的优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更适宜于无性生活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术前考虑有粘连的囊肿.
作者:王兴旺;张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贝克曼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的原因.方法:应用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对选定全血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并与手工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抗凝剂比例不适合、胆红素>17.0μmol/L.标本放置时间超过1 h,室温>28℃或<20℃均影响白细胞测定结果.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贝克曼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准确性,临床应用应注意与手工复查相结合.
作者:涂学亮;王坤;李玲;李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应用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六切面法产前常规检查妊娠中、晚期孕妇28 912例,胎儿疑有心脏病者加行大动脉短轴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扫查,观察内部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并与尸体解剖和产后超声随访对照.结果:产前筛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78例,漏、误诊6例,3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随访闭合.结论:产前超声可用于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分阶段动态产前超声检查可减少某些渐进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漏诊.
作者:姚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相关性仍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持续高血糖、空腹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此类惠者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干预的结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寻找肺鳞状细胞癌早期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共识别出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5个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结论:建立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鉴定出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崭新方法.
作者:张海生;付月云;彭燕;马胜喜;刘德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荆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清;陈音;查元梓;王为;姚原;周晴;夏士安;蒋马伟;王雅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4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39例为医源性所致(双侧损伤2例,单侧37例),3例为外伤所致(均为单侧损伤),给予单纯松解粘连、剪除缝线、输尿管损伤段切除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Boari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膀胱再植腰大肌固定术等方法治疗.术后28 d内发现榆尿管损伤39例患者37倒一期修复输尿管损伤,2例因感染且无明显梗阻,未及时行尿流改道,4个月后一期手术修复输尿管成功;3例手术28 d后发现损伤者,先行经皮微肾镜肾造瘘术,3~12个月亦行一期修复输尿管手术.结果:无1例肾脏切除.42例一期修复榆尿管损伤;40例随访6个月~9年,伤侧肾盂、输尿管无积水,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输尿管损伤一期修补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可预防,并可早期发现.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对母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手法旋转胎位等资料,并与同期216例枕前位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枕后位组剖官产率、产后出血率均较枕前位组高(P<0.05);新生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亦较枕前位组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转位能使部分枕后位改变为枕前住阴道顺娩.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旱诊断、及时处理,选择佳分娩方式以改善母耍结局.
作者: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鼻肿瘤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惠者采用鼻唇沟临位皮瓣、岛状皮瓣或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结果:14例皮瓣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例因皮瓣远端青紫肿胀,给予抗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经局部对症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实用简便,术后鼻外型满意,是鼻缺损有效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郭洪耀;刘寅霞;林彬;周景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 328例滑膜炎患者关节镜下行病变滑膜切除术,术后送病理明确诊断.结果:随访1 287例,随访时间3~78个月,平均25个月,优良率93.0%.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是滑膜炎保守治疗无效者较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李文辉;许建中;王义生;殷力;李军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6倒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100%)、左侧气胸(100%)、心包炎(93.3%)、肝硬化腹水(89.5%)、左侧肺炎(87,5%)、心功能不全(78.1%)、胸腔积液(68.2%)、前壁心肌梗死(61.9%)患者治疗后左胸导联低电压消失明显;各疾病伴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100%)、前侧壁心肌梗死(100%)、左侧气胸(94.4%)和肺源性心脏病(92.3%)患者易伴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结论: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是治疗后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不易消失的主要原因;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较高;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合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查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时照组给予替米沙坦80 mg,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10 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替米沙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结累:2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保护惠者肾功能.
作者:史振军;何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彩超声像资料.结果:高频彩超显示脐周、右中下腹腔内可探及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结论:高频彩超可为临床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依据.
作者:蔡俊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并筛选携带针对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的pSUPERretro-GFP/Neo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及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筛选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3个阳性克隆及1个阴性克隆序列,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SUPERretro-GFP/Neo,并用RT-PCR和测序鉴定,将其转染至胰岛素-1细胞中,Westernblot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表达,鉴定其转染效率.结果:菌落RT-PCR及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序列正确,并能成功转染到胰岛素-1细胞株中,Western blot筛选佳抑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特异性沉默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的pSUPERretro-GFP/Neo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为深入探讨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的抗凋亡作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作者:梁华晟;薛耀明;钟宇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