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学亮;王坤;李玲;李彦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倒割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患者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超声诊断22例,误诊2例.声像图特征:子宫峡部前壁原手术切口四周呈椭圆形孕囊状回声或混合性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向子宫浆膜面隆起,妊娠物与膀胱阃子宫肌层变薄,分界不清,局部血流丰富,呈低速低阻型血流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超有助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诊断.
作者:杨春梅;范俊萍;曹学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新型隐球菌病属真菌感染性疾病,易发生在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在肝脏且形成囊肿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肝囊肿CT表现.
作者:李惠民;高凤霞;邵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6足)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图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证实多平面重建和客积成像显示的骨折情况.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功能优21足(58.3%).良10足(27.7%),可4足(11.1%),差1足(2.7%),优良率86.1%.结论:CT重建可为制订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军;刘丽艳;胡延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6倒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100%)、左侧气胸(100%)、心包炎(93.3%)、肝硬化腹水(89.5%)、左侧肺炎(87,5%)、心功能不全(78.1%)、胸腔积液(68.2%)、前壁心肌梗死(61.9%)患者治疗后左胸导联低电压消失明显;各疾病伴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100%)、前侧壁心肌梗死(100%)、左侧气胸(94.4%)和肺源性心脏病(92.3%)患者易伴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结论: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是治疗后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不易消失的主要原因;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较高;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合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查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检测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酸排泄分数,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和大量白蛋白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尿酸<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360μmol/L),将患者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排序,等分为4组,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2)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5.3±76.8)μmol/L、(300.1±101.3)μmol/L、(342.4±103.8)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值等分4组的异常尿白蛋白患病率分别是19.4%,20.0%,22.5%,34.8%.(3)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及平均动脉压进入方程,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分级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的相对危险度为1.158,P=0.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独立相关,可反映肾脏的早期病变.
作者:杨旭光;赵志刚;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虎子颖;王遂军;苏永;郑瑞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贝克曼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的原因.方法:应用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对选定全血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并与手工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抗凝剂比例不适合、胆红素>17.0μmol/L.标本放置时间超过1 h,室温>28℃或<20℃均影响白细胞测定结果.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贝克曼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准确性,临床应用应注意与手工复查相结合.
作者:涂学亮;王坤;李玲;李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彩超声像资料.结果:高频彩超显示脐周、右中下腹腔内可探及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结论:高频彩超可为临床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依据.
作者:蔡俊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1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加量.结果:冠心病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逐渐增大(P<0.01);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高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黄佐贵;杜国伟;殷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寻找肺鳞状细胞癌早期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共识别出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5个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结论:建立人肺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鉴定出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崭新方法.
作者:张海生;付月云;彭燕;马胜喜;刘德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荆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清;陈音;查元梓;王为;姚原;周晴;夏士安;蒋马伟;王雅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2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节病男:女比为1:1.48,年龄22~69岁,40~60岁占66.31%.以咳嗽、胸闷气短就诊者分别占55.43%,41.30%;肺外表现以皮肤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胸部影像学以双肺门及纵膈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5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肺浸润,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影像学分期以Ⅰ,Ⅱ期为主.53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增高.约1/3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余经浅表淋巴结、皮下结节、纵膈镜下或CT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或开胸肺组织活检确诊.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应用胸部影像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等相关辅助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作者:张新红;冯华松;段蕴铀;张春阳;李泳群;聂舟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4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39例为医源性所致(双侧损伤2例,单侧37例),3例为外伤所致(均为单侧损伤),给予单纯松解粘连、剪除缝线、输尿管损伤段切除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Boari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膀胱再植腰大肌固定术等方法治疗.术后28 d内发现榆尿管损伤39例患者37倒一期修复输尿管损伤,2例因感染且无明显梗阻,未及时行尿流改道,4个月后一期手术修复输尿管成功;3例手术28 d后发现损伤者,先行经皮微肾镜肾造瘘术,3~12个月亦行一期修复输尿管手术.结果:无1例肾脏切除.42例一期修复榆尿管损伤;40例随访6个月~9年,伤侧肾盂、输尿管无积水,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输尿管损伤一期修补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可预防,并可早期发现.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喉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喉部血管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平阳霉素、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精制消痔灵可提高喉部血管瘤治愈率.
作者:罗四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明确治疗6个月内死亡28例,12个月内死亡35例,完成9个月抗结核治疗13例,治愈8例,好转5例,4例经反复抗结核、抗病毒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李丙喜;郭家枫;刘彦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及缺血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检测其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UA组、AMI组(P<0.01);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郭宗强;王晓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手术后及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胃镜直视与病理结果相符率62.79%(27/43),术前与术后病理相符率95.35%(41/43).结论:胃镜、病理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关键,手术治疗可了解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利于判断预后,提高惠者生存率.
作者:杨丹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相关性仍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持续高血糖、空腹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此类惠者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干预的结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对母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手法旋转胎位等资料,并与同期216例枕前位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枕后位组剖官产率、产后出血率均较枕前位组高(P<0.05);新生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亦较枕前位组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转位能使部分枕后位改变为枕前住阴道顺娩.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旱诊断、及时处理,选择佳分娩方式以改善母耍结局.
作者: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多导睡眠图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及低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刘翠玲;李耀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兔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模型,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牙周炎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牙周炎+动脉粥样硬化(D组),分别检测牙周指标、血脂指标及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于12周末处死动物,拍X线片观察实验牙(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吸收情况,观察升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D组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A,C组(P<0.01),X线片见实验牙牙槽骨吸收明显;C,D组血脂指标均高于A,B组(P<0.01),病理见C,D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D组病变较C组更严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D组高,C,B,A组依次减少.结论:牙周炎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可能与牙周炎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张源明;周晓欢;钟良军;高云;倪佳;徐隽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