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隐球菌性肝囊肿CT表现1例分析

李惠民;高凤霞;邵景元

关键词:隐球菌病, 肝囊肿, CT
摘要:新型隐球菌病属真菌感染性疾病,易发生在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在肝脏且形成囊肿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肝囊肿CT表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Ⅲ~Ⅳ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27例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复发及不能手术者辅助盆腔内、外照射放疗.结果:共行化疗105个疗程,放疗9个疗程.完全缓解6例(35.3%),部分缓解5例(29.2%),稳定4例(23.5%),进展2例(11.8%),总有效率64.5%;21个疗程出现3~4级白细胞下降,5例3级血小板下降,无3~4级血红蛋白下降.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对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疗效较好.

    作者:张瑞玲;杨慧丽;张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36例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肺炎11例(30.56%),肺结核12例(33.33%),结核性胸膜炎6例(16.67%),支气管炎7例(19.44%).结论:肺癌早期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开胸探查.

    作者:宋继东;杨富珍;付天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灌注改变与生物学特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89例113个病灶,选择动脉相灌注特征、超声造影增强后肿瘤大小变化等生物学参数进行观察.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并与分级对照,部分病例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依超声造影改变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灌注显像分为4型:树枝型、混合型、环绕型、网络型.综合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病理、微血管密度、预后等多个参数,树枝型为浸润性生长,环绕型为膨胀性生长,其余2型介于二者之间为过渡型.结论:超声造影动脉期灌注显像特征及强化后肿瘤大小及轮廓的变化,反映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生长方式及微血管密度与部位,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生物学行为方法.

    作者:杨龙;王绮;吴刚;袁建军;郝远瑞;田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负载人恶性黑素瘤相关抗原gp100抗原肽HLA-A*2402四聚体制备及鉴定

    目的:构建负载人恶性黑素瘤相关抗原gp100抗原肤的HLA-A*2402四聚体并进行鉴定,为分析gp100抗原肽诱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创造条件.方法:以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的HLA-A*2402重链胞外域融合蛋白、人β2-微球蛋白、gp100 VYFFLPDHL抗原肽、PE-链亲和素为材料,制备HLA-A*2402/VYF四聚体;非还原SDS-PAGE鉴定四聚体四聚化程度;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HLA-A*240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gp100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结果:HLA-A*2402/VYF四聚体形成率为83%,所制备的四聚体具有与HLA-A*2402+供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结合活性,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为外周血总CD8+T细胞的0.02%~0.06%.结论:成功制备HLA-A*2402/VYF四聚体并用于检测gp100特异性CD8+T细胞,为研究HLA-A*2402+黑素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机制及疗效监测创造了条件.

    作者:刘毅;徐丽慧;何贤辉;孙建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6足)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图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证实多平面重建和客积成像显示的骨折情况.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功能优21足(58.3%).良10足(27.7%),可4足(11.1%),差1足(2.7%),优良率86.1%.结论:CT重建可为制订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军;刘丽艳;胡延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明确治疗6个月内死亡28例,12个月内死亡35例,完成9个月抗结核治疗13例,治愈8例,好转5例,4例经反复抗结核、抗病毒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李丙喜;郭家枫;刘彦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应用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六切面法产前常规检查妊娠中、晚期孕妇28 912例,胎儿疑有心脏病者加行大动脉短轴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扫查,观察内部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并与尸体解剖和产后超声随访对照.结果:产前筛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78例,漏、误诊6例,3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随访闭合.结论:产前超声可用于筛查妊娠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分阶段动态产前超声检查可减少某些渐进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漏诊.

    作者:姚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占心房颤动的绝大多数,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对血栓栓塞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有选择地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血液标志物、心电图f波、起声心动图、64排CT及临床因素等方面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予化疗方案为:多西紫杉醇80 mg/m2,奥沙利铂125 mg/m2,5-氟尿嘧啶5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每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57.69%,中住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周围神经毒性.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盛贤能;刘宏斌;韩晓鹏;朱万坤;苏琳;李新源;李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彩超声像资料.结果:高频彩超显示脐周、右中下腹腔内可探及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结论:高频彩超可为临床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依据.

    作者:蔡俊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猝死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危重症,病死率较高.本文从临床病理角度概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引起猝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借鉴.

    作者:郝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调强放疗技术提高乳腺癌椎体转移治疗剂量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荆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清;陈音;查元梓;王为;姚原;周晴;夏士安;蒋马伟;王雅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92例结节病诊断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2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节病男:女比为1:1.48,年龄22~69岁,40~60岁占66.31%.以咳嗽、胸闷气短就诊者分别占55.43%,41.30%;肺外表现以皮肤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胸部影像学以双肺门及纵膈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5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肺浸润,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影像学分期以Ⅰ,Ⅱ期为主.53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增高.约1/3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余经浅表淋巴结、皮下结节、纵膈镜下或CT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或开胸肺组织活检确诊.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应用胸部影像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等相关辅助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作者:张新红;冯华松;段蕴铀;张春阳;李泳群;聂舟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表达动态变化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试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试验组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后喂养高脂饮食,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于6,12,18周分别处死动物,分离腹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膜斑块的中下部分;巨噬细胞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巨噬细胞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作者:于熙滢;魏林;李晓光;刘洋;班翔;曹海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新型隐球菌性肝囊肿CT表现1例分析

    新型隐球菌病属真菌感染性疾病,易发生在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在肝脏且形成囊肿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肝囊肿CT表现.

    作者:李惠民;高凤霞;邵景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1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加量.结果:冠心病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逐渐增大(P<0.01);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高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黄佐贵;杜国伟;殷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300 mg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后按试验方案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药300 mg后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4.0±0.9)h,Cmax,(545.0±232.9)/μg/L,AUC0-t(2 987±1 185)μg·h/L,AUC0-∞(3 053±1 209)μg·h/L,t1/2 (3.6±1.1)h,Vd(589.6±234.8)L,CL(121±68)L/h.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吸收明显滞后于普通片,显示出缓释特征,但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其他剂型相近.

    作者:秦玉花;王睿;赵红卫;柴栋;翟保平;张伟;赵宁民;赵钰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及对淋巴结转移作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情况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6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量的表达(P<0.01).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元增;孙培春;吴刚;廖晓南;薛英明;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和分娩结局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对母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手法旋转胎位等资料,并与同期216例枕前位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枕后位组剖官产率、产后出血率均较枕前位组高(P<0.05);新生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亦较枕前位组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转位能使部分枕后位改变为枕前住阴道顺娩.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旱诊断、及时处理,选择佳分娩方式以改善母耍结局.

    作者: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种微创术式治疗卵巢囊肿4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微创治疗术式,总结2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186例(经阴道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患者232例(腹腔镜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结果:经阴道组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各有优缺点,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的优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更适宜于无性生活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术前考虑有粘连的囊肿.

    作者:王兴旺;张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